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一个小项目,需要对一批数据进行缓存,且要求持久化到磁盘。使用ehcache非常简单和直观,一般来说只需要配置ehcache.xml文件,接着直接使用@Cacheable, @Cacheput, @CacheEvict即可。
三个注解的意思也很简单,这里就不说了。
ehchche.xml的配置非常简单和直观:
1 2 3 4 5 6 7 8 9 <cache name="appdsCache" 10 maxElementsInMemory="0" 11 eternal="true" 12 maxElementsOnDisk="10000000" 13 overflowToDisk="true" 14 diskPersistent="true" 15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16 17 cache>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小问题,下面简单的做个记录。
1. 在类中写了一个带有缓存注解的方法,然后在一个普通方法中调用了这个缓存函数,则缓存功能不再生效。如下:
@EnableCaching class A implements IA{ public String funA(){ return funB(); } @Cacheable public String funB(){ ... } }
其实这和Spring的对象注入机制有关,例如,当外部通过@Autowired注解得到一个A类的对象时,其实得到的是一个spring包装过的代理对象。
当调用a.funB()时,实际调用的是spring的proxy对象中的funB()方法,该方法内置了cache机制,在cache检查后就会调用实际的a对象中的funA方法。
同理当调用a.funA()时,也是先调用spring的proxy对象中的funA()方法,经过检查和资源分配等步骤后,会调用实际的a对象中的funA()方法,但是当在实际的A类对象中再调用funB()时,不会触发cache机制,因为此时调用的不是SpringCacheProxy对象,而是一个实际的A类对象,所以不会触发cache机制。
如果深入研究Spring完成注入和AOP编程实现的原理,可以发现动态代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目前Spring的动态代理主要是通过CGLib来实现的。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有两种思路:
(1) 拆分为两个类来实现。即将funA()和funB()写在两个类中。
(2) 在类中注入自身实例。如下:
@EnableCaching @Service(value="a") class A implements IA{ @Resource(name="a") private IA a; public String funA(){ return a.funB(); } @Cacheable public String funB(){ ... } }
第二种方法亲测有效~~
不管怎样,都要记住如下原则:同一个类中的注解方法互相调用时,注解机制可能是无效的。
2. (在idea中点击红色按钮关闭程序时) 持久化到磁盘的数据无法恢复。
原因如下:ehcache和其它缓存类似,需要flush或shutdown后才会持久化到磁盘。
会生成.data 的数据文件和 .index 的索引文件,方便重启恢复。
ehcache恢复数据是根据.index索引文件来进行数据恢复的。
当程序再次启动的时候,ehcache的一个方法会将.data文件和.index文件的修改时间进行比较,如果不符合直接将.index文件删除。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情况,会自动调用shutdown()函数:
(1) 调用System.exit(),或最后一个非守护线程退出。
(2) 虚拟机停止运行。例如在命令行中执行CTRL+C,这会导致kill -SIGTERM pid 或kill -15 pid。
而在idea中点击红色按钮时,属于非正常关闭,导致shutdown()未能执行,猜测执行的是类似kill-9直接杀死进程的方法,而不是kill-15比较安全的关闭。
官网建议是最好是在程序关闭之前显式地调用shutdown()函数,但是实际实践中,就算是显式调用了shutdown(),要是在程序运行到一半时点击idea的红色关闭按钮,缓存还是会失效。。
在我看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把程序打成jar包运行,用CTRL+C在命令行终止程序,就算此时程序并没有执行完,shutdown()也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