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的初始值还要考虑加载因子:
HashMap和Hashtable都是用hash算法来决定其元素的存储,因此HashMap和Hashtable的hash表包含如下属性:
除此之外,hash表里还有一个“负载极限”,“负载极限”是一个0~1的数值,“负载极限”决定了hash表的最大填满程度。当hash表中的负载因子达到指定的“负载极限”时,hash表会自动成倍地增加容量(桶的数量),并将原有的对象重新分配,放入新的桶内,这称为rehashing。
HashMap和Hashtable的构造器允许指定一个负载极限,HashMap和Hashtable默认的“负载极限”为0.75,这表明当该hash表的3/4已经被填满时,hash表会发生rehashing。
“负载极限”的默认值(0.75)是时间和空间成本上的一种折中:
hashMap扩展:JDK 1.8
HashMap存储的是key-value的键值对,允许key为null,也允许value为null。HashMap内部为数组+链表的结构,会根据key的hashCode值来确定数组的索引(确认放在哪个桶里),如果遇到索引相同的key,桶的大小是2,如果一个key的hashCode是7,一个key的hashCode是3,那么他们就会被分到一个桶中(hash冲突),如果发生hash冲突,HashMap会将同一个桶中的数据以链表的形式存储,但是如果发生hash冲突的概率比较高,就会导致同一个桶中的链表长度过长,遍历效率降低,所以在JDK1.8中如果链表长度到达阀值(默认是8),就会将链表转换成红黑二叉树。
hashMap存储的时候首先是一个数组,然后每个数组的元素是一个Node类,Node本质是一个Map实现了Map.Entry接口,
HashTable在竞争激烈的并发环境下表现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所有访问HashTable的线程都必须竞争同一把锁。HashMap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会引起死循环,是因为多线程会导致HashMap的Entry链表形成环,一旦成环,Entry的next节点永远不为空,产生死循环. ConcurrentHashMap所使用的锁分段技术, 首先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 ,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和HashEntry数组组成. 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在ConcurrentHashMap里扮演锁的角色; HashEntry则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 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 Segment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 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Segment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 必须首先获得与它对应的Segment锁。
源码解析:segments是Segment的原生数组,其默认值为DEFAULT_CONCURRENCY_LEVEL=16 ,使用segment来锁定不同数据,那么我么读取数据时候又是怎么读取的呢额?
Segment的get操作实现非常简单和高效. - 先经过一次再散列
- 然后使用这个散列值通过散列运算定位到Segment - 再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元素.整个get方法不需要加锁,只需要计算两次hash值,然后遍历一个单向链表(此链表长度平均小于2),因此get性能很高。 高效之处在于整个过程不需要加锁,除非读到的值是空才会加锁重读. HashTable容器的get方法是需要加锁的,那ConcurrentHashMap的get操作是如何做到不加锁的呢?
原因是它的get方法将要使用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了volatile类型, 如用于统计当前Segement大小的count字段和用于存储值的HashEntry的value.定义成volatile的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同时读,并且保证不会读到过期的值,但是只能被单线程写(有一种情况可以被多线程写,就是写入的值不依赖于原值), 在get操作里只需要读不需要写共享变量count和value,所以可以不用加锁. 之所以不会读到过期的值,是因为根据Java内存模型的happen before原则,对volatile字段的写操作先于读操作,即使两个线程同时修改和获取 volatile变量,get操作也能拿到最新的值, 这是用volatile替换锁的经典应用场景.
Segment的put操作,由于需要对共享变量进行写操作,所以为了线程安全,在操作共享变量时必须加锁.
put方法首先定位到Segment,然后在Segment里进行插入操作.
插入操作需要经历两个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对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进行扩容
定位添加元素的位置,然后将其放在HashEntry数组里
是否需要扩容
在插入元素前会先判断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是否超过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阈值,则对数组进行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Segment的扩容判断比HashMap更恰当,因为HashMap是在插入元素后判断元素是否已经到达容量的,如果到达了就进行扩容,但是很有可能扩容之后没有新元素插入,这时HashMap就进行了一次无效的扩容.
如何扩容
在扩容的时候,首先会创建一个容量是原来两倍的数组,然后将原数组里的元素进行再散列后插入到新的数组里.
为了高效,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扩容.
Segment的size操作,要统计整个ConcurrentHashMap里元素的数量,就必须统计所有Segment里元素的数量后计总.
Segment里的全局变量count是一个volatile,在并发场景下,是不是直接把所有Segment的count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ConcurrentHashMap大小了呢?不是的,虽然相加时可以获取每个Segment的count的最新值,但是可能累加前使用的count发生了变化,那么统计结果就不准了.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在统计size的时候把所有Segment的put、remove和clean方法全部锁住,但是这种做法显然非常低效.因为在累加count操作过程中,之前累加过的count发生变化的几率非常小,所以
ConcurrentHashMap的做法是先尝试2次通过不锁Segment的方式来统计各个Segment大小,如果统计的过程中,count发生了变化,则再采用加锁的方式来统计所有Segment的大小.那么ConcurrentHashMap又是如何判断在统计的时候容器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使用modCount变量,在put、remove和clean方法里操作元素前都会将变量modCount进行加1,那么在统计size前后比较modCount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得知容器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参考博客:
https://www.cnblogs.com/heyonggang/p/9112731.html
hashmap原理:https://blog.csdn.net/qq_37149569/article/details/82842365
hashMap原理讲解:https://www.cnblogs.com/williamjie/p/9358291.html
currentHashMap:https://blog.csdn.net/qq_33589510/article/details/7996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