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

首先,在试图弄懂AUC和ROC曲线之前,一定,一定要彻底理解混淆矩阵的定义!!!

混淆矩阵中有着Positive、Negative、True、False的概念,其意义如下:

  • 称预测类别为1的为Positive(阳性),预测类别为0的为Negative(阴性)。
  • 预测正确的为True(真),预测错误的为False(伪)。

对上述概念进行组合,就产生了如下的混淆矩阵: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1张图片

然后,由此引出True Positive Rate(真阳率)、False Positive(伪阳率)两个概念:

  • Precision = TP/TP+FP,预测为真的当中,实际为真的比例(越大越好,1为理想状态)
  • Recall = TPRate,所有真实类别为1的样本中,预测类别为1的比例,即召回率(召回了多少正样本比例);

仔细看这两个公式,发现其实TPRate就是TP除以TP所在的列,FPRate就是FP除以FP所在的列,二者意义如下:

  • TPRate的意义是所有真实类别为1的样本中,预测类别为1的比例。
  • FPRate的意义是所有真是类别为0的样本中,预测类别为1的比例。
  • precision的含义是:

如果上述概念都弄懂了,那么ROC曲线和AUC就so easy了:

按照定义,AUC即ROC曲线下的面积,而ROC曲线的横轴是FPRate,纵轴是TPRate,当二者相等时,即y=x,如下图,表示的意义是: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2张图片

对于不论真实类别是1还是0的样本,分类器预测为1的概率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和抛硬币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抛硬币的分类器是我们能想象的最差的情况,因此一般来说我们认为AUC的最小值为0.5(当然也存在预测相反这种极端的情况,AUC小于0.5)。而我们希望分类器达到的效果是:对于真实类别为1的样本,分类器预测为1的概率(即TPRate),要大于真实类别为0而预测类别为1的概率(即FPRate),这样的ROC曲线是在y=x之上的,因此大部分的ROC曲线长成下面这个样子: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3张图片

最理想的情况下,没有真实类别为1而错分为0的样本,TPRate一直为1,于是AUC为1,这便是AUC的极大值。


说了这么多还是不够直观,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

首先对于硬分类器(例如SVM,NB),预测类别为离散标签,对于8个样本的预测情况如下:

得到混淆矩阵如下:

进而算得TPRate=3/4,FPRate=2/4,得到ROC曲线: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4张图片

最终得到AUC为0.625。

对于LR等预测类别为概率的分类器,依然用上述例子,假设预测结果如下: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5张图片

这时,需要设置阈值来得到混淆矩阵,不同的阈值会影响得到的TPRate,FPRate,如果阈值取0.5,小于0.5的为0,否则为1,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与之前一样的混淆矩阵。其他的阈值就不再啰嗦了。依次使用所有预测值作为阈值,得到一系列TPRate,FPRate,描点,求面积,即可得到AUC。


最后说说AUC的优势,AUC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分类器对于正例和负例的分类能力,在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对分类器作出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反欺诈场景,设非欺诈类样本为正例,负例占比很少(假设0.1%),如果使用准确率评估,把所有的样本预测为正例便可以获得99.9%的准确率

但是如果使用AUC,把所有样本预测为正例,TPRate和FPRate同时为1,AUC仅为0.5,成功规避了样本不均匀带来的问题。


ROC曲线的Python实现实例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curv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y = np.array([0,0,1,1])
pred = np.array([0.1,0.4,0.35,0.8])
fpr, tpr, thresholds = roc_curve(y, pred, pos_label=1)
print "fpr:",fpr
print "tpr:",tpr
print "thresholds:",thresholds

#画对角线
plt.plot([0, 1], [0, 1], '--', color=(0.6, 0.6, 0.6), label='Luck')
#画ROC曲线
plt.plot(fpr,tpr,lw=1,label = "ROC curve")
plt.show()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uc
print "auc:",auc(fpr, tpr)

#result
fpr: [ 0.   0.5  0.5  1. ]
tpr: [ 0.5  0.5  1.   1. ]
thresholds: [ 0.8   0.4   0.35  0.1 ]
auc: 0.75

计算过程解析:

测试样本有真实标签和预测概率:

真实标签label 0 0 1 1
预测概率p 0.1 0.4 0.35 0.8

按预测概率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依次选取概率值为阈值。

真实标签label 1 0 1 0
预测概率p 0.8 0.4 0.35 0.1

 

sklearn是按照概率值从大到小排序来计算FTPR和TPR的,本文下面也按照这种排序方式,以便于理解。

当选择0.8为分隔阈值时,当p>=0.8时,认为该样本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结果如下:

真实标签label 1 0 1 0
预测标签: 1 0 0 0
预测概率p 0.8 0.4 0.35 0.1

根据混淆矩阵得到

Precision、Recall、F-measure、ROC曲线、AUC理解_第6张图片

则TP = 1,FN = 1, FP = 0,TN = 2;则计算得到FPR =FP/FP+TN= 0/0+2=0,TPR = TP/TP+FN=1/1+1=0.5.

当选择0.4为分隔阈值时,当p>=0.4时,认为该样本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结果如下:

真实标签label 1 0 1 0
预测标签: 1 1 0 0
预测概率p 0.8 0.4 0.35 0.1

则TP = 1,FN = 1, FP = 1,TN = 1;则计算得到FPR =FP/FP+TN= 1/1+1=0.5,TPR = TP/TP+FN=1/1+1=0.5.

当选择0.35为分隔阈值时,当p>=0.35时,认为该样本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结果如下:

真实标签label 1 0 1 0
预测标签: 1 1 1 0
预测概率p 0.8 0.4 0.35 0.1

则TP = 2,FN = 0, FP = 1,TN = 1;则计算得到FPR =FP/FP+TN= 1/1+1=0.5,TPR = TP/TP+FN=2/2+0=1.

当选择0.1为分隔阈值时,当p>=0.1时,认为该样本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结果如下:

真实标签label 1 0 1 0
预测标签: 1 1 1 1
预测概率p 0.8 0.4 0.35 0.1

则TP = 2,FN = 0, FP = 2,TN = 0;则计算得到FPR =FP/FP+TN= 2/2+0=1,TPR = TP/TP+FN=2/2+0=1.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40928/answer/241440370

https://www.cnblogs.com/haoguoeveryone/p/haoguo_5.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