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Layers教程十:多源数据加载之瓦片地图原理二

目录

一、瓦片计算

1.1、切片方式

1.2、瓦片数量计算

1.3、瓦片坐标系 

二、分辨率

2.1、分辨率简介

2.2、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中的分辨率

2.3、OpenLayers默认使用的分辨率


一、瓦片计算

1.1、切片方式

    如果对整个地球图片进行切片,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地球图片大小,以及切片规则,切片(瓦片)大小。

    对于WebGIS而言,在线地图几乎都采用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EPSG:3857,后面会详解介绍),地球投影到平面上就是一个正方形。为了方便使用,切片时大多按照正方形的方式来进行切片,比如大小为256*256的瓦片(单位像素),一个1024*1024的地图,就可以切片4张小的256*256的瓦片

    瓦片大小几乎都是256*256,有一些则会增加到512*512(由于以前的屏幕分辨率通常比较低,所以256*256的瓦片在低分辨率的屏幕上显示效果比较好,随着屏幕分辨率的提高,瓦片大小自然就会增加到512*512。但目前主流仍是256*256大小的瓦片)。

    LOD会使得不同层级下的全球地图大小不一致,结合瓦片地图技术一起,就出现了金字塔瓦片结构

OpenLayers教程十:多源数据加载之瓦片地图原理二_第1张图片

    在金字塔瓦片结构中,上一层级的一张瓦片,在更大一层级中,会用4张瓦片来表示,依次类推,比如上一篇文章中看到的Google在线瓦片地图的第0级和第1级的瓦片地图就呈现这样的规律。这样做可以维持正方形的投影方式不变,同时按照2的幂次方放大瓦片的边长),计算效率非常高。

1.2、瓦片数量计算

    通过上面切片的介绍,我们可以对每一层级拥有的瓦片的数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 层级0的瓦片数是 1 = 2^​0 ​​∗ 2^​0
  • 层级1的瓦片数是 4 = 2^* 2^1
  • 层级2的瓦片数是 16 = 2^* 2^2
  • 层级3的瓦片数是 64 = 2^* 2^3
  • 层级z的瓦片数是 2^z * 2^z

1.3、瓦片坐标系 

    从以上的金字塔瓦片结构可以看出来,瓦片的组织方式是三维的,因此对一幅地图进行切片时,需要给每一块瓦片进行详细的编号,即需要指定每一块瓦片的行号、列号以及层级数。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瓦片坐标系,瓦片坐标系是瓦片地图的组织参考框架。它规定每一块瓦片的行号、列号以及层级数,另外,在瓦片坐标系中列号一般从左到右方向递增,而在瓦片坐标系中行号有可能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递增,或者从下到上递增,所以不同的瓦片坐标系的起始点(原点)不同。

    不同的在线地图服务商,可能定义不一样的瓦片坐标系,瓦片坐标系不一样,那么对应的同一个位置的瓦片的坐标也会不一样。需要引起重视。

    OpenLayers提供了一个用于调试瓦片坐标系的ol.source.TileDebug类。借助这个类,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瓦片的坐标:

OpenLayers教程十:多源数据加载之瓦片地图原理二_第2张图片

    代码如下:

    




    
    
    
    查看瓦片坐标
    
    


    

    首先从上图可以看到地图上多了网格,每一个网格对应的就是一个瓦片

    其次网格中有三个数字,这些数字就表示当前瓦片的坐标:

  • 第一个数字是层级z
  • 第二个数字是表示经度方向上的x(列号)
  • 第三个数字是表示纬度方向上的y(行号)

二、分辨率

2.1、分辨率简介

    分辨率的简单定义是屏幕上的1像素表示的现实世界的地面实际距离。

    上一节说到了金字塔瓦片结构中每一个层级,会使用不同数量的瓦片来表示整个地球,那么无论是哪一个层级,所表示的实际地理空间范围都是一致的,但使用的瓦片个数却是不一样的

    以Google在线地图为例,层级0使用了一个瓦片层级1使用了4个瓦片。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层级0的整个地球图像(瓦片)为256*256像素大小,层级1整个地球图像为512*512像素大小。而层级0和层级1表示的地球范围都是一样的(经度[-180°, 180°],纬度[-90°, 90°])。在层级0的时候,一个像素在水平方向就表示360°/256 = 1.40625°这么长的经度范围(以度为单位),在竖直方向就表示180°/256 = 0.703125°这么长的纬度范围(以度为单位)。而这两个数字就是分辨率了,即一个像素所表示的现实世界的范围是多少,这个范围可能是度(在地理坐标系统中),可能是米(在投影坐标系统中),或者其他单位,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2.2、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中的分辨率

    我们知道,在WebGIS中使用的在线瓦片地图是采用的Web墨卡托(Mercator)投影坐标系(可以查看这篇文章-墨卡托投影-来了解详细内容),经过投影后,整个地球是一个正方形,所能表示的地球范围为:

        经度[-180°, 180°],纬度[-85°, 85°],单位为度。

    对应的Web墨卡托坐标系的范围为:

        x[-20037508.3427892, 20037508.3427892],范围y同样是[-20037508.3427892, 20037508.3427892],单位为

    或许,你会好奇这个范围是怎么计算而来的,如果详细了解过它的定义,应该知道Web墨卡托投影只是简单的把地球球面剖开拉伸为一个正方形,由于南北极两端采用这种拉伸会严重变形,并且南北极在使用过程中很少用到,所以干脆就只投影了地球的[-85, 85]纬度范围。然后在经度-180度(或+180)的地方从上到下剖开地球,然后按照赤道方向来展开成一张平面,那么这个平面的边长,就等于以地球赤道半径按照圆来计算的周长。近似的按照6378137米为地球半径来计算,那么整个赤道周长的一半,即为:

    π∗r=3.1415926∗6378137=20037508.0009862

    以上就是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范围的完整的计算过程,墨卡托投影也有很多变形,会有细微的不同,OpenLayers默认使用的就是EPSG:3857(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对于该坐标系的详细定义,可以参见epsg.io.3867。

    有了范围之后,要想计算Web墨卡托投影坐标系中的分辨率,按照上面的计算过程就非常简单了,还是以Google在线瓦片地图为例,x、y方向上的各层级瓦片地图分辨率计算公式可以归纳为:

    resolution = rang / (256 * 2^z)

  • rang    ——    表示x方向或y方向上的整个范围,比如20037508.3427892 * 2。
  • 256    ——    表示一个瓦片的边长,单位为像素。
  • 2^z    ——    表示在层级z下,x或y方向上的瓦片个数。

    那么整个公式计算出来就是在x或y方向,屏幕上一个像素所能代表的实际地理范围,即分辨率

2.3、OpenLayers默认使用的分辨率

    OpenLayers默认设置了加载瓦片地图时采用的分辨率,通过一个示例来看一下:

    OpenLayers教程十:多源数据加载之瓦片地图原理二_第3张图片

    代码如下:

    resolution.html:




    
    
    
    OpenLayers默认使用的分辨率
    
    


    
当前层级:分辨率:

    缩放上面的地图,从层级0开始,用前面介绍的公式和当前地图显示的分辨率进行比较,你会发现OpenLayers默认采用的分辨率Google在线瓦片地图一样。    

    OpenLayers瓦片地图默认分辨率表(地面比例尺):

OpenLayers教程十:多源数据加载之瓦片地图原理二_第4张图片  

    注意事项

    为什么我们上面一直以Google在线瓦片地图举例说明?

    因为不同的在线瓦片地图可能采用不一样的分辨率,比如百度在线瓦片地图。所以在使用在线瓦片地图或者自己制作的瓦片地图时,都需要知道使用的分辨率是多少。如若不然,可能也会出现位置偏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源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