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在通信领域内,有两种数据通信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随着计算机网络化和微机分级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发展,通信的功能越来越重要。通信是指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传输,既包括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也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和磁盘等设备之间的传输。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网的普及,计算机远程通信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远程通信绝大多数采用串行通信的方式,所以了解和研究串行通信中的概念和技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串行通信的特点  

数据在单条一位宽的传输线上,一比特接一比特地按顺序传送的方式称为串行通信。    如图8.1(a)所示的并行通信中,一个字节(8位)数据是在8条并行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到目的地;而在图8.1(b) 所示的串行通信方式中,数据是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

一位接一位地顺序传送。这样一个字节的数据要分8次由低位到高位按顺序一位位地传送。由此可见,串行通信的特点如下:

   1、节省传输线,这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远程通信时,此特点尤为重要。这也是串行通信的主要优点。

   2、数据传送效率低。与并行通信比,这也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串行通信的主要缺点。

 

 

例如:传送一个字节,并行通信只需要1T的时间,而串行通信至少需要8T的时间。

    由此可见,串行通信适合于远距离传送,可以从几米到数千公里。对于长距离、低速率的通信,串行通信往往是唯一的选择。并行通信适合于短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送,通常传输距离小于30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成的公共电话网是通用的长距离通信介质,它虽然是为传输声音信号设计的,但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可使现成的公共电话网系统为串行数据通信提供方便、实用的通信线路。

二、串行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串行数据在传输线上的形式和标准

  串行数据在传输时通常采用调幅(AM)和调频(FM)两种方式传送数字信息。远程通信时,发送的数字信息,如

二进制数据,首先要调制成模拟信息。

⑴ 调幅方式

   幅度调制是用某种电平或电流来表示逻辑“1”,称为传号(mark);而用另一种电平或电流来表示逻辑“0”,称为空号(space)。出现在传输线上的mark/space的 串行数据形式如图8.2所示。

使用mark/space形式通常有四种标准,TTL标准、RS-232标准、20mA电流环标准和60mA电流环标准。

① TTL标准:用+5V电平表示逻辑“1”;用0V电平表示逻辑“0”,这里采用的是正逻辑。

② RS-232标准:用-5V— -15V之间的任意电平表示逻辑“1” ;用+5V — +15V电平表示逻辑“0”,这里采用的是负逻辑。

③ 20mA电流环标准。线路中存在20mA电流表示逻辑1,不存在20mA电流表示逻辑0。

④ 60mA电流环标准。线路中存在60mA电流表示逻辑1,不存在60mA电流表示逻辑0。

⑵ 调频方式

    频率调制方式是用两种不同的频率分别表示二进制中的逻辑1和逻辑0,通常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标准和堪萨斯城标准。

①曼彻斯特编码标准,它的数据形式如图8.3所示。这种标准兼有电平变化和频率变化来表示二进制数的0和1。从图中可看出。每当出现一个新的二进制位时,就有一个电平跳变。如果该位是逻辑1,则在中间还有一个电平跳变;而逻辑0仅有位边沿跳变。所以逻辑1的频率比逻辑0的频率大一 倍。曼彻斯特编码标准通常用在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同步通信。

② 堪萨斯城标准,它的数据形式如图8.4所示。它用频率为1200Hz中的4个周期表示逻辑0;而用频率为2400Hz中的8个周期表示逻辑1。

2、局域网中常用的数字编码技术在局域网中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有以下3种,如图8.5所

⑴ NRZ 编码

   NRZ 编码又称为不归零编码,常用正电压表示“1”,负电压表示“0”,而且在一个码元时间内,电压均不需要回到零。其特点是全宽码,即一个码元占一个单元脉冲的宽度.

⑵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个二进制位(码元)的中间都有电压跳变。用电压的正跳变表示“0”,电压的负跳变表示“1”。由于跳变都发生在每一个码元的中间位置(半个周期),接收端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它作为同步时钟,因此这种曼彻斯特编码又称为自同步曼彻斯特编码。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以太网,在数据传输时就采用这种数字编码。

⑶ 微分曼彻斯特编码   这种编码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修改形式,其不同之处时:用每一位的起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若有跳变则为“0”,无跳变则为“1”;而每一位中间的跳变只用来作为同步的时钟信号,所以它也是一中自同步编码,同步曼彻斯特编码和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每一位都是用不同电平的两个半位来表示的,因此始终保持直流的平衡。不会造成直流的累积。

3、数据传输率

  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可用比特率和波特率来表示。

  ⑴比特率:比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用bps (bit/s)表示。

⑵ 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符号数,若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为1比特,则波特率等于比特率。在计算机中,一个符号的含义为高低电平,它们分别代表逻辑“1”和逻辑“0”,所以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刚好为1比特,因此在计算机通信中,常将比特率称为波特率,即:

            1波特(B)= 1比特(bit)= 1位/秒(1bps) 例如:电传打字机最快传输率为每秒10个字符/秒,每个字符包含11个二进制位,则数据传输率为:11位/字符×10个字符/秒=110位/秒=110波特(Baud)计算机中常用的波特率是: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28800、33600,目前最高可达56Kbps.  

⑶ 位时间Td

   位时间是指传送一个二进制位所需时间,用Td 表示。Td = 1/波特率 = 1/B

   例如:B=110波特/秒  , 则Td  = 1/110 ≈ 0.0091ms

4、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

   在串行通信中,二进制数据以数字信号的信号形式出现,不论是发送还是接收,都必须有时钟信号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定位。在TTL标准表示的二进制数中,传输线上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0,且每一位持续时间是固定的,由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的频率决定。

⑴ 发送时钟

      发送数据时,先将要发送的数据送入移位寄存器,然后在发送时钟的控制下,将该并行数据逐位移位输出。通常是在发送时钟的下降沿将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串行输出,每个数据位的时间间隔由发送时钟的周期来划分,参见图8.6所示。

⑵  接收时钟

   在接收串行数据时,接收时钟的上升沿对接收数据采样,进行数据位检测,并将其移入接收器的移位寄存器中,最后组成并行数据输出,如图8.7所示。

 ⑶ 波特率因子

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与波特率有如下关系:F = n × B   这里F 是发送时钟或接收时钟的频率; B 是数据传输的波特率; n 称为波特率因子。设发送或接收时钟的周期为Tc,频率为F的位传输时间为Td,则: Tc = 1/F  , Td  = 1/B  得到: Tc = Td /n  在实际串行通信中,波特率因子可以设定。在异步传送时,n = 1,16,64,实际常采用n = 16,即发送或接收时钟的频率要比数据传送的波特率高n倍。在同步通信时,波特率因子n必须等于1。

   异步通信协议 1、串行异步通信时的数据格式

  异步方式通信ASYNC(A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又称起止式异步通信,是计算机通信中最常用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它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的,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而每个字符中的各位则以固定的时间传送。收、发双方取得同步的方法是采用在字符格式中设置起始位和停止位。在一个有效字符正式发送前,发送器先发送一个起始位,然后发送有效字符位,在字符结束时再发送一个停止位,起始位至停止位构成一帧。串行异步传输时的数据格式如图8.17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⑴ 起始位:起始位必须是持续一个比特时间的逻辑“0”电平,标志传送一个字符的开始。

⑵ 数据位:数据位为5-8位,它紧跟在起始位之后,是被传送字符的有效数据位。传送时先传送字符的低位,后传送字符的高位。数据位究竟是几位,可由硬件或软件来设定。

⑶ 奇偶位:奇偶校验位仅占一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也可以不设奇偶位。

⑷ 停止位:停止位为1位、1.5位或2位,可有软件设定。它一定是逻辑“1”电平,标志着传送一个字符的结束。

⑸ 空闲位:空闲位表示线路处于空闲状态,此时线路上为逻辑“1”电平。空闲位可以没有,此时异步传送的效率为最高。

 

2、串行异步通信时的数据接收

     串行异步通信时,接收方不断地检测或监视串行输入线上的电平变化,当检测到有效起始位出现时,便知道接着是有效字符位的到来,并开始接收有效字符,当检测到停止位时,就知道传输的字符结束了。经过一段随机时间间隔之后,又进行下一个字符的传送过程。 通常接收端的采样时钟周期要比传输字符的位周期短,常用的采样时钟频率为位频率的16倍,采取这种措施是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参看图8.19所示。从图中可知,传输字符的位周期Td等于采样时钟周期Tc的16倍。接收器的采样时钟的每个上升沿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检验接收数据线上的低电平是否保持8或9个连续的时钟周期,以确定传输线上的低电平是否是真的起始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噪声干扰引起的误操作,从而删除假的起始位。相当精确地确定起始位的中间点,从而提供一个时间基准,从这个基准开始,每隔16个Tc对其余数据位采样,以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

接收端为实现采样数据的基准,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⑴ 在接收端设置一采样时钟频率计数器,当检测到起始位下降沿时,将其清零,并开始对采样时钟计数,即每来一个时钟,计数器加1。

⑵ 当计数器计到8时,表示已到达起始位的中间位置,此时采样值为0,说明是真正的起始位,同时将计数器清零;若采样值不为0,则说明一开始检测到的下降沿不是真正的起始位前沿,而是一次干扰,此次检测应作废,计数器清零,并重新开始检测起始位。

⑶ 检测到真正的起始位后,计数器清零,以后每次计到16时,便采样收到的信号波形(即每一位的中间),将采到的数值暂存起来,同时将计数器清零,重新计数,直至最后的停止位被采样。  

⑷ 如果停止位采样正确(为1),则字符被接收,并由暂存器装入寄存器。若停止位采样值为0,说明同步或传输有问题,此次采样所得字符作废,不被接收。

  3、异步通信的特点

⑴ 起止式异步通信协议传输数据对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要求不高,即使收、发双方的时钟频率存在一定偏差,只要不使接收器在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之后的采样出现错位现象,则数据传输仍可正常进行。因此,异步通信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不用共同的时钟,通信的双方可以各自使用自己的本地时钟。

⑵ 实际应用中,串行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包括数据位的位数、校验位的设置以及停止位的位数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可编程串行接口电路,用软件命令的方式进行设置。在不同传输系统中,这些通信格式的设定完全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传输系统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设定必须一致,否则将会由于收、发双方约定的不一致而造成数据传输的错误与混乱。 ⑶ 串行异步通信中,为发送一个字符需要一些附加的信息位,如起始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这些附加信息位不是有效信息本身,它们被称为额外开销或通信开销,这种额外开销使通信效率降低。例如一个字符由7位组成,加上一位起始位、一位校验位和一位停止位 ,发送一个字符必须发送10位,而其中只有7位是有效的,其余3位不是有效的,使通信能力的30%成了额外开销。所以异步通信适用于传送数据量较少或传输要求不高的场合。对于快速、大量信息的传输,一般采用通信效率较高的同步通信方式。

⑷ 串行异步通信依靠对每个字符设置起始位和停止位的方法,使通信双方达到同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外捡到,asynchronous,分布式应用,internet,电话,网络,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