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静态资源缓存及优化

前言

对于页面中静态资源(html/js/css/img/webfont),理想中的效果:
  1. 页面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所有必须静态资源,渲染飞快;
  2. 服务器上静态资源未更新时再次访问不请求服务器;
  3. 服务器上静态资源更新时请求服务器最新资源,加载又飞快。
总结下来也就是2个指标:
  • 静态资源加载速度
  • 页面渲染速度
静态资源加载速度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因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静态资源进行缓存。页面渲染速度建立在资源加载速度之上,但不同资源类型的加载顺序和时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也留给了我们更多的优化空间。
当然除了速度,缓存还有另外2大功效,减少用户请求的带宽和减少服务器压力。

先用一张图来概括下本文中将会涉及到的内容。


常见缓存类型

1、浏览器缓存

对于前端而言,这可能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缓存类型,原因在于大部分设置都在服务器运维层面上进行,不属于前端开发的维护范围。但静态资源的内容更新时机其实前端是最清楚的,如果能在理解浏览器缓存策略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效果最佳。
浏览器缓存策略一般通过资源的Response Header来定义,html文件在很早之前的规范里也可以通过Meta标签的http-equiv来定义。

一个Response Header示例:

可在w3c的官方文档中查看所有HTTP Response Header字段的定义,跟缓存相关的主要有上图中被圈出来的几个:

  • Cache-Control:
    • public:响应被缓存,并且在多用户间共享。
    • private:默认值,响应只能够作为私有的缓存(e.g., 在一个浏览器中),不能再用户间共享;
    • no-cache:响应不会被缓存,而是实时向服务器端请求资源。
    • max-age:数值,单位是秒,从请求时间开始到过期时间之间的秒数。基于请求时间(Date字段)的相对时间间隔,而不是绝对过期时间;
注:HTTP/1.0 没有实现 Cache-Control,所以为了兼容HTTP/1.0出现了Pragma字段。
  • Pragma: 只有一个用法Pragma: no-cache,它和Cache-Control:no-cache作用一模一样。(Cache-Control: no-cache是http 1.1才提供的, 因此Pragma: no-cache可以使no-cache应用到http 1.0 和http 1.1。)
  • Expires:指定了在浏览器上缓冲存储的页距过期还有多少时间,等同Cache-control中的max-age的效果,如果同时存在,则被Cache-Control的max-age覆盖。若把其值设置为0,则表示页面立即过期。并且若此属性在页面当中被设置了多次,则取其最小值。
注:这个规则允许源服务器,对于一个给定响应,向 HTTP/1.1(或之后)缓存比 HTTP/1.0 提供一个更长的过期时间。
  • Date:生成消息的具体时间和日期;
  •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本地文件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一次修改时间。缓存过期时把浏览器端缓存页面的最后修改时间发送到服务器去,服务器会把这个时间与服务器上实际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时间一致,那么返回304,客户端就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文件。
  • Etag/If-None-Match:(EntityTags)是URL的tag,用来标示URL对象是否改变,一般为资源实体的哈希值。和Last-Modified类似,如果服务器验证资源的ETag没有改变(该资源没有更新),将返回一个304状态告诉客户端使用本地缓存文件。Etag的优先级高于Last-Modified,Etag主要为了解决 Last-Modified 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 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不希望客户端重新get;
    • 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
    •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缓存策略执行过程
本地缓存过期后,浏览器会像服务器发送请求,request中会携带以下两个字段:
  • If-Modified-Since:值为之前response中Last-Modified;
  • If-None-Match:值为之前response中Etag(如果存在的话);
其中在图右侧的“file modified?”判断中,服务器会读取请求头这两个值,判断出客户端缓存的资源是否最新,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就会返回HTTP/304 Not Modified响应头,但没有响应体。客户端收到304响应后,就会从缓存中读取对应的资源;否则返回HTTP/200和响应体。

Html Meta
meta是html语言head区的一个辅助性标签,其中的http-equiv字段定义了服务器和用户代理的一些行为。在之前的规范中,meta的http-equiv字段中有以下值与http header缓存相关的字段功能类似。
  • Cache-Control
  • Pragma
  • Expires
使用方法:
"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 
"Pragma" content="no-cache" /> 
"Expires" content="0" /> 复制代码
但现在 w3c的规范字段中这些值已经被移除,一个很好的理由是:
Putting caching instructions into meta tags is not a good idea, because although browsers may read them, proxies won't. For that reason, they are invalid and you should send caching instructions as real HTTP headers.
其实也很好理解,写在meta标签中代表必须解析读取html的内容,但代理服务器是不会去读取的。大多浏览器已经不再支持,会忽略这样的写法,所以缓存还是通过HTTP headers去设置。
注:HTTP Headers中的缓存设置优先级比meta中http-equiv更高一些。


2、HTML5 Application Cache

Application Cache是html5引入的本地存储方案之一,可以构建离线缓存。目前除IE10-外其他浏览器均支持。
使用方法

a、增加manifest文件

application cache是通过mannifest文件来管理的,manifest文件是简单的文本文件,内容是需要被缓存供离线使用的文件列表,及不需要被缓存或读取缓存失败的文件控制。
  • 文件的第一行必须是 CACHE MANIFEST
  • #开头的行作为注释语句
  • 网站的缓存不能超过5M
  • 文件资源路径可以使用绝对路径也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 文件列表中任意一个缓存失败都会导致整个缓存失效
  • 既可以站点使用同一个minifest文件,也可以每个页面使用一个
文件包含3个指令
  • CACHE:需要缓存的资源文件,浏览器会自动缓存带有manifest属性的html页面;
  • NETWORK:不需要缓存的文件,可以使用通配符;
  • FALLBACK:无法访问缓存文件的备选文件,可以使用通配符。

b、服务器配置

mannifest文件可以使用任意拓展名,但需要在服务器中添加MIME类型匹配,使用apache比较简单,如果使用.manifest作为拓展名在apache配置文件中添加。
AddType text/cache-manifest .appcache复制代码

c、html中引用

"zh" manifest="main.manifest">复制代码
注:千万不要把manifest文件本身放在缓存文件列表中,不然浏览器无法更新manifest文件文件,最好在manifest文件的http headers中设置其立即过期。

缓存加载及更新过程


1、事件

  • cached/checking/downloading/error/noupdate/obsolete/progress/updateready

2、执行过程

第一次加载:
  • Creating Application Cache with manifest(访问到带manifest属性的html文件,将manifest文件存储,加载html文件及其他资源文件);
  • Application Cache Checking event(检查要缓存的文件列表)
  • Application Cache Downloading event(开始下载缓存文件)
  • Application Cache Progress event (0 of 4)(依次下载缓存文件)
  • ……
  • Application Cache Progress event (4 of 4)
  • Application Cache Cached event(文件缓存完毕)
第二次加载:
  • Document was loaded from Application Cache with manifest(从缓存中读取html文件和其他静态资源文件,供页面展示)
  • Application Cache Checking event(获取新的manifest文件,检查是否更新)
    • 是:重新下载缓存文件,供下次访问使用(不会影响当前浏览器展示内容)
      • Application Cache Downloading event(开始下载缓存文件)
      • Application Cache Progress event (0 of 4)(依次下载缓存文件)
      • ……
      • Application Cache Progress event (4 of 4)
      • Application Cache UpdateReady event(缓存文件更新完毕)
      • Application Cache NoUpdate event(啥也不做)
删除html中manifest文件引用
  • Document was loaded from Application Cache with manifest(从缓存中读取html文件和其他静态资源文件,供页面展示)
  • Application Cache Checking event(获取新的manifest文件,检查是否更新)
  • Application Cache Obsolete event(删除本地缓存中的所有文件,不再使用缓存)

一些问题
  1. Application Cache会默认缓存引用manifest文件的HTML文档,对于动态更新的html页面来说是个坑(可以使用tricky的iframe嵌入方式来避免);
  2. 只要缓存列表中的一个资源加载失败,所有文件都将缓存失败;
  3. 如果资源没有被缓存,而又没有设置NETWORK的情况下,将会无法加载,所以Network中必须使用通配符配置;
  4. 缓存更新后第一次只能加载manifest文件,其他静态资源需要第二次加载才能看到最新效果;
  5. 缓存文件清单中的文件本身更新浏览器是不会重新缓存,那怎么告诉浏览器缓存需要更新了呢?
    • 更新manifest文件:修改注释的版本号或者日期。
    • 通过Application Cache提供的接口(window.applicationCache.swapCache)来检查更新。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该标准已经从 Web 标准中删除……
该特性已经从 Web 标准中删除,虽然一些浏览器目前仍然支持它,但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支持,请尽量不要使用该特性。在此刻使用这里描述的应用程序缓存功能高度不鼓励; 它正在处于从Web平台中被删除的过程。请改用 Service Workers 代替。

3、PWA(Service Worker)

PWA全称为“Progressive Web Apps”,渐进式网页应用,Service Worker是其几大核心技术之一。
Service worker is a programmable network proxy, allowing you to control how network requests from your page are handled.
没错,这就是官方建议替代Application Cache的方案。早在2014年,W3C就公布了Service Worker的草案。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线程,是一段在后台运行的脚本。它的出现使得web app也可以具有类似native app的离线使用、消息推送、后台自动更新等能力。
不过它有以下限制:
  • 不能访问 DOM
  • 不能使用同步 API
  • 需要HTTPS协议(http://localhost 或 http://127.0.0.1也可)
虽然现在其 浏览器支持情况并不是很广泛,但以后应该会大面积支持。本文做简单介绍,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The Offline Cookbook》。

简单使用

1、首先,要使用Service Worker,需要添加一个Service Worker的js的文件,然后在我们的html页面中注册对这个文件的引用。
index.html
复制代码

2、其次,我们在js文件中补充Service Worker的生命周期事件。Service Worker生命周期有三部曲:注册,安装和激活。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注册的有3个事件:
self.addEventListener('install', function(event) { 
  /* 安装后... */
  // cache.addAll:把缓存文件加进来,如a.css,b.js
});

self.addEventListener('activate', function(event) {
 /* 激活后... */
 // caches.delete :更新缓存文件
});

self.addEventListener('fetch', function(event) {
  /* 请求资源后... */ 
  // cache.put 拦截请求直接返回缓存数据
});复制代码
对于获取文件和缓存文件,Service worker依赖了两个 API: Fetch (通过网络重新获取内容的标准方式) 和 Cache(应用数据的内容存储,此缓存独立于浏览器缓存和网络状态)。
React脚手架 create-react-app中已经内置了PWA功能,我们来看下打包后的build文件夹下的文件结构:

index.html文件中引用了static/js/main.js,main.js中注册了service-worker.js。service-worker.js中我们可以看到有 precacheConfig(缓存列表)和 cacheName(版本号)两个变量。断开网络,我们看到precacheConfig列表中的文件仍能从本地加载。


更新机制

以注册文件为service-worker.js为例,每次访问ServiceWorker控制的页面,浏览器都会加载最新的service-worker.js文件,跟当前service-worker.js文件对比,只要内容有任何不同,浏览器都会获取并安装新文件。但是不会立即生效,原有的ServiceWorker还是会运行,只有当ServiceWorker控制的页面全部关闭后,新的ServiceWorker才会被激活。


4、LocalStorage

LocalStorage虽是浏览器端缓存一种,但有多少人会用它来缓存文件呢?首先缓存读取需要依靠js的执行,所以前提条件就是能够读取到html及js代码段;其次文件的版本更新控制会带来更多的代码层面的维护成本,所以LocalStorage更适合关键的业务数据而非静态资源。


5、CDN缓存

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案,减少了用户的访问延时,也减少的源站的负载。
客户端浏览器先检查是否有本地缓存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CDN边缘节点会检测用户请求数据的缓存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直接响应用户请求,此时一个完成HTTP请求结束;如果数据已经过期,那么CDN还需要向源站发出回源请求。


更新机制

CDN边缘节点缓存策略因服务商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会遵循http标准协议,通过http响应头中的Cache-control: max-age的字段来设置CDN边缘节点数据缓存时间。另外可通过CDN服务商提供的“刷新缓存”接口来更新缓存。

prebrowsing

预加载是浏览器对将来可能被使用资源的一种暗示,一些资源可以在当前页面使用到,一些可能在将来的某些页面中被使用。作为开发人员,我们比浏览器更加了解我们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核心资源使用该技术。
通过prebrowsing可以提前缓存部分文件,可作为一种静态资源加载优化的手段。prebrowsing有以下几种:
  • dns-prefetch:DNS预解析,告诉浏览器未来我们可能从某个特定的 URL 获取资源,当浏览器真正使用到该域中的某个资源时就可以尽快地完成 DNS 解析。多在使用第三方资源时使用。
  • preconnect:预连接,完成 DNS 预解析同时还将进行 TCP 握手和建立传输层协议。
  • prerender:预渲染,预先加载文档的所有资源,类似于在一个隐藏的 tab 页中打开了某个链接 – 将下载所有资源、创建 DOM 结构、完成页面布局、应用 CSS 样式和执行 JavaScript 脚本等。
  • prefetch:预获取,使用 prefetch 声明的资源是对浏览器的提示,暗示该资源可能『未来』会被用到,适用于对可能跳转到的其他路由页面进行资源缓存。被 prefetch 的资源的加载时机由浏览器决定,一般来说优先级较低,会在浏览器『空闲』时进行下载。
  • preload:预加载,主动通知浏览器获取本页的关键资源,只是预加载,加载资源后并不会执行;

prefetch & preload

对于前面三种不少浏览器已经内部默认做了优化,而prefetch & preload需要开发者根据情况代码手动设置。

兼容性

从 prefetch和 preload的浏览器支持情况来看,prefetch除了safari外基本浏览器都有所支持,但preload作为新出的规范,兼容性差些,但safari正慢慢支持这一标准,如在iOS的safari高级选项的 试验性Webkit功能中已经有Link Preload这一选项。

优先级

preload 是声明式的 fetch,可以强制浏览器请求资源,同时不阻塞文档 onload 事件,是对浏览器指示预先请求当前页需要的资源(关键的脚本,字体,主要图片)。
prefetch 提示浏览器这个资源将来可能需要,但是把决定是否和什么时间加载这个资源的决定权交给浏览器。prefetch 应用场景稍微有些不同 —— 用户将来可能在其他部分(比如视图或页面)使用到的资源。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对于preload和prefetch声明,preload明显高于prefetch。


注:prebrowsing 好用但千万不要乱用,除非你非常明确会加载要prebrowsing的文件,不然会加重浏览器负担适得其反。


应用

接触过 Next.js的同学都知道,next.js提供了一个具有预获取功能的模块:next/prefetch,看起来功能与prefetch类似,但其优先级与preload类似。
'/'>Home

'/features'> Features

{ /* we imperatively prefetch on hover */ }
'/about'>
   { Router.prefetch('/about'); console.log('prefetching /about!') }}>About


'/contact'>Contact (NO-PREFETCHING) 复制代码
由于features链接设置了prefetch,访问Index页面时浏览器会在页面加载完毕后从服务器取feature.js的文件,在index页面访问features页面时不会再从服务器请求features.js文件,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读取;contact没有做处理,从index访问contact时会从服务器请求concact.js文件。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next.js打包出来的html文件头中,都会将index.js / error.js / app.js 3个文件作为preload加载,因为这3个文件是本页面中必须用到的资源。

优化尝试

不同文件类型

1、HTML文件

虽然大多数html只会在每次发布上线时才会改变,如更新js/css资源的引用地址,所以一般将HTTP Headers中设置一个比较短的max-age值,如cache-control: max-age=300,除此之外建议服务器开启Etag。
但以实时内容为主的网站(如金融类)为了页面的打开速度,会采取后台服务生产的方式 ,将所有首页数据全部生成到html中,省去用户首次加载时的后台接口请求等待时间。一般会设置cache-control: no-cache。

2、js/css/img文件

现在一般都通过文件名进行版本控制。Webpack打包命名可根据文件内容生成文件名的hash值,每次打包只有当内容改才重新生成hash值。此种情况之下,可以在HTTP Headers设置一个较大的缓存时间,如max-age=2592000,尽量避免304请求和服务器进行请求连接。

// js
output: {
    path: config.build.assetsRoot,
    filename: utils.assetsPath('js/[name].[chunkhash].js'),
    chunkFilename: utils.assetsPath('js/[id].[chunkhash].js'),
}
// css
new ExtractTextPlugin({
    filename: utils.assetsPath('css/[name].[contenthash].css'),
}),复制代码

3、webfont

webfont文件比较特殊,正如 这篇文章中所说:
  • 浏览器在DOMNode的CSS选择器中发现@font-face时才会下载web fonts文件,这个时候浏览器已经下载完成html/css/js文件;
  • 如果在浏览器发现需要加载font文件之前就告诉浏览器下载font文件,会加快文件下载和页面加载速度。
其实不同浏览器下载font文件的时间不太一样,有的碰到css的声明就会加载,有的会等到dom节点匹配css声明时加载。

优化实践
根据以上罗列的缓存建议,对当前的一个移动端项目进行优化。项目背景如下:
  • React + + Mobx + Webpack
  • React-Router 单页 / bundle-loader动态加载 / 使用较大的webfont文件
1、缓存配置
  • 对静态资源文件进行如上的HTTP Headers缓存配置;
  • 所有的静态资源文件通过Service Worker进行缓存控制和离线化加载,示范如上不再赘述;
2、其他优化
以其中一个单页为例,页面效果如下:

动态加载的js

这个单页页面会打开几个小的页面(红色圈部分),通过webpack打包之后大概这个样子:
  • index.ef15ea073fbcadd2d690.js
  • static/js/0.1280b2229fe8e5582ec5.js
  • static/js/1.f3077ec7560cd38684db.js
  • static/js/2.39ecea8ad91ddda09dd0.js
  • static/js/3.d7ecc3abc72a136e8dc1.js
其中第一个index.js会在页面初次加载,其他4个js会在路由切换时动态加载。考虑下这个页面的业务场景,只要进入到这个页面,其他几个路由是一定会访问到的。所以如果在页面加载完成之后,趁户思考之际就主动把剩下几个js加载好,岂不完美。
在此选用了 preload-webpack-plugin这个插件,它可以打包将动态路由进行预加载。
webpackConfig.plugins.push(new PreloadWebpackPlugin({
    rel: 'prefetch',
}));复制代码

rel属性还可以选择preload / prefetch模式。打包出来是这样:

访问页面可以看到,在不影响dom加载的情况下,浏览器预先加载了另外几个后面将会用到的js,当切换到对应路由时,也会直接从缓存取,不从服务器请求资源。


css文件

非动态加载(路由)页面的css会单独打包,在html文件中进行引用。除了使用一些打包插件优化代码体积外,可将css更细粒度拆分,如首页的css+弹窗css+页面标签切换的css等。除首页css外的先预加载,然后动态获取。但一般来说一个页面的css大小在合理的代码情况下经过gzip压缩后都不会过大,所以优化的效果并不会太明显。

动态加载路由中css没有单独拆分而是在路由的js中,所以只能随着js优化了。


webfont文件

对于font文件,除了减少文件大小,设置缓存时间之外,也可以通过预加载的方式提前让浏览器下载来提高首屏渲染速度。预加载webfont需要与webpack的 html-webpack-plugin结合,打包时将制定的字体插入到html中。网上找了一圈没有找到现成的插件,自己来写一个。

1、写插件 

fontpreload-webpack-plugin

2、用插件

  • 安装插件
npm install fontpreload-webpack-plugin --save-dev复制代码
  • 在webpack的config文件的HtmlWebpackPlugin插件之后增加:
const FontPreloadWebpackPlugin = require('fontpreload-webpack-plugin');复制代码
webpackConfig.plugins.push(new FontPreloadWebpackPlugin({
    rel: 'prefetch',
    fontNameList: ['fontawesome-webfont'],
    crossorigin: true,
}));复制代码

3、打包效果



本文内容到此结束,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静态资源缓存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