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需要分场景运用

        不同于只是减少渠道商(如瓜子二手车)、实体门店(如小米的饥饿营销)等只是在现有游戏规则上小小改良,比特币直接是重新定义了一套全新的玩法!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应用于P2P金融投资领域,使之代替实体货币从而成为新一代被投资的“宠儿”,但由于落地实践时还是要与传统现实的载体有交集部分,从而使之先进的“抗黑”理论暴露了最脆弱的一环,比如大部分还是会通过交易平台,而交易平台本身的服务器还是传统的~比特币由于其过于超越现实金融管控节奏的脚步,本身目前还属于小众范畴,今天在此不重点讨论P2P或金融,而是其全新的“生存之道”即底层核心技术,却可以抽取出来,在当今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大放光彩!那就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概念本身是一套几乎“无懈可击”的算法验证手段技术,而其带来的好处众多,简言之:“去中心化”。越是详细地去探究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实现原理,越会被其新颖的设计视角、强大的逻辑支撑而惊叹折服,仿佛跳出了当下窥见了一个来自未来的外星文明的一角,这种感觉,又新颖到科幻又细节到可认为完全具备操作性!但真正立足于眼下正在运行的各个传统规则,我觉得区块链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了!不是所有互联网行业都可以生搬硬套的,首先,它需要尽量减少或者最好没有与现实实际客观载体联接的需要,区块链这个技术本身只能作用于全虚拟环境,纯靠规则可以把控秩序,而有了现实载体,则会大大增加不安全因素。比如共享单车的概念,表面运用了浅显的一层点到点的责任诚信互联理论,去除了自行车集中管理的中心化弊端,然而区块链的优势也无法弥补自行车实体,在虚拟用户结束线上操作后,也就结束了他所在使用期内的责任承担,但在下一用户登录前,这辆实体自行车,是完全处于“无人区”,被损毁的风险只能企业自行承担,这和比特币交易平台本身容易被黑原理一致,但好歹交易平台需要黑客技术,而损毁一辆自行车实体,谁都可以做到~所以,区块链不适用于所有行业,而只适用于优化需要大型连锁实体门店或渠道代理成本但又需要身份识别验证的;或者干脆特别需要匿名的无需接受某个中心管理的,比如毒贩、贪官海外洗钱~
        所以,关于“物联网”领域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我认为,还是要分场景,比如私有物联网场景和公共物联网场景,这就需要区别讨论了。比如你家中共享一个网络可以智能控制几十个家电,这几十个家电和具体的服务工程师可以直接对接,无需专门跑去某个管售后的门店,但这属于私有物联网场景,因为这些家电属于你屋内的私有物品,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损耗责任都有很明确的承担归属,在梳理责任时间上也会比较清晰,比如这个物品上次登录操作记录是什么,损耗程度是多少,然后下次登录交接就会很明确,因为这是个很私人专属的秩序环境,可以稳定地适用区块链技术!但像整个小区的物联场景,可能会由几千个公共设备关联,但这些设备是暴露在一个公开环境下的,多个用户无序不连贯使用,即使可以区别梳理每个用户的操作记录,但如果用户没有登录呢?这些公共设备实体在“无人区”状态的损耗,由谁承担呢?难道还是需要一个中心组织去定期维护吗?所以如此看来,有实体载体的公共场景,不能单纯只靠区块链,还需想办法通过其它运营、监控等手段,弥补这些漏洞~

        区块链的理论一旦和现有传统技术对接,怎么都会出现漏洞,比如交易平台容易被黑、比特币钱包不能误清数据或所在磁盘不能误格式化,否则你若持有的比特币将永远找不回来了,那么这将有可能导致比特币的通货膨胀,虽然概率不大~但与之同理,同为区块链生存载体的物联网单车,其实也是漏洞所在!比如上一个用户对这辆车造成了一定损坏,这笔车辆损耗记录,记录在该用户操作记录日志中了,但该车辆还未回收,因为只是小损耗,那么此时我登录使用这辆车,使用过程中没有损耗,那么登出后,我的车辆交接操作记录,该记录这辆车现在的损耗情况吗?因为现在的损耗其实还是继承于上一个用户~

        另外,关于去中心化,我还有点困惑就是:以前有个服务中心替每个客户端实现了负载均衡的压力分发功能,那以后去掉中心化后,负载均衡的抗高并发压力这块功能,是要加到每个客户端去吗?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changeClown/blog/804035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需要分场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