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一)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二)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二)
节日 | 活动 | 资料 |
---|---|---|
元宵 |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放孔明灯、燃放灯火 | 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等 起源:汉文帝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汉明帝时挂灯礼佛 |
清明 | 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 | 传说起源于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二十四节气之一 |
端午 |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午节等 国家法定节假日。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 |
中元 | 祭祖 | 又称亡人节、“盂兰盆会”、“鬼节”、“施孤”等 |
中秋 | 吃月饼、赏月、玩花灯,香港有舞火龙的习俗 | 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团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有关传说:唐军祝捷;朱元璋领导的反元起义军利用饼中藏纸条传送起义消息 |
冬至 |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 又称“冬节”、“长至节”、 “亚岁”。 春秋时代,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
七夕 | 姑娘穿针乞巧 | 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2006 年列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情人节 |
重阳 | 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 | 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唐代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 |
腊八 | 喝腊八粥 | 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
除夕 | 吃年夜饭、贴窗花、贴年画、贴福、守岁、北方包饺子、南方做年糕 | 先秦时期的 “逐除” |
春节 |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贴桃符、拜年、吃饺子、剪窗花 | 古代又称元旦、岁首。国家法定节假日 |
代称 | 实指 | 代称 | 实指 |
---|---|---|---|
乌纱帽 | 官员 | 珠履 | 豪门宾客 |
布衣 | 平民 | 纨绔 | 富家子弟 |
捣衣 | 为远行之人赶制寒衣 | 同袍 | 军人互称 |
咏絮 | 女子非凡的才华 | 巾帼、裙钗 | 妇女 |
汗青 | 史书或完成的著作 | 肝胆 | 真诚的心 |
尺素 | 书信 | 金乌 | 太阳 |
杜康 | 酒 | 楼兰 | 外族敌人 |
手足 | 兄弟 | 梨园 | 唱戏的地方 |
杏坛 | 教育 | 杏林 | 医道 |
折桂 | 状元、第一 | 鹧鸪 | 离愁别绪 |
长亭 | 送别 | 南山 | 隐居之地 |
杨柳 | 送别 | 吴钩 | 宝刀、利剑,表以武功建功立业的志向 |
用途 | 前/后缀 | 举例 |
---|---|---|
称呼对方或其亲属 | 令 | 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
称呼对方或其亲属 | 尊 | 尊上(对方父母)、尊驾(对方) |
称平辈或晚辈 | 贤 | 贤弟:对交情好的比自己年龄小的朋友或好朋友弟弟的称呼 |
地位高或年长的已去世的人 | 先 | 先帝、先考(已去世的父亲)、先慈(已去世的母亲) |
对尊长者或朋辈 | 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 | |
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 | 奉 | 奉告、奉还、奉劝 |
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 | 惠 | 惠存、惠赠 |
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 | 垂 | 垂爱、垂青、垂询 |
对别人称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 家 | 家严、家父(父亲);家慈、家母(母亲) |
对别人称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 舍 | 舍弟、舍妹、舍亲(亲戚) |
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 小、老 |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间谦称自己)、小女(自己的女儿)、犬子(自己的儿子)、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
自称 | 愚、敝、鄙 |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敝处(自己的房屋、住所)、鄙人、鄙见 |
其他 | 见、敢、窃 | 见谅(请人谅解)、见教(指教)、敢问(冒昧地请示别人)、窃思、窃以为 |
代称 | 年龄 | 代称 | 年龄 | 代称 | 年龄 |
---|---|---|---|---|---|
襁褓 | 不满周岁 | 始龀、髫年 | 女孩7岁 | 而立之年 | 30岁 |
孩提 | 2-3岁 | 金钗之年 | 女孩12岁 | 不惑之年 | 40岁 |
黄口 | 10岁以下 | 豆蔻年华 | 女子13岁 | 知命之年 杖家之年 |
50岁 |
幼学 | 10岁 | 及笄之年 | 女子15岁 | 花甲之年 杖乡之年 |
60岁 |
垂髫 | 指儿童或童年 | 碧玉年华 破瓜之年 |
女子16岁 | 古稀之年 杖国之年 |
70岁 |
志学 | 15岁 | 桃李年华 双十年华 |
女子20岁 | 杖朝之年 | 80岁 |
舞勺之年 | 13-15岁 | 花信年华 | 女子24岁 | 喜寿、米寿 | 77、88岁 |
舞象之年 | 15–20岁 | 标梅之年 | 女子出嫁 | 耄耋 | 80岁 |
弱冠之年 | 男子20岁 | 半老徐娘 | 中年女子 | 期颐 | 100岁 |
民族 | 习俗 |
---|---|
蒙古族 |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语言为蒙古语。信奉萨满教。敖包祭,举行赛马、射箭、摔交等竞技活动。那达慕大会: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文学:《嘎达梅林》、 《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乐器:马头琴。传统食品:炒米,奶茶,马奶酒 |
回族 |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13 世纪,穆斯林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解改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传统食物:炸油香、馓子。文学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
苗族 | 先祖可追溯至蚩尤部落。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音乐歌舞:飞歌、酒歌、游方歌、理俗歌、芦笙舞。乐器:木鼓、铜鼓、芦笙等。节日:“苗年”、“召龙节”、“吃薪节”、 “鼓藏节”等。精通药草,喜食酸食 |
傣族 | 信仰小乘佛教。节日:泼水节,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居住竹楼。食物:竹筒饭。舞蹈:孔雀舞 |
满族 | 12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 年,努尔哈赤统-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食物:“萨其玛”。服装:旗装 |
壮族 |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戏曲:壮戏。乐器:铜鼓。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节日:“三月三”歌节(刘三姐) |
高山族 | 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丰年祭” 又称“丰收节””丰收祭” 、“收获节” 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
维吾尔族 | 食物:馕,葡萄、哈密瓜、和田枣。文学:《阿凡提的故事》。歌舞:木卡姆。节日:古尔邦节,期间宰羊煮肉招待客人 |
字体 | 资料 |
---|---|
甲骨文 | 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
金文 | 商、周时期刻铸在钟、鼎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
大篆 | 春秋战国到秦时通行的字体,包括“籀文”和“石鼓文” |
小篆 |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稽刻石》 |
隶书 | 由小篆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讲究蚕头燕尾 |
楷书 | 又称正书或真书,出现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特点是横平竖直 |
草书 | 直接从隶书演变而来,汉初始有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行书 | 形成于两晋,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
湖笔——浙江湖州
徽墨——安徽徽州
宣纸——安徽宣城
端砚——广东端州
朝代 | 名家 | 字体 | 说明 |
---|---|---|---|
秦 | 李斯 | 小篆 |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
东汉 | 张芝 | 章草 | 有“草圣”之称 |
东汉 | 蔡邕 | 隶书 | 创“飞白书”、《熹平石经》 |
魏 | 钟繇 | 楷书 | 创楷书,《宣示表》、《荐季直表》 |
东晋 | 王羲之 | 行书、草书 | 有“书圣”之称,《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东晋 | 王献之 | 行书、草书 | 有“小圣”之称,《洛神赋十三行》、《中秋帖》、《淳化阁帖》 |
隋 | 智永 | 工草书 | 《真书千字文》,典故“退笔成冢” |
唐 | 欧阳询 | 楷书 | 欧体严谨刚劲,《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 |
唐 | 虞世南 | 楷书 | 《孔子庙堂碑》 |
唐 | 褚遂良 | 楷书 | 《雁塔圣教序》 |
唐 | 颜真卿 | 楷书、行书 | 楷书被称为“颜体”,端庄雄伟,《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行书《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
唐 | 柳公权 | 楷书 | 柳体风骨(颜筋柳骨),“柳字字值千金”。《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
唐 | 张旭 | 草书 | “草圣”,《古诗四帖》 |
唐 | 怀素 | 狂草 | 颠张醉素”,《自叙帖》、《苦笋帖》 |
北宋 | 蔡襄 | 楷、行、草 | 《自书诗帖》 |
北宋 | 苏轼 | 楷、行 | 《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
北宋 | 赵佶 | 楷书 | 即宋徽宗,创“瘦金体",善长花鸟画 |
北宋 | 黄庭坚 | 行、草 | 《诸上座帖》、《经伏波神祠诗》 |
北宋 | 米芾 | 诸体皆工 | 《苕溪诗卷》、 《蜀素帖》、<珊瑚帖》 |
元 | 赵孟類 | 楷书 | 赵体柔媚。元人冠冕,书法《洛神赋》等 |
1.古称“丹青”,题材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分工笔、写意。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戏曲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戈。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京剧、评剧、豫剧、粤剧、秦剧。
《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
《邯郸记》——卢生
《紫钗记》——霍小玉、李益
《南柯记》——淳于棼
《长生殿》——洪异——唐明皇、杨贵妃
《桃花扇》——孔尚任——李香君、侯方城,“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840年前后的北京,起源于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和陕西梆子
二黄、西皮,因此京剧也称“皮黄”
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生:内部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指女性角色,内部分正且、花且、围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
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需脸谱
颜色 | 表现 | 典型人物 |
---|---|---|
红色 | 忠诚正义 | 关羽 |
黑色 | 刚烈、正直、勇猛 | 包拯、张飞 |
黄色 | 凶狠残暴 | 典韦 |
蓝色 | 粗豪暴躁 | 窦尔敦 |
白色 | 奸臣 | 曹操、赵高 |
丑: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剧种 | 发源地 | 代表作 |
---|---|---|
评剧 | 发源于河北唐山,前身为“莲花落” | 《秦香莲》、《刘巧儿》 |
粤剧 | 广东、广西、闽南一带 | 《搜书院》、《关汉卿》 |
越剧 | 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 |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
豫剧 | 又称河南梆子 | 《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 |
黄梅戏 | 安徽,起源于湖北 | 《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
吕剧 | 起源于山东 | 《白蛇传》、《李二嫂改嫁》 |
昆曲 | 发源于苏州昆山,又称“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 |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牡丹亭》 |
花鼓戏 | 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江西等地亦有同名剧种 | 《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 |
截至2018年3月20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里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53项)。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 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城市(2004年,第28届)。
长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兵马俑、周口店猿人遗址、西藏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府、孔庙、武当山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都江堰、皖南古村落、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土司遗址
三大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属佛教艺术,均位于黄河流域
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杭州西湖、云南哈尼梯田、广西左江岩画
四川黄龙、四川九寨沟、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云南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项目 | 资料 |
---|---|
昆曲 | 发源于14、15 世纪苏州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 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代表演出剧目有《牡丹亭》、(《南柯记)、《风筝误》、《桃花扇》、 《长生殿》等 |
古琴 | 亦称“瑶琴”、“七弦琴”, 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称 |
蒙古族长调民歌 | 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等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
中医针灸 | ①针:将毫针按-定穴位刺人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把燃烧着的艾绒按定穴位熏灼皮肤, 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②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 现存的最早且完整的中医文献) ③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 |
京剧 | 中国五大戏剧剧种之-,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微剧是京剧的前身 |
皮影戏 | 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使用最广泛;宋代已极为盛行,18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
珠算 |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 |
其他 |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术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
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毁损、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文献档案保护项目。
项目 | 资料 |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 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
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 《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 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
《清代金榜》 | 清代科举殿试的名单会在大小两种金色榜单上公示。用笔墨在黄纸上写成的金榜,对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文件同时用中文和满文书写,也有助于这两种语言的翻译研究 |
“样式雷”建筑图档(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 | 明朝李时珍撰写,药学著作,“东方药物巨典" |
《黄帝内经》( 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 | 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等 |
侨批档案一海外华侨银信(广东省档案局与福建省档案局) | “侨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汇款与家书同襟”。“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或款被称为侨批。侨批具有真实性、唯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 -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被盛赞为中国“20 世纪的敦煌文书” |
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 |
《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2015年10月4日一-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T程国际咨询会第12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据随中国档案代表团前往阿布扎比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9日晚间( 法国当地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人《世界记忆名录》 |
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 2017年收录) | 该档案主要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由1500 多件中文文书原件、5册澳葡议事会葡文译本和4小包零散文件共3600份档案文书组成,是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清代澳门地方档案文献 |
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 2017年收录) | 档案多由纸质文本和丝绸样本实物组成,记录了每种丝绸的原料、工艺以及纹样色彩的发展。档案中有大量用于出口的贸易认证和设计,反映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东西方贸易交流和文化变迁 |
甲骨文(2017年收录) | 出土于河南安阳股墟的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区市明中利日期国家与社会形太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