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

2020 北京智源大会

本文属于2020北京智源大会嘉宾演讲的整理报道系列。北京智源大会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的年度国际性人工智能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以国际性、权威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内行AI大会”为宗旨。2020年6月21日-24日,为期四天的2020北京智源大会在线上圆满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演讲嘉宾,和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50万名国内外专业观众共襄盛会。

数据显示高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着性别失衡的现象,女性离开科技领域的比例也显著高于男性。学术和职业的金字塔中,女性人才为何不断流失?抵抗负面言论、被实验室拒之门外、遭受性骚扰、忍受不友好的工作环境……女科学家们作为科学界中的“弱势群体”,在AI研究中乘风破浪,更加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6月23日,在北京智源大会“AI科技女性专题论坛”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教授季姮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场题为《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的演讲。除了简单介绍最近的研究工作外,季姮着重探讨了学术界的女权主义,并结合自身经历,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交流:女性如何在男性占大多数的领域去带领研究方向往前走?如何避免反向歧视,敢于发声?如何摆脱媳妇熬成婆的心理,培养下一代年轻女性?让我们从这次报告中寻找答案吧!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1张图片

季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正教授。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纽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尤其是信息抽取和知识库构建。于2016和201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年轻科学家以及全球未来计算委员会委员。她获得的奖项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十大新星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职业生涯奖。

整理:智源社区 涂宇鸽

一、近期研究:

从“信息手术师”到新冠病毒“寻药人”

季姮首先介绍了最近的研究工作,称它为“信息手术师”:把网上有误的信息抽取出来纠对,生成正确的故事。过去科技并不发达,缺乏多媒体、多语言的证据,因此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会接触很多错误信息,比如日本的历史书里没有南京大屠杀的章节,这被称为信息污染。季姮的团队想把写历史的过程自动化,并从多个角度全面证实信息的正误,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同时由于历史经常循环重复,还可以从事件演化的序列和关系中学习经验,去推理和预测未来的事件。

由于多语言和多媒体的重要性,季姮已经开展了跨语言迁移和多媒体事件推荐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图片资源和自然语言的共享。此外,自然灾害的研究,也是季姮团队多年从事的一个研究方向。最近在新冠病毒的研究上,季姮团队处理了10万篇文献,考察基因、化学物质、药物、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抽取牵涉这些实体的事件,自动生成可重复利用的药物的报告。这些都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真实世界很好的帮助和应用。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2张图片

接下来,季姮切入论坛主题,开始重点探讨女性与科技的关系

二、女性不是“冒名顶替者”

冒名顶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由临床心理学家Pauline R. Clance和Suzanne A. Imes在1978年提出,是指成功人士定和怀疑自身能力的现象。季姮认为,这是女性科学家中频发的心理问题,由于“女性不擅长STEM领域”这种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她们将取得的成就时归因于运气、时机或是贵人相助,而非认可自身能力和天分。

季姮提醒女科学家:你不是冒名顶替症候群!在自然语言处理或者机器学习研究中,女生也很可能是班上数学最好的人,包括立体几何之类的抽象领域。

同时,季姮也呼吁包括男女性在内的非学术研究者,不要认为女性就是冒名顶替综后群。当看到有人会持有偏见,认为一个女生拿到很好的学位,是因为受到女性的特殊优待,作为女性科研者,此时要勇于澄清,我的优秀不关乎性别,只因为我更努力。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3张图片

 图1:杰出物理学家吴健雄

三、消失的年轻女性带头人

季姮介绍,从衡量论文数量和质量的H-index来看,老一代排名靠前的81位的学者中(首次被引于1998年前),有20位是女性;而年轻学者中(首次被引于2006年后),前65名里面女性只占7名。

“我们不光是在不停地失去女性带头人,而且在失去年轻的女性带头人”,季姮如此表达了她的担忧。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4张图片

图2: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H-index排名对比

另外,所谓的学术排名,会对一些年轻科学家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排名依据的指标往往存在缺陷,不能公正地反应真实情况,因此我们需要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ACL执行委员会的名单来看,几乎看不到国内女性NLP研究者的身影。季姮甚至发现,本次智源大会上主席大多是男性,这也侧面反映了女性在国际学术事务中并不活跃。国内优秀的女性学者都去哪了?季姮希望众多女科学家的才华和成就不被埋没,她们的名字也出现在会议组织方的拟邀请名单里。

季姮指出,作为“隐形人物”的女性,需要付出更多,更需要着力于创新。比起男性,女性很多时候可能过于安逸,或放弃梦想,或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安于现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勇敢去当驾驶员、去把控方向盘。

 

四、撕掉性别标签,Lean In

女性自身可能存在某种反向歧视,甚至利用自己的“弱者”身份降低要求。季姮坦言,自己曾经随老板出去开会,20分钟的会议可能有10分钟是在洗手间躲着。这时一定要去掉“女性”的标签,淡化性别意识,走出舒适圈。

在目前从事的一个项目中,季姮作为团队唯一的女性,正带领着一批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卓越的男科学家们。她结合自身的经验表示:不要害怕与男性共事。一个优秀的女性领导者,不仅要破除性别障碍、精益求精、敢于折腾,更要主动承担责任、运用同理心去凝聚团体精神。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5张图片

 图3:季姮所在某个科研团队的成员分布

因此如果规则或者体制允许的情况下,即便是男性占优的情况下,女性也要坐在谈判桌上,不随便把机会让出,勇于站到聚光灯下发声,如此才能推动女性在科学界的进步与发展。季姮总结道:“你要成为变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等着变化发生。”

 

五、避免“媳妇熬成婆”

热心培养下一代年轻女性

季姮认为,一些女性在受到歧视、冷落、物化和不平等对待后,会将同样的行为施加在年轻的下一代女性身上,这是一种“媳妇熬成婆”的心态。我们应该善待年轻的女性,因为她们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6张图片

 图4:平等、友善地对待青年一代

季姮回忆了去年5月份去德国的一次经历,遇见两个女孩子很害怕她们的老师——一个德国老太太,后来我和她们交流了一下眼神,就一起开溜吃冰激凌了。季姮和这些女生打成一片后,一直保持联系和合作。季姮因此觉得,如果以这种平等、友善的合作者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和青年一代,一切会变的更好。

最后,谈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季姮认为这并不是单项选择题。工作做到有声有色的同时,生活亦可以五彩斑斓。只要你无所畏惧,勇敢去做!

 

UIUC教授季姮:叫我带头人,而不是女性带头人(附视频)_第7张图片

图5: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源社区参与更多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交互设计,编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