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C语言类似,可以采用“%”作为格式化输出的标记。如:
print("The first number: %5d, the second number: %8.2f" % (123, 456.789))
输出的结果为:
The first number: 123, the second number: 456.79
不用做更多解释,分为3个部分,格式化的字符串、分隔符和数值元组。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新的Python版本更倾向于使用format方法。它的使用也更加灵活,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它的基本使用格式如下:
template.format(p0, p1, ..., k0=v0, k1=v1, ...)
template是一个字符串,其中包括需要格式化输出的部分,这些部分各用大括号括起来{}。format后面的参数p表示第几个位置的需要格式化输出的变量。
举个例子:
>>> "First argument: {0}, second one: {1}".format(47,11)
'First argument: 47, second one: 11'
>>> "Second argument: {1}, first one: {0}".format(47,11)
'Second argument: 11, first one: 47'1234
大括号里面的数字就代表了第几个参数,python是从0开始起算的。位置后冒号之后的参数,则分别代表了每个格式化输出部分的格式。如{0:5d}, {1:8.2f}则分别代表占5位的整数和占8位的保留小数点2位的浮点数。
还有些选项参数可以选择,加在”:”后。
除了这些给定的选项,我们也可以使用自己给定的字符来补齐空位。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
tplt = "{0:^10}\t{1:{3}^10}\t{2:^10}" # {1:{3}^10} 1表示位置,{3}表示用第3个参数来填充,^表示居中,10表示占10个位置
print(tplt.format("排名","学校名称","总分",'*'))
运行后得到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tplt中的{3}代表给的最后一个参数’*’,这样第2个位置的“学校名称”就会居中,空白位置用’*’代替。
使用之前:
更改的东西:
使用之后:
转载自:
作者:HardCookies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james_616/article/details/7900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