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区块链能解决哪些问题

舆情监管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已然成为舆论集散交锋的关键场域,各类不实信息借助移动互联网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传播速度造成负面影响。面对屡屡大肆传播的虚假消息,从政府部门到民众都在亟需一种新型的更为高效的技术体系能够实现更为有效的舆情管控,从而正面引导群众更科学面对疫情、防控疫情。此番抗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舆情监管方面的作用也被广泛讨论。

区块链本质是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字账本,其可溯源、不可篡改、多节点辅助验证等特点,可被用于打造一个可信的有约束力的舆情机制。这样一个舆情机制包含了信源评估、内容不可篡改,以及多节点内容验证等三方面相辅相成的特点。

借助区块链技术,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溯源追踪,从而有效打击网络谣言,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产生时间、流转过程等细节的全节点记录,可以支撑多维度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让舆情研判更具科学性和预见性。

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舆情系统,由于信息节点的多元化,信息生产成本高,传播过程不可逆等特点,将帮助信息消费者提升信息选择的水平。同时,舆情传播路径可追溯,也将对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限制作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管理,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不过已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产生。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Steemit (steemit.com),Steemit是一款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并于2016年投入运营的社交内容分享平台,Steemit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打赏机制。该平台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及信息产生不可逆等特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采取分布式账本建立信息发布和传播追踪机制,并且对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提供了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构建了新型网络舆情传播生态系统。

 

人员隔离,行程监控

在万物互联时代,如果集合所有公共场所摄像头、通讯运营商、信用卡以及支付宝等各类手机App采集的数据,确定任何一个人的行动路线都不是难题。但问题在于,如何整合这些数据?就算能够整合,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促使人们自愿地如实上报自己的行程,从而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度?针对这一问题,Conflux研究院认为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或许能够解决。

通过密码学里的“私有集合求交”技术(“私有集合求交”的问题描述可以抽象为两个人—— Alice 和 Bob ,各有一个集合,他们希望在不把集合内容告诉对方的前提下计算这两个集合的交集。目前已有很多成熟解决方案。)可以筛查比对每个人与确诊患者行程交集的同时,确保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但如何调动用户积极性,让用户愿意将个人行程数据上链?Conflux给出的答案是:能提供证据证明有确诊患者接触史的疑似患者优先接受检测和治疗。

不谈其中涉及的伦理与资源分配问题,在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现实中,如何避免伪造个人行程以换取优先权?这时候就会用到区块链了。只要采用区块链存证的做法将用户的行程信息上链,避免信息被篡改的风险。

通过将密码学技术与区块链结合,将现有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扩展到更大范围、更多渠道,精准有效地采取隔离措施。

疫情预警

乌士儿在《硬核:用区块链技术改进国家级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中提出了改进型建议:优化目前的逐级垂直单向国家传染病上报网络,利用区块链分片机制,建立区、市、省和国家四级区块链自动化数据同步网络,在四级网络中依托各级的疾控中心,建立突发传染病数据采集和实时预警自治能力,不完全依赖国家级传染病预警系统。

利用目前已有的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作为每级数据的交换节点,形成实时自动化的数据交换机制。各区之间的传染病报告数据在市级防疫链同步;各市之间的传染病报告数据在省级防疫链中同步;以此类推,到国家级同步全国的防疫数据。四级防疫链像四个车轮一样,在自动化完成各区、市、省的内部防疫预警工作的同时通过国家级防疫链不断更新和补充其他省份的数据,形成具备一定区域自治能力的防疫网络。

图2:四级防疫链

来源:乌士儿,《硬核:用区块链技术改进国家级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

具体来说,对于疫情上传的多重审核问题,建议放宽传染病初次上报的权限,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直接上报初次传染病报告卡;之后再由防保医生和区,市CDC人员核实和补充该报告卡;而国家传染病大数据预警可以利用初次传染病报告卡提前计算传染病暴发和扩散趋势,从而开展预警和准备工作。

其次,对于国家疾控中心上层决策相应时间较长的问题,建议依托于四级防疫链数据实时同步能力,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建立基于规则模型的数据实时判断预警能力;将目前的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功能下沉到各区,市和省级的防疫链中,形成基层实时预警网络,进而建立国家和基层的双层预警网络。

而对于医院间数据孤岛问题,可构建区、市、省、国家级区块链防疫链,实现跨医院,跨区域的疫情数据自动化同步能力,在四级防疫链中通过四级卫生健康数据交换节点实现跨区域和层级的数据交换。

同时,依托区块链数据可溯源的特性形成完整的、防篡改的责任链条能够完善追责机制,给老百姓提供一个透明化监督和事件追责的数据依据,为防疫和控制疫情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医院、疾控中心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在疫情之后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增强防患于未然的能力。

企业复工

为复工减少“后顾之忧”
        近日,工信部印发通知,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其中,区块链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复工前提是对人员的有效管理,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穿透式”的实时数据管理能力,而区块链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助力实现穿透式监管和精细化治理。
       

        日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江西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分院研发出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复工复产备案申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多节点同步等优势,解决了远程在线填报、跨地市跨部门快速同步以及备案数据安全可信等问题,避免现场人员聚集,提高备案效率,为政府复工复产备案解除后顾之忧。


        据了解,这一备案申报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对企业备案信息和核准信息全部上链保存,企业、防控指挥部、业务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等多节点均可同步查询链上记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平台,企业可一键实现备案、主管部门可一键核准,监管部门可以随时查看全省多种复工复产数据统计,实时掌握进度,满足快速复工的需要。


        与此同时,复工企业的金融支持需求也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的落地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2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启用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对开展确权融资业务的企业给予基准利率50%的贴息。2月14日该平台完成上线后的首笔确权和贷款,帮助一家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学校远程教育的公司获得72万元贷款额度,并获得44万元首笔贷款。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表示,要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便利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和外汇结算业务,加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湖北纳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范围,湖北辖内涉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将在出口贸易融资等金融信贷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便利条件。

社区防疫

         在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自动生成返沪人员登记信息表。通过同济大学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的“临小二”系统,社区工作人员的繁杂工作变得有序。20多个社区、688个商户及2万余人次的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访客登记、社区关爱服务等,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完成。


        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将疫情数据、资源调度、重点关注人员等数据汇总在一起,通过疫情防控指挥中心、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等模块,实现可视化管理,让物资、床位、交通、企业经济等关键信息得以快速支持决策。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人员流动信息追踪和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上传到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后,可实现安全加密,提高数据的获得效率和安全性,还使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增强数据的公信力。系统内的数据全程可追溯,为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数据化支撑,为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提供决策辅助。
对此,专家表示,落实社区防控要做到精准且高效,区块链技术在这两方面有其天然优势。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有助于提升社区防控效果。

公益慈善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四大优势。这四大优势正好对应的解决了原有慈善公益项目所被人诟病的问题。

  首先是去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可以将慈善公益项目相关的信息分布在网络各个节点上,目前没有什么技术能同时篡改整个网络上51%以上的节点数据,这样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

  其次是公开透明的特点:因为区块链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全网络公开的,相关人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和追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笔款项的对应接收人是谁、是如何使用的、一共发放了几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点对点的查询和追溯相关的责任人。

  再次是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将捐赠人和受捐项目直接关联,每笔款项流通都被储存在链上,各方均可进行查看监督,对每一笔捐赠都了如指掌,保证公益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最后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我们只需要把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设定后,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的执行了。比如,我们收到一个贫困儿童求助的请求,系统自动生成一个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确认真实性后给出救助方案。

  款项的金额,款项的使用步骤,和将会达到的效果等内容都会在合约中体现。整个合约从收款到执行都可以自动的操作,并将执行情况自动给出反馈。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并受所有参与当事人的监督,通过智能合约这种全自动的模式确保了项目平稳落地。

  目前国内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当事人,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使用,很好地保护了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隐私。只有持有项目私钥人才可以看到项目有关的信息,其它人无法获取项目的详细内容。

  有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慈善公益项目,让我们了解整个项目的过程和参与的相关人员信息,不再担忧项目的真假和暗箱操作,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公益项目本身。

  区块链技术目前尚未有权威定义,它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通俗地说,将其应用到交易中,将形成一个人人共享的“公共账本”,它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信任问题———既然共享账本,任何人的篡改都可见,因而任何人都难篡改。这几乎天然地适合个人求助以及公益慈善项目。

  区块链应用于社会公益,可以通过高度透明性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并能利用智能合约,使得公益行为完全遵从预先设定的条件,更加客观、透明、可信,杜绝过程中的造假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中,赋予更多的功能,将透明度、隐私性和安全性多方面优化革新。民众将更有热情参与公益项目,而不是担忧自己是否被骗。未来的区块链公益之路还很长,相信构建出这样一个高信任感的公益生态系统,我们的公益初心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趣链科技告诉记者,在其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中, “平台目前已经打通‘寻求捐赠-捐赠对接-发出捐赠-物流跟踪-捐赠确认’的慈善捐赠全流程。借助这一平台,需求方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需求信息发布;捐赠方进行物资捐赠并从技术层面确保链上信息的真实可信;社会大众也可以参与监督查询捐赠信息的全流程。同时,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将为此平台提供相应的公证服务,以法律手段切实防范诈捐等不诚信行为。”

  厦门国际银行首席信息官王鹏举表示,“2019年,我们与厦门市慈善总会合作建设‘公益慈善阳光链平台’,这个平台采用区块链可跟踪溯源技术,借助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回溯等特性,将用户捐款情况、捐赠救助信息全部记录在区块链上。捐款人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实时查询捐赠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明晰自己的善款去向。”

  记者从支付宝处了解到,其日前上线了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浙江省卫建委、经信厅主导,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支付宝同时还向疫情相关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区块链算力永久免费、专项资金支持。

  据支付宝方面透露,上述物资平台的产品逻辑为,通过钉钉收集医院等需求方的需求信息,逐级审核后,由经信委确定并上链存证,通过C端支付宝流量入口对公众做信息披露,同时对接当地生产渠道和网络捐赠渠道两个供应端。

  京东公益自2017年在物资捐赠方面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物资捐赠模式。京东公益方面表示,“物爱相连”物资捐赠平台充分结合京东在供应链、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捐赠方可以通过其平台看到受助对象的物资需求,一键下单,由京东物流免费送达公益机构。整个环节即缩短了公益机构拿到钱之后的挑货、比价、招标、配送等流程,也提升了捐赠效率,降低了公益项目的执行成本。

  调动各方参与是关键

  慈善+区块链领域虽多有尝试与部分落地,但离大规模应用仍有距离。

  华为区块链项目总监张小军告诉记者,从技术层面来说,区块链落地慈善募捐难度相对较低。其落地障碍在于运营方的能力与(参与方)共享数据的意愿。“就目前情况来看,(数据共享)障碍容易解决,主要在于运营方能力。”

  京东公益表示,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公益机构,还是京东体系内数十万的合作伙伴,都在以更开放的形式进行公益模式的创新探索。“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互联网公益平台一方面要实现公益机构的需求,同时也承担着要为整个公益生态发展赋能的责任。平台需要战略性地联合公益机构、政府、学术及研究机构、消费者、商业合作伙伴,前瞻性关注一些社会环境问题,助力提供一些社会环境议题的解决方案。”

  恒生电子区块链技术总监孙海涛直言,虽然区块链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但在联盟链场景下,由于需要吸引各方积极加入,让各方愿意共同成为联盟链中的各个节点,因此对于联盟发起方仍然存在对公信力、资源协调能力等条件的潜在要求。当前,联盟生态的完善,与发起方的主体能力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以厦门国际银行正在筹划推出的慈善公益云平台服务为例,就是希望通过已经建设的智能收款云平台,整合公益慈善区块链平台,为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提供捐赠云平台解决方案。王鹏举表示,在寻找邀请慈善机构参与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发动了各分支机构对作业区范围内的慈善机构、公益基金会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各家慈善机构善款捐赠及使用管理模式等,(并且)积极通过远程方式向部分慈善机构进行区块链公益慈善云平台演示,帮助他们理解区块链公益平台业务模式。

  同时记者注意到,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慈善中数据上链会影响效率。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是否如此?

  对此,王鹏举表示,通过智能合约层实现数据分类处理和上链,可节约通信资源、提升处理性能,系统延时可有效控制在毫秒级。此外,利用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新接入的合作方可在本地部署区块链节点,提升数据查询的处理效率。因此,数据上链会加快捐赠资金归集和资金运用信息的自动统计、精确反馈,减少人工统计和操作所需时间和错误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捐赠效率的可能性较小。

  郑磊则认为,慈善事业其实本身是一个完备的生态,区块链技术是需要将现有参与慈善的机构都上链,其本身是为各个利益相关方提供平台。相关方参与意愿低,是与慈善事业一直以来存在信任危机问题有关的。引入区块链技术,虽然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一些额外要求,但却能够从根本解决流程透明可追溯,重建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这些重要问题,是积极尝试的。“基于透明度最大化的原则,还可以适当降低参与方的资质要求,让慈善事业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公众公益,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选择和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亦持有相似观点,“真正的‘区块链+慈善’要实现跟传统慈善相区别的运营效果,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广大的参与方。当下的尴尬就在于参与方普遍仍处于无感的状态,因此‘区块链+慈善’目前并未真正体现更高的效率和社会价值。”

  同时,陈文表示,基于区块链打造一个运营良好的慈善生态圈,其亮点在于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有可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社会监管以及文化环境的营造,但难点也在于,对参与捐赠行为以及监督捐赠行为的相关奖励激励不可缺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