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合网络中的数据流,这包括语音和视频数据流、语音应用数据流、关键任务数据流、交易数据流、路由协议数据流和网络管理数据流。
2.Cisco IIN的三个阶段:集成传输、集成服务和集成应用。
3.Cisco SONA 架构框架的三层:网络基础设施层、交互式服务层和应用层。
4.用于集成整个网络的Cisco企业架构的组成部分:园区、数据中心、分支机构、远程办公人员和WAN。
5.传统的层次网络模型及其三层:核心层、分发层和接入层。
6.Cisco企业复合网络模型及其三个功能区域和相关的模块。
a.企业园区:楼宇模块、楼宇分发模块、核心模块、边缘分发模块、服务器模块和管理模块。
b.企业边缘:电子商务、企业Internet、×××和远程接入、WAN。
c.服务提供商边缘:ISP、PSTN、帧中继/ATM。
7.实现网络变更的方法有两种:ad hoc方法和结构化方法。
8.IT服务生命周期中使用的4中模型:Cisco生命周期服务(PPDIOO)、ITIL、FCAPS和TMN。
9.制定实施计划,这是网络设计阶段的一部分,它包含如下内容:
a.网络信息
b.需要的工具
c.需要的资源
d.实施任务
e.验证任务
f.性能测量及结果
10.网络汇聚完毕,即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同步且包前往所有目标网络的路由时。汇聚时间指的是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就新拓扑达成一致所需的时间。
11.静态路由的特征和配置(使用全局配置命令router odr),它使用CDP在分支(末节)路由器和中央路由器之间传输网络信息。
12.动态路由协议的特征如下所示:
a.度量值:路由协议用来度量前往目的地的路径的值。
a.度量值:路由协议用来度量前往目的地的路径的值。
b.配置:使用全局配置命令router protocol。
c.距离矢量路由:所有路由器都定期地将路由表(或路由表的一部分)发送给邻居路由器。
d.链路状态路由:每台路由器尽在其接口(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状态发送给其他所有路由器或网络一部分(这被称为区域)中的其他所有路由器。
e.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只发送变化后的信息(这类似于链路状态信息),且只将这些信息发送给邻居路由器(这类似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f.有类路由协议更新:不包含子网掩码。有类协议(有RIPv1)不支持VLSM和不相连的子网,且必须在网络边界自动汇总到分类地址。
g.无类路由协议更新:包含子网掩码。无类路由(如RIPv2、EIGRP和OSPF)支持VLSM和不相连的子网,且不必再网络边界自动汇总。
13.RIPv1和RIPv2的特征和配置如下所示:
a.全局配置命令router rip启用RIP
b.要只接受和发送某种RIP版本的分组,可使用路由器配置命令version {1|2}。
c.路由器配置命令network network-number在指定网络中的借口上启用RIP、并通告这些接口连接的网络。
d.接口配置命令ip rip {send | receive} version {1 | 2 | 1 2}控制每个接口使用的RIP版本。
e.路由器配置命令no auto-summary关闭自动汇总。
f.接口配置命令ip summary-address rip network-number mask指定网络号和子网掩码以满足特定的汇总需求。
14.Cisco路由器填充器路由表时基于的准则如下所示:
a.有效的下一跳IP地址:路由器首先检查路由的下一跳IP地址是否有效。
b.度量值:如果下一跳有效,路由协议将按度量值最小的原则选择到给定母的地的最佳路径,并将其提供给路由表。
c.管理距离:如果从不同路由源获悉了多条前往同一网络的路由(它们的前缀相同),路由器将根据路由来源的管理距离来决定将哪条路由加入到路由表中。管理距离是0-255的值,管理距离越小,协议的可信度越高。管理距离最小的路由江北加入到路由表中,而其他路由将遭到拒绝。
f.前缀:路由器查看通告的前缀。在路由表中,可以有前往同一个网络但前缀不同的路由。
15.比较各种IP路由协议。在企业复合网络模块中,可能使用多种协议。在企业网络中,建议使用EIGRP和OSPF。通过Internet连接自治系统时,必须使用B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