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QPS、RT和最佳线程数

转载自:

深入浅出QPS、RT和最佳线程数
阿姆达尔定律

什么是QPS:

QPS是每秒钟处理完请求的次数。这里的请求不是指一个查询或者数据库查询,是包括一个业务逻辑的整个流程,也就是说每秒钟响应的请求次数。

什么是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即RT,处理一次请求所需要的平均处理时间。对于RT,客户端和服务端是大不相同的,因为请求从客户端到服务端,需要经过广域网,所以客户端RT往往远大于服务端RT,同时客户端的RT往往决定着用户的真实体验,服务端RT往往是评估我们系统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最佳线程数的困扰: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一定面临过很多的线程数量的配置问题,这种问题往往让人摸不到头脑,往往都是拍脑袋给出一个线程池的数量,但这可能恰恰是不靠谱的,过小的话会导致请求RT极具增加,过大也一样RT也会升高。所以对于最佳线程数的评估往往比较麻烦。

QPS和RT的关系:

单线程场景:

假设我们的服务端只有一个线程,那么所有的请求都是串行执行,我们可以很简单的算出系统的QPS,也就是:QPS = 1000ms/RT。假设一个RT过程中CPU计算的时间为49ms,CPU Wait Time 为200ms,那么QPS就为1000/(49+200) = 4.01。

多线程场景

我们接下来把服务端的线程数提升到2,那么整个系统的QPS则为:2 *(1000/(49+200))=8.02。可见QPS随着线程的增加而线性增长,那QPS上不去就加线程呗,听起来很有道理,公式也说得通,但是往往现实并非如此,后面会聊这个问题。

最佳线程数?

从上面单线程场景来看,CPU Wait time为200ms,你可以理解为CPU这段时间什么都没做,是空闲的,显然我们没把CPU利用起来,这时候我们需要启多个线程去响应请求,把这部分利用起来,那么启动多少个线程呢?我们可以估算一下 空闲时间200ms,我们要把这部分时间转换为CPU Time,那么就是(200+49)/49 = 5.08个,不考虑上下文切换的话,约等于5个线程。同时还要考虑CPU的核心数和利用率问题,那么我们得到了最佳线程数计算的公式:
((CPU Time + CPU Wait Time)/ CPU Time) * coreSize * cupRatio

最大QPS?

得到了最大的线程数和QPS的计算方式:

QPS = Thread num * 单线程QPS = (CPU Time + CPU Wait Time)/CPU Time * coreSize * CupRatio * (1000ms/(CPU Time + CPU Wait Time)) = (1000ms/ CPU Time) * coreSize * cpuRatio

所以决定一个系统最大的QPS的因素是CPU Time、CoreSize和CPU利用率。看似增加CPU核数(或者说线程数)可以成倍的增加系统QPS,但实际上增加线程数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大的系统负荷,更多的上下文切换,QPS和最大的QPS是有偏差的。

CPU Time & CPU Wait Time & CPU 利用率

CPU Time就是一次请求中,实际用到计算资源。CPU Time的消耗是全流程的,涉及到请求到应用服务器,再从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全过程。实际上这取决于你的计算的复杂度。
CPU Wait Time是一次请求过程中对于IO的操作,CPU这段时间可以理解为空闲的,那么此时要尽量利用这些空闲时间,也就是增加线程数。
CPU 利用率是业务系统利用到CPU的比率,因为往往一个系统上会有一些其他的线程,这些线程会和CPU竞争计算资源,那么此时留给业务的计算资源比例就会下降,典型的像,GC线程的GC过程、锁的竞争过程都是消耗CPU的过程。甚至一些IO的瓶颈,也会导致CPU利用率下降(CPU都在Wait IO,利用率当然不高)。

增加CPU核数对QPS的提升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假设CPU Time和CPU 利用率不变,增加CPU的核数能使QPS呈线性增长。但是很遗憾,现实中不是这样的…首先先看一下阿姆达尔定律:
阿姆达尔定律给出了任务在固定负载的情况下,随着系统资源的提升,执行速度的理论上限。以计算机科学家Gene Amdahl命名。
深入浅出QPS、RT和最佳线程数_第1张图片
其中
Slatency: 整个任务的提速比。
s: 部分任务得益于系统资源升级带来的提速比。
p: 这部分任务执行时间占整个任务执行时间的百分比(系统资源提升前)。

从上可以得到:
深入浅出QPS、RT和最佳线程数_第2张图片
以上公式说明了通过资源升级来给任务加速的加速比上限,而且和提速的幅度无关,理论加速比总是受限于不能加速的任务的比例。

阿姆达尔的定律常用于并行计算中,用来估计多处理器情况下的理论加速比。例如,如果有个程序在单核下需要执行20个小时,并且不能被并行处理的部分占1个小时的执行时间,剩余的19个小时(p=0,95)的任务可以并行化,那么不管有多少核心来并行处理这个程序,最小执行时间不可能小于一个小时。由此得到,理论加速比的上限是20倍(1/(1-p) = 20)。因此,并行计算只和少数的核心和极度可并行化的程序相关。

同样,对于1000ms/(CPU Time) * coreSize * cpuRatio我们不断的增加CoreSize或者说线程数的时候。我们的请求变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大量的GC、大量的锁征用,这些会增加不可并行部分的总时间,也会大大的增加CPU Time。假设我们的串行部分不变的话,增大核数,CPU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率也会降低。所以,对于阿姆达尔定律而言,不可并行部分的比率才是决定着是否能成倍增长效率的关键。也就是说最佳线程数也好,最大QPS也好,增加内核数量不一定能是系统指标有成倍的增长。更关键的是能改变自己的架构,减小串行的比率,让CPU更充分的利用,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再看一下最佳线程数和最大QPS

通过上面一些例子,我们发现当线程数增加的时候,线程的上下文切换会增加,GC Time会增加。这也就导致CPU time 增加,QPS减小,RT也会随着增大。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在核数一定的情况下找到某个点,使系统的QPS最大,RT相对较小。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压测,调整线程池,找到这个QPS的峰值,并且使CPU的利用率达到100%,这样才是系统的最大QPS和最佳线程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