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和菜头同学对RSS、FEED、订阅、抓虾等概念及应用的一些通俗易懂的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文转载如下:
今天,我博客的FEED订阅人数超过了10K。我不曾经在我的博客点击超过100万点时说过任何一句话,但是今天我却想就FEED说上几句:
作为网人,就意味着你必须随时和网络的发展保持一致,比如四月份我加入了Twitte,五月份我用上了Joost和Linebuzz。其实,这些具体的使用和参与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们太细节,太具体,太专门,只是去使用某种应用程序而已。而网络的进化有更深层面上的变化,需要跟上的是这种理念上的变化,而不是具体应用上的跟风。比如说这两三年里,我们从web1.0时代飞快地进入了web2.0时代。当然,有的人拒绝承认有什么web1.0 和web2.0的区别。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就可以发现的确存在很多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指向了网络理念的上的根本变革。
五年或者十年之前,上网冲浪的人数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语。而当时一个冲浪者在网上的行为,在今天已经成为主流人群的共同行为。大家到YAHOO、 SINA这样的门户网站看网络编辑提供的新闻,而这些门户网站尽可能搜集各种资讯。一个页面放不下的,就把字体减小。压缩字体都放不下了,那么就分出各种主题频道,建立无数个分页面,比如说新闻、汽车、娱乐、科技、财经等等等等。大家彼此之间要交换意见和看法,那么就上BBS里去讨论,在新闻组里发布和接收信息,到基于网页的邮件箱里收发邮件,在即时聊天工具和网络聊天室里实时沟通。
那么,从这种上网的行为模式上看,网络冲浪者或者说网民或者说网友或者说网虫并非网络世界的中心。网络世界的中心是门户网站+电子邮件+BBS+聊天工具。尽管我们是坐在电脑前浏览网络世界,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你必须“前往”。你必须去门户网站才能看到新闻,你必须去邮箱页面才能收发邮件,你必须去BBS 才能和人讨论问题。因此,在这种网络世界的理念之下,个人的身份是含糊不清的,个人的行为是无关紧要的。整个网络就像是一个市镇,里面有各种场所。你去到特定的场所,才能做特定的事情。Hotmail就仿佛是邮局,门户网站YAHOO、SINA就仿佛是市政大厅,BBS就仿佛是茶馆和洗澡堂。而你是谁呢?你只是聚集在这些场所里黑压压的人群里一张无法辨认的面孔。如果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得大声发喊或者引发骚乱才成。所以,网络上永远都有架吵,永远都有架打。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嘈杂,连这种方式都不再起作用了,你得用最高分贝的喇叭叫骂,用原子弹轰击,才会有一点点人转过头来注意到你的存在。
问题还不在于人越来越多造成的嘈杂和喧嚣,更可怕的是,所有的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制造信息。比特成海,信息汪洋,任何一个在网上呆上一段时间,总会产生被超量信息淹没的恐慌感。当网络刚刚打开大门的时候,它带给人们以巨大的惊喜。但是,过量过载的信息却让所有人面临灭顶之灾。而在传统的网络理念之下,网络编辑和网民只是在不断上传信息,唯恐不足,因此他们不能减少这种信息的泛滥。任何人到了最后都将清晰地认识到一点:应该是网络围绕着自己服务,而不是自己跟随这网络疯狂地奔跑,犹如愚人惊恐地躲避自己在日光下的影子。因此,“我”变得空前重要。还是用那个市镇的例子,当网络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一个人应该在网络上有自己的一个“家”。市政厅的消息应该被送到自己门前,邮件应该被递到家里,讨论应该发生在自己家的客厅而且只是和自己私密的朋友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再去“前往”,而是等待送达。网络世界不再以门户网站+电子邮件+BBS+聊天工具的构架为中心,而是应该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可以有所选择和取舍。
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奇特网络世界景观。传统意义上的门户网站、BBS、聊天室依然存在,而且使用它们的人是网络上的绝大多数。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已经继续向前迈进,并且基于新的网络理念设计出了新的网络产品。其中,所有人都耳目能详的就是博客。在七八年前的网络世界里,就已经有了所谓“个人主页”,但是为什么今天又重新出现了个人博客?难道这就如同时装界的返古潮流一样么?或者说,博客只是个人主页的酒瓶子里灌装了一点新酒?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就可以看出来,博客的技术门槛远比个人主页低,任何受过普通中等教育的人都可以立即上手。博客的内容极端个人化的同时,还能提供个人主页当年所不能提供的大量个人资讯,包括照片、媒体文件、应用程序。博客在具体的应用上不单是个人的网络名片,而且是个人网络活动的中心。在今天,你就是你的博客,博客就是你最重要的网络存在方式。这就是一个变化,而这一变化并没有取代以前的网络形式,它们奇怪地掺杂在一起,等同地存在于今天的网络世界之中。
但是,既然产生了变化,变化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过去,我们要阅读网络上的内容,就必须访问网站,点开网页。但是在今天,如果你有100个朋友在网上开博客,他们的博客更新是你每天了解他们动态和彼此交往的重要手段,那么难道你每天需要打开一百个博客的首页浏览他们是否有更新的内容?当你拥有一个博客,那么就等于是你拥有了一个在网络上的家园,你就成为了一个很小的网站站长。所有的博客都从以前的“参观者”变成了站长,变成了主人。因此,这个时候势必有新鲜的方法以满足站长们之间的信息共享。
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在许多博客或者网站的角落里,最近几年多了一些被标记为"XML"或"RSS"的橙色图标。
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叫RSS,一种XML格式的文本。这么说太复杂了,简单地讲,就是说RSS用一个文件把整一个博客或者一个站点的内容全部包含了进去,打成了一个包袱。上面所列的图标会出现在各种网站和博客上,有它们存在,意思就是说:我的内容已经打好包了,您随时可以拿走。它里面包含了文字、图片甚至媒体文件,以及发布的时间,发布者的名字,以及标题等等等等。但是,它又不包括那些飞来飞去的广告窗,那些音乐播放器,那些装饰性的鸡零狗碎,而是实打实的内容。
那么,你需要看谁的博客,需要看什么网站的什么频道,只要它们支持RSS,有那些个图标,那么你就可以把其中的内容订下来,送到你自己的电脑上慢慢翻看。哪怕你喜欢一万个博客都好,你也可以全部订阅下来。当你需要看的时候,可以一个个翻看,而不需要跑到对方的站点上访问。当然,要实现在自己电脑上看这些内容,那么你就需要一个RSS阅读器,或者一个RSS订阅网站。在任何时候,你打开你的RSS阅读器,或者访问你的RSS订阅站点,那么你订阅的这些博客和网站如果有任何更新的内容,你就可以看到一个数字显示,提醒你,某某博客更新了3篇文章,你还没有读过。或者某某网站更新了5条消息,你还没有阅读。然后,你就可以点开,立即看到内容。和传统的“前往”式阅读相比,使用RSS就让你稳坐电脑前,别人把新内容送到你的眼前,而不是一个个地去访问,一个个地去找去翻。这就叫以一器(RSS阅读器)代万站,以一站(RSS订阅网站)代万站。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RSS的全部好处,那么你就错了。使用RSS订阅,并不是只为了让你减少一点手指的活动量,或者减免一点广告窗的骚扰。更重要的是,让你获得了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权。以SINA为例子,它有几十个频道,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频道打开全看一遍。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选取。有了RSS,你可以订阅其中你感兴趣的频道。比如说国际新闻和财经消息,你订阅了它们的RSS之后,你就不需要再去新浪,而是打开你的 RSS阅读器或者是访问你的RSS订阅网站,到那里就可以专心看你订阅的内容。
请允许我把这种方式再推远一点,其实你不单可以订阅新闻频道,你也可以订阅电影消息,订阅别人的博客,订阅电视预告,订阅天气预报。以我为例子,每天我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抓虾网,那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RSS订阅网站。在里面,我订阅了自己所有每天需要知道的网络资讯。它包括很多内容:
1、本地天气预报
2、我常去的BBS的更新内容
3、网易新闻频道
4、豆瓣网书评
5、电影资讯
6、我常去的搞笑贴图社区的更新内容
7、我喜欢的200多个博客的更新内容
8、美国BT网站的种子更新消息
我只需要去这么一个站点,就能得到我每天所需要的所有资讯。而且,过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刷新一次,如果其中任何一项订阅内容发生了更新,那么抓虾网会立即提醒我有新内容。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可以选择我要看的内容。谁的BLOG变得不好看了,我可以立即退订,不再看它的内容。哪里出来个新网站,有新鲜内容可以跟进,那么我可以立即订阅它。也就是说,我的网络我做主,我决定我看什么,怎么看,几时看。没有什么网站可以必须强求我访问它的全站,在汪洋大海一般的信息里搜所我需要的内容搜得眼泪汪汪。也不会有什么弹出广告在我的屏幕上飞来飞去,破烂彩铃在我的音响里大叫“擦干眼泪接着睡”。
现在,我们知道RSS是一个大包袱,里面打包了某个站点或者某个博客的全部内容。它的含义非常丰富,包含了很多东西,包括文字、图片、媒体文件等等。它其实是一种文件格式,所以可以这么问:你的博客/网站支持RSS订阅么?但是,具体到某个站点,某个博客,我们要去订阅它,这时候我们不说“你的 RSS在哪里?”,而是问“你的FEED在哪里?"。RSS就好像是书法,而FEED则是个人的书法作品。所有人都用行书、草书、楷书写字,但是你不可以问别人要“书法”,你只能问别人懂不懂书法,如果懂的话,那么向他索要使用某种书法写出来的“书法作品”。
某个人的博客,或者某个站点,如果有上面的小图标,那就说明它支持RSS订阅。而那个小图标后面是每个人每个站不同的地址,虽然它们的造型看起来大同小异。在具体的某个博客或者站点上有那么个图标,它就是一个订阅源。你找到了它,也就知道了具体的订阅地址。这就是FEED,它等于是一个提供内容订阅的出口。因此有人翻译为:内容源、消息源或者订阅源。也有人把它音译为“飞递”。而FEED本身在英文里是饲养、饲料的意思,没有准确的对应中文。使用它作为内容订阅出口的名字其实很形象,我们都是网络信息的饕餮客,找到了FEED,就好像找到了水龙头或者饲料管,可以敞开肚皮狂灌一气资讯。
我个人喜欢把FEED称之为“种子”,甚至直接应用到了翻译工作中去。很多人因此嘲笑我,说我是英文文盲,弄不清除FEED和SEED的区别。而我觉得“种子”要比其它的中文译法好,这是因为它就是那么一个小图标,背后是一串地址,非常小,非常简单。但是,当你把这个地址输入到你的RSS阅读器或者 RSS订阅网站之后,“哗”地一下,它就把所有内容全部展现给你,非常丰富。因此,我就觉得FEED是一个高度浓缩和精炼的种子,包含了站点和博客的全部内容信息。所谓订阅就是找到这些种子,然后放到RSS阅读器或者RSS订阅网站里让它生长出来,好像米老鼠里魔豆的故事一样。
不过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欢被“饲养”,那么我觉得应该要尊重这种选择。喜欢什么什么源,我觉得这种说法很严谨,只是不够生动,而且用术语的感觉拒人千里之外。至于说叫“飞递”,它兼具了音韵和意蕴,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让人觉得一开始有点不明所以。而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居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联想:别人随手飞出一个飞盘,然后我像一条小狗一样跑过去叼住。当然,我觉得叫什么并不重要,现在对FEED的称呼不统一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这么叫来叫去,最后估计也能形成共同的说法,语言本来就是游戏,最后是什么结果取决于大家怎么去玩它。
知道了RSS和FEED,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订阅了。就我个人的感觉,许多人不愿意使用RSS阅读器。因为你得下载一个软件到自己的机器上,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同时也觉得不方便。如果你出差在外呢?如果你有多台机器呢?那不得都下载安装一次?所以,有另外两种折衷的方式。一种是浏览器订阅,比如说Firefox,它就提供了订阅服务,你打开什么网页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你的Firefox里抓住种子(就是FEED),和以前收藏网页一样,收藏到浏览器的书签里。但是,它也存在一样的问题,用户不可能背这浏览器满世界跑。还有一种就是RSS订阅网站。其中鼎鼎有名的是bloglines,但是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访问速度太慢了。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GOOGLE,你如果有GOOGLE帐号的话,它有一项服务叫GOOGLE READER,你可以往里面添加任何你想订阅的种子。由于这些种子的信息是保存在GOOGLE的服务器上,所以你到世界任何一地,只要能访问 GOOGLE,就能看到你订阅的内容。
但是,但是,但是我出于完全的私心,还是要隆重推荐抓虾网。
我这么做并非是出于那种私心,因为我在那里有9000多位订阅者,所以就要说抓虾网的好话。而是因为我和抓虾网的感情很深厚,当它上线第四天的时候,我就认识它了。当时试用,觉得非常方便,而且很容易上手。你要订阅什么人的博客,你可以输入它的FEED地址。但是我那时候还很白痴,并不知道什么RSS,什么FEED,所以我就直接输入网址,结果也能成。只不过麻烦在于,有很多博客有多个FEED,有的是评论的,有的是某个特别频道的,所以自己还得选择一下。最难得的是,抓虾网那么一路走过来,每次我们用户发现了什么BUG,跑去抓虾日记投诉,他们能飞快地做回答,而且立即想办法解决。
当时它作为一个国产的小站,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作为网人和它一起经历了所有的麻烦和问题,所有的故障和断电。所以,它成为了自己网络生活一部分似的,就像是豆瓣网和我的关系一样。现在,我写这么一篇普及性的贴子,谈论关于web2.0和FEED的事情,那么我肯定要强调抓虾。同时,也许会有人因为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决定尝试一下RSS订阅,那么我不希望他们的第一次用户初体验成为很糟糕的经历,而抓虾完全可以保证他们能迅速上手,从此彻底放弃传统的网络浏览模式。
回想一年前,我对RSS、FEED这些莫名其妙的词汇也存在很强的抵触情绪,觉得现在已经很好了,何必劳心费力地去弄这些东西。而在一年后,我对抓虾难舍难弃,它成为了我每天必然多次访问的站点。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多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让我在网上冲浪的速度大大提高。以前,我一天能看数百个网页,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但是,现在我一天可能浏览上千个网页的内容,在数百个种子(不用想了,还是FEED!!!)里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最简单的例子,我是中国博客里最早无限制发放Joost邀请的人,因为我有足够的信息源。网络的新理念和新工具,让网人变得更加强大更为有力,所以我经常说,在网络上必须永远保持小学生的心态。像小学生一样对事事都好奇,像小学生一样事事都愿意学习。
RSS并没有它的造型那么复杂,那么麻烦。在网上,永远不要惧怕新知,永远也不要害怕学习。如此,每天才有新发现,网络才总让人挂记,让人远离空虚和无聊,找到生活中无数的乐趣。那你还等什么呢?
最后,根据国际惯例,再次感谢我每天必须使用的三个国产web2.0网站,因为他们的缘故,让我觉得作为中国网民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中国的IT业拥有创意和勇气,而不是只知道制作流氓软件和垃圾邮件。它们是:
豆瓣网
抓虾网
又拍网
转载自和菜头《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