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广告系列——起源01

有一本书叫《大话数据结构》,用非常生动的例子,直白的对话,将数据结构呈现​给大众。所以,以大话广告系列为题,尝试着将移动广告相关的​点呈现出来,欢迎拍砖。

1.广告是怎么来的?

移动互联网的广告是来源于pc互联网;互联网来源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再往上追溯就到了古代,卖酒的做一个“酒”字的旗子挂在高处了。之前的太久远,从我们这代人经历的写起吧~

2.传统媒体上的广告

2.1 报纸

报纸在没有广告的时候,以报道当地新闻为主,以新闻内容为主体,吸引用户购买报纸为变现手段。发展到后来,报纸上有了广告,通常是招聘信息,本地商超做活动等等;目标受众本地市民​。带来的结果是,

1.广告主(金主):通过在报纸上打广告,在当地增加知名度,引起了人群; 2.平台:在报纸中,留版面给广告主,增加了自己的收益; 3.用户:在报纸上找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

2.2 电视

电视广告的特点:受众广,深入群众,强制性(被动观看)。其中,春晚,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这些时间段的广告价值最高,广告费也最贵。

电视广告举两个例子:微信红包和脑白金。

微信红包,通过在春晚中植入广告,在支付领域成功打了一个翻身仗。因为春晚这一天,全国人民都在看,各个台都转播;所有看电视的用户都能看到,受众广,而且不得不看;参与到其中发现还能挣钱。微信红包一下子就火了。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相信大家在电视上都看过脑白金的广告,产品不评价,聊一聊这个广告。因为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固定的时间点播出,频次高;在这个时间节点播,通过广告狂轰滥炸,让人们形成品牌认知。有了强曝光,加上独占优势,再加上中国人很孝顺,送礼时不知道选择送啥的,基本被这个广告带节奏了。

3.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广告,最初是以网络的方式呈现广告,因为互联网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广告效果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追踪量化。通过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挑战,在这个领域分的一块蛋糕。

互联网广告经历全民通投,按用户标签投,广告主竞价几个阶段。

全民通投:以门户网站新浪为例,进入新浪网看新闻,顶部一个大Banner广告,对所有用户呈现同样的广告内容,这里的广告通常按天收费。 优势:根据门户网站用户量级,每天打开的网站的次数来计算,很方便的计算出每天有多少用户看了这个广告;对应的价值好计算。 劣势:不是这个广告的目标受众也看了这个广告,而且基本不会转化,导致价值浪费;平台总流量有限,无法价值最大化。如:banner广告的内容是房地产的广告,给学生群体展示这个广告,基本没有转化。

全民通投必须改革的原因主要有2个: 1.平台角度:用户量一定,如何多挣钱。平台把24小时的广告卖完之后,除了提升广告价格,没法有更多的盈利;单纯的提价,广告主若承受不了,会退出,这个循环没办法正向循环。 2.广告主角度:给所有人展示广告和给目标用户展示广告,区别不大;假设:新浪网有1亿的pv,购房群体只有1000万pv;针对这1000万pv展示房产相关的广告就行;如果顺便还能节省广告费就更好了。

用户标签投:针对用户标签,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还是上面的例子;9000万的pv中,假设有2000万pv是女性,这是弹一个淘宝女装“9.9包邮”之类的广告,既能将这部分流量转化,同时能向淘宝收广告费。同样1亿的pv,可以卖给不同的广告主,平台的总收益提升了;广告主的花费节省了。

当用户标签投已经流量分完之后,平台就在想如何进一步将流量卖出更高的价值。广告主竞价出现了。 同样是买女装,淘宝有流量的需求,京东也希望将自己的女装卖出去;这时,只有通过在新浪这里出更高的价格,将这个广告位买下,才能将流量导入到京东去。第二天,淘宝发现2000万pv没了,找人打听到,京东出高价将流量买走了;此时,内部经过计算发现,这个流量价值高,还有加价空间;然后大手一挥,加价,又把这个流量买回来了。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新浪了。

·······················································分割线····················································

本系列文章,首发于本人公众号,可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话广告系列——起源01_第1张图片

本文由博客群发一文多发等运营工具平台 OpenWrite 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话广告系列——起源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