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如何观察
² 视觉是一切感觉之首。人的大脑有一半的资源都用于接收和解析眼睛所见。但眼睛所见并非全部,因为视觉信息还要经过大脑转换和解析。真正用来“观察”的其实是大脑。
1) 眼见非脑见。
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余光观察会比直视看得更清楚。
合理运用形状和色彩可以影响人们所见。图1-3 展示了色彩如何使人注意到特定的信息,通过变化颜色区域,传达出的两条信息截然相反。
视错觉就是大脑错误解析视觉信息的现象。在图1-4 中,左边的竖线看上去比右边的长,但其实两条线一样长。该图被称为“缪勒- 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这是最早的视错觉图案之一。
人的视觉是二维而非三维。
Tips:
ü 别人在你的网站上看见的内容未必符合你的设想,他们的个人背景、文化水平、对眼前事物的熟悉度以及期待看到什么,都会影响他们的观察结果。
ü 你可以设计物体的展示方式,引导别人注意特定的内容。
2) 整体认知主要依靠周边视觉而非中央视觉。
人有两种视觉,中央视觉和周边视觉。中央视觉用来直视事物观察细节,而周边视觉则展现视野中的其他区域,也就是人眼能看到的周边区域。
周边视觉总是让人不禁注意到周围的动静。例如,你正在电脑上阅读文章,屏幕边缘附近有个小动画之类的东西闪个不停,那么你肯定忍不住要去看它。
Tips:
ü 人们看电脑屏幕时会用到周边视觉,而且经常只扫一眼周边视觉区域便以此判断整个页面的内容。
ü 虽然屏幕中央是重要的中央视觉区,但别忽视周边视觉区域。一定要确保周边内容清晰地表现了网页的用途。
ü 如果你想让用户集中注意力观察屏幕某处,就别在周边视觉区域内放置动画和闪烁元素。
3) 人在识别物体时会寻找规律。
发现规律有助于快速处理时刻接收的感官信息。即使本无规律,人眼和大脑也会尝试创造规律。以图3-1 为例,你看到的可能是4 组图案,每组2 个点,而不是8 个孤立的点。你把点间距的长短看成了一种规律。
人观察物体时,会识别一些基本形状,并以此识别物体。这样的基本形状称为几何离子(geon),该理论由Irving Biederman 于1985 年提出,如图3-2 所示。
Tips:
ü 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ü 要让某个物体(例如图标)易于识别,就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画它。让构成物体的几何离子更明显,从而使人更快、更轻松地识别该物体。
ü 多用二维元素,少用三维元素。大脑以二维形式接收人眼观察到的信息,因此屏幕上的三维图形可能会减慢识别和理解的速度。
4) 大脑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
在视觉皮质之外还有一处特殊区域,专门用来识别人脸,称为梭形脸部区(FFA,Fusiform Face Area)。这一区域由Nancy Kanwisher(1997)发现,可以让人脸识别绕过通常的视觉解析渠道,从而得到快速识别。而且,梭形脸部区距离掌控情绪的杏仁核也很近。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别人的眼睛所看的方向(如图4-1 所示)。
但是请注意,人们看着它并不代表关注它。设计网页时,你要确定是想和用户建立情感沟通(图片上的眼睛直视着用户)还是想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图片上的眼睛看向某一产品)。
喜欢看脸是人的天性。
看着眼睛,就能识别出真人假人。
Tips:
ü 人在观看网页时,首先会对人脸作出识别和反应(至少没有自闭症的人都是如此)。
ü 在网页上直视用户的脸最具感染力,也许因为眼睛是面部最重要的 部分。
ü 如果网页上的人眼看着旁边的位置或产品,那么人们往往也会看向同一处,但未必关注,只是看而已。
5) 略微侧向俯视是想象物体的标准视角。
人们从标准视角识别物体的速度总是最快的,即便平时未必总用标准视角看它们。
Tips:
ü 标准视角的画像和物体更容易识别和记忆。
ü 如果你的网页或程序里包含一些图标,那么不妨把它们画成标准视 角的。
6) 人根据经验和预期浏览屏幕。
人们并不是从顶部开始阅读的。因为早已习惯认为网页顶部都是无关内容,如留白和导航栏(如图6-1 所示),所以他们往往先看屏幕的中心位置,而非边缘。
人们对想看的内容及其位置有先入为主的心智模型。比如,亚马逊购物网站的常客如果打算使用搜索功能,那么打开页面时就可能直接看向搜索栏的位置。
发生错误或问题时,人们会聚焦视野。即,人们会停止浏览屏幕上的其他内容,集中精力到问题所在的区域。
Tips:
ü 最重要的信息(或希望用户关注的内容)要放在屏幕的上面三分之一部分,或放在屏幕中间。
ü 既然人们不看屏幕边缘,就不要把重要信息放在那儿。
ü 按照正常阅读顺序合理设计界面,避免让人来回跳着阅读内容。
7) 物体会提示人应该如何使用。
“感知功能可见性”(perceivedaffordance):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想让用户使用一个物体,就要保证能够让他们轻易地察觉并理解它是什么,明白应该怎么用。
人在试图完成开门或者网上购书之类的任务时,总会自动寻找周围可以使用的物体和工具,而自己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负责为该任务设计周边环境,一定要确保环境里的物体一目了然并具有清晰的功能可见性。
屏幕上带阴影边沿的按钮让人知道,它可以像真实的按钮一样按下去。
在网页上你也可以制作这样的阴影,如图7-4 所示,按钮边缘不同颜色的阴影产生的立体感使它看上去是凹陷的。试试把书上下颠倒,再看这个按钮。是不是就变成突出可点的按钮了?
有一类功能可见性暗示众所周知:蓝色带下划线的文字是超链接,点击就跳转到新页面。不过现在很多超链接不再设计得这么明显,只有鼠标悬停时才会出现点击的提示。
Tips:
ü 设计时要考虑功能可见性的提示。给用户操作提示后,他们就更容易正确使用物体。
ü 用阴影来表现对象已选定或对象可用。
ü 避免给出错误的功能可见性提示。
ü 设计触摸设备界面时,请慎用悬停可见的提示。
8) 人可能会对变化视而不见。
如果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没有预期可能发生其他改变,就很容易忽略实际发生的变化。
Tips:
ü 不要认为物体出现在屏幕上就一定会被用户看见,特别是刷新页面出现改变时,用户很可能完全意识不到页面前后的区别。
ü 如果你要保证用户注意到界面上的某处改变,应该增加视觉提示(如使之闪烁)或听觉提示(如“哔”的一声)。
ü 对眼动跟踪数据进行分析要谨慎,别过于重视它,也别把它作为设计决策的主要依据。(因为眼动仪显示用户“注视”了哪些东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注意”到了它们)
9) 人们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
如果两个东西距离很近,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其中,左右相邻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最为密切。(如图9-1)
Tips:
ü 你如果希望读者认为某些图片、照片、标题或文字是相关的,就将这些内容相邻放置。
ü 如果想使用线或框分隔内容,先尝试能否只调整间距就达到效果。有时,调整间距足以划分内容,还能使页面具有简洁的视觉效果。
ü 无关内容间距要大,相关内容间距要小。这听起来是常识,但很多网页布局都忽视了这一点。
10) 红蓝搭配难以阅读。
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效果。有的颜色似乎向外凸起,有的则向内凹陷。这种效果称为“色彩实体视觉”(chromostereopsis)。红蓝搭配的效果最为强烈。
Tips:
ü 在同一页面内,避免使用红蓝或红绿搭配。
ü 红色背景上不要使用蓝色或绿色文字,蓝色背景上不要使用红色或绿色文字。
11) 9%的男性和0.5%的女性是色盲。
色盲多数是遗传的,也有些是疾病或受伤所致。与识别颜色有关的基因大多在X 染色体上,男性仅有一条X 染色体,而女性有两条,因此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更高。
在众多不同类型的色盲中,最普遍的是红绿色盲,患者无法分辨红、黄和绿色。蓝黄色盲(无法分辨蓝色和黄色)和全色盲(所有颜色看上去都是灰色)的情况很罕见。
有一种经验原则,就是在使用颜色代表特定意义时,应当同时使用另一种区分方案,例如同时使用颜色和线条粗细来代表不同内容,这样色盲者即使无法辨认特定颜色,也能看懂图的含义。
另一种方法则是选择所有色盲都能识别的配色方案。
色盲通常能更好地识破迷彩伪装。
Tips:
ü 设计图片和网站时,用www.vischeck.com、colorfilter.wickline.org检查一下,看看色盲所见的效果如何。
ü 如果使用颜色来代表特定含义(如绿色代表需要紧急处理的东西),应该同时使用另一种区分方案(需要紧急处理的东西不但应该设为绿色,还要在周围加上方框)。
ü 设计配色方案时,请考虑使用所有人都能正常识别的颜色,如不同色度的褐色和黄色。避免使用红色、蓝色、绿色。
12) 色彩含义因文化而异。
想用某种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必须让人所在的环境里充满了这种颜色。对计算机用户而言,只是看到屏幕上有某种色彩,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Tips:
ü 谨慎选用颜色,多考虑色彩可能具有的含义。
ü 为多国设计时,请找出你的设计可能涉及的几大文化或国家,并在http://www.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visualizations/colours-in-cultures/上查看相关色彩的文化含义,以避免出现不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