前端缓存详解

HTTP 缓存分为 2 种,一种是强缓存,另一种是协商缓存。主要作用是可以加快资源获取速度,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网络传输,缓解服务端的压力。这是缓存运作的一个整体流程图:

前端缓存详解_第1张图片

强缓存

不需要发送请求到服务端,直接读取浏览器本地缓存,在 Chrome 的 Network 中显示的 HTTP 状态码是 200 ,在 Chrome 中,强缓存又分为 Disk Cache (存放在硬盘中)和 Memory Cache (存放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是由浏览器控制的。是否强缓存由 ExpiresCache-ControlPragma 3 个 Header 属性共同来控制。

○ Expires

Expires 的值是一个 HTTP 日期,在浏览器发起请求时,会根据系统时间和 Expires 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系统时间超过了 Expires 的值,缓存失效。由于和系统时间进行比较,所以当系统时间和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的时候,会有缓存有效期不准的问题。Expires 的优先级在三个 Header 属性中是最低的。

○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是 HTTP/1.1 中新增的属性,在请求头和响应头中都可以使用,常用的属性值如有:

  • max-age:单位是秒,缓存时间计算的方式是距离发起的时间的秒数,超过间隔的秒数缓存失效
  • no-cache:不使用强缓存,需要与服务器验证缓存是否新鲜
  • no-store:禁止使用缓存(包括协商缓存),每次都向服务器请求最新的资源
  • private:专用于个人的缓存,中间代理、CDN 等不能缓存此响应
  • public:响应可以被中间代理、CDN 等缓存
  • must-revalidate:在缓存过期前可以使用,过期后必须向服务器验证

○ Pragma

Pragma 只有一个属性值,就是 no-cache ,效果和 Cache-Control 中的 no-cache 一致,不使用强缓存,需要与服务器验证缓存是否新鲜,在 3 个头部属性中的优先级最高。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var options = { 
  etag: false, // 禁用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 false, // 禁用协商缓存
  setHeaders: (res, path, stat) => {
    res.set('Cache-Control', 'max-age=10'); // 强缓存超时时间为10秒
  },
};
app.use(express.static((__dirname + '/public'), options));
app.listen(3000);

第一次访问

前端缓存详解_第2张图片

第二次访问

前端缓存详解_第3张图片


10s 之后再次请求

前端缓存详解_第4张图片

 

如果设置 Pragma: no-cache 将不使用强缓存,当 Pragma 和 Cache-Control 同时存在的时候,Pragma 的优先级高于 Cache-Control。

res.set({
   'Cache-Control': 'max-age=10',
   'Pragma': 'no-cache'
});

// 或

res.set({
   'Cache-Control': 'max-age=00',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Pragma': 'no-cache',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

前端缓存详解_第5张图片

 

协商缓存

当浏览器的强缓存失效的时候或者请求头中设置了不走强缓存,并且在请求头中设置了If-Modified-Since 或者 If-None-Match 的时候,会将这两个属性值到服务端去验证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命中了协商缓存,会返回 304 状态,加载浏览器缓存,并且响应头会设置 Last-Modified 或者 ETag 属性。

○ ETag/If-None-Match

ETag/If-None-Match 的值是一串 hash 码,代表的是一个资源的标识符,当服务端的文件变化的时候,它的 hash码会随之改变,通过请求头中的 If-None-Match 和当前文件的 hash 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表示命中协商缓存。ETag 又有强弱校验之分,如果 hash 码是以 "W/" 开头的一串字符串,说明此时协商缓存的校验是弱校验的,只有服务器上的文件差异(根据 ETag 计算方式来决定)达到能够触发 hash 值后缀变化的时候,才会真正地请求资源,否则返回 304 并加载浏览器缓存。

○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的值代表的是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第一次请求服务端会把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放到 Last-Modified 响应头中,第二次发起请求的时候,请求头会带上上一次响应头中的 Last-Modified 的时间,并放到 If-Modified-Since 请求头属性中,服务端根据文件最后一次修改时间和 If-Modified-Since 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返回 304 ,并加载浏览器缓存。

本地通过 express 起一个服务来验证协商缓存,代码如下:

我们先只考虑单因素影响,先不使用强缓存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var options = { 
  etag: true, // 开启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 true, // 开启协商缓存
  setHeaders: (res, path, stat) => {
    res.set({
      'Cache-Control': 'max-age=00',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Pragma': 'no-cache',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
  },
};
app.use(express.static((__dirname + '/public'), options));
app.listen(3001);

第一次访问 

前端缓存详解_第6张图片

 

第二次访问

可以看到第二次访问该资源状态码304,表示资源未修改

Etag 值 未变化,还是 W/"e-1733c528895"

Last-Modified 值 也未变化,还是 Sat, 11 Jul 2020 05:21:48 GMT

前端缓存详解_第7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看下这种情况:

1、采用的是对文件进行 MD5 加密来计算其 hash 值。

2、如果代码不使用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只使用 Etag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CryptoJS = require('crypto-js/crypto-j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app = express();
var options = { 
  etag: true, // 只通过Etag来判断
  lastModified: false, // 关闭另一种协商缓存
  setHeaders: (res, path, stat) => {
    const data = fs.readFileSync(path, 'utf-8'); // 读取文件
    const hash = CryptoJS.MD5((JSON.stringify(data))); // MD5加密
    res.set({
      'Cache-Control': 'max-age=00',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Pragma': 'no-cache',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ETag': hash, // 手动设置Etag值为MD5加密后的hash值
    });
  },
};

app.use(express.static((__dirname + '/public'), options));
app.listen(3000);

在 test.js 加一行空格,再删除这行空格,第一次和第二次访问结果如下:

前端缓存详解_第8张图片

前端缓存详解_第9张图片

 

发现Etag的值无变化,都为 ETag: bde47610661e4e1ed8beb58e228ea0a5,说明如果只使用 Etag 来判断服务器资源是否被修改是不够,目前来看资源被修改过但是资源内容没有变化,仅仅使用 Etag 判断协商缓存,会返回 304,浏览器感知不到服务器的文件是被修改过的。

那么对于上述这种情况,可以在header中使用文件修改时间 lastModified 进行文件更新判断,如下:

第一次访问:记录 Last-Modified: Sat, 11 Jul 2020 07:10:44 GMT

前端缓存详解_第10张图片

我们 直接在 test.js 按一下 ctrl + s 保存一下(表示文件被修改过),再访问,可以看到 Last-Modified 的值从 Sat, 11 Jul 2020 07:10:44 GMT 变成了 Sat, 11 Jul 2020 07:14:24 GMT,状态码已经是 200 ,直接从服务器读取最新文件了。

 

前端缓存详解_第11张图片

 

由此可见,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解决了 ETag/If-None-Match 如果文件做出修改,文件内容完全不变,继续使用协商缓存返回 304 的问题(其实此时服务器文件已经更新,应该返回200)

 仔细思考,如果存在某种极限情况,如果文件的修改频率在秒级以下,浏览器假设就在这毫秒级以内访问了两次, 那么这短短几毫秒之间访问两次, Last-Modified 无变化,那么我们可以使用 Etag,只要文件内容做出修改 Etag 就会变化,就会返回200.

你可能会说,如果是毫秒级文件更新, 并且文件内容无变化呢?是不是就傻了,返回304?这个问题,我暂时还不能回答你

但是总感觉文件毫秒级更新, Last-Modified  未变化是个伪命题,不成立。

 

言归正传,我们研究下 Express 的 Etag,和  Last-Modified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var options = { 
  etag: true, // 只通过Etag来判断
  lastModified: false, // 关闭另一种协商缓存
  setHeaders: (res, path, stat) => {
    res.set({
      'Cache-Control': 'max-age=00',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Pragma': 'no-cache', // 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
  },
};

app.use(express.static((__dirname + '/public'), options));
app.listen(3000);

第一次

前端缓存详解_第12张图片

test.js 直接 ctrl + s 保存一下,可以看到 Etag 值从W/"e-1733cca6741"  变到 W/"e-1733ccc0656",那就更不用说搭上 Last-Modified 了,文件只要有一点内容或者任何的变化,就会返回 200,让浏览器获取最新资源。

前端缓存详解_第13张图片

 

 再深入研究,Express框架使用了serve-static中间件来配置缓存方案,其中,使用了一个叫etag的npm包来实现etag计算,从其源码可以看出,有两种计算方式:

方式一:使用文件大小和修改时间

function stattag (stat) {
  var mtime = stat.mtime.getTime().toString(16)
  var size = stat.size.toString(16)

  return '"' + size + '-' + mtime + '"'
}

方式二:使用文件内容的hash值和内容长度

function entitytag (entity) {
  if (entity.length === 0) {
    // fast-path empty
    return '"0-2jmj7l5rSw0yVb/vlWAYkK/YBwk"'
  }

  // compute hash of entity
  var hash = crypto
    .createHash('sha1')
    .update(entity, 'utf8')
    .digest('base64')
    .substring(0, 27)

  // compute length of entity
  var len = typeof entity === 'string'
    ? Buffer.byteLength(entity, 'utf8')
    : entity.length

  return '"' + len.toString(16) + '-' + hash + '"'
}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使用 Express 的 Etag 时, 只保存一下 test.js ,浏览器再次访问就会获取 200 状态码的原因了, 因为 Etag 里面方法一 的Etag值中已经携带了修改时间。

 

参考文章:

图解 HTTP 缓存​​​​​​​: https://juejin.im/post/5eb7f811f265da7bbc7cc5bd

你可能感兴趣的:(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