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文件系统

转载自:https://cryolite.iteye.com/blog/358500

本人在博主基础上做了验证,并补充了编译细节。

 

在Linux中可以将一部分内存mount为分区来使用,可满足高IO的要求,通常称之为RamDisk。RamDisk有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可以格式化,然后加载。ramdisk: 基于虚拟在内存中的其他文件系统(ex2fs)。

这在Linux内核2.0/2.2就已经支持,其不足之处是大小固定,之后不能改变。
为了能够使用Ramdisk,我们在编译内核时须将block device中的Ramdisk支持选上。它下面还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设定Ramdisk的大小,默认是4096k;另一个是initrd的支持。

4.6.0内核选择:

> Device Drivers > Block devices

    <*>   RAM block device support 
          (16)    Default number of RAM disks
          (16384) Default RAM disk size (kbytes)


如果对Ramdisk的支持已经编译进内核,我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1 查看一下可用的RamDisk,使用ls /dev/ram*
2 首先创建一个目录,比如test,运行mkdir /mnt/test;
3 然后对/dev/ram0 创建文件系统,运行mke2fs /dev/ram0;
4 最后挂载 /dev/ram0,运行mount /dev/ram0  /mnt/test,就可以象对普通硬盘一样对它进行操作了。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 http://www.linuxfocus.org/ChineseGB/November1999/article124.html                                                 http://www.vanemery.com/Linux/Ramdisk/ramdisk.html

实验结果:内核配置就是  (16)    Default number of RAM disks (16384) Default RAM disk size (kbytes),

所以执行查看命令:ls /dev/ram*,出现16个相关节点( /dev/ram0 到 /dev/ram15)。

创建目录挂载以后,查询test挂载文件的大小为 15.3M,里面有lost+found文件夹。

重启后,/mnt/test存在,内部放置的文件丢失,直接进行第4步挂载出现报错"mount:you must specify the filesystem type"

所以开机还是得从第3步开始做起。

速度验证:暂时无验证。周末设计实验。

 


另两种则是内核2.4才支持的,通过Ramfs或者Tmpfs来实现:它们不需经过格式化,用起来灵活,其大小随所需要的空间而增加或减少。不管是使用ramfs还是tmpfs,必须明白的是,一旦系统重启,它们中的内容将会丢失。所以哪些东西可以放在内存文件系统中得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Ramfs顾名思义是内存文件系统,它处于虚拟文件系统(VFS)层,而不像ramdisk那样基于虚拟在内存中的其他文件系统(ex2fs)。因而,它无需格式化,可以创建多个,只要内存足够,在创建时可以指定其最大能使用的内存大小。
如果你的Linux已经将Ramfs编译进内核,你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Ramfs了。

4.6.0内核选择:

 > General setup

    [*] Initial RAM filesystem and RAM disk (initramfs/initrd) support
    ()    Initramfs source file(s)

ramfs: 物理内存文件系统,只存在于物理内存中。其大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所需要的空间动态得增减。

1 创建一个目录,加载Ramfs到该目录即可:
                  # mkdir  /testRam
                  # mount -t ramfs none /testRAM
2 缺省情况下,Ramfs被限制最多可使用内存大小的一半。可以通过maxsize(以kbyte为单位)选项来改变。
                  # mount -t ramfs none /testRAM -o maxsize=2000 (创建了一个限定最大使用内存为2M的ramdisk)

实验结果:执行指令:mount -t ramfs none ./testRAM -o maxsize=2000,设置大小为2M,里面无有自动生成的文件夹。

查询属性也看不到大小,怀疑自己就没有设置成功,但是重启后,内部文件会消失,算是求证成功。

重启后,文件夹内的文件消失,看着还挺像成功了。

速度验证:暂时无验证。周末设计实验。

 

Tmpfs是一个虚拟内存文件系统,它不同于传统的用块设备形式来实现的Ramdisk,也不同于针对物理内存的Ramfs。
Tmpfs可以使用物理内存,也可以使用交换分区。在Linux内核中,虚拟内存资源由物理内存(RAM)和交换分区组成,这些资源是由内核中的虚拟内存子系统来负责分配和管理。
Tmpfs向虚拟内存子系统请求页来存储文件,它同Linux的其它请求页的部分一样,不知道分配给自己的页是在内存中还是在交换分区中。同Ramfs一样,其大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所需要的空间而动态的增减。

4.6.0内核选择:

> File systems > Pseudo filesystems

    [*] sysfs file system support
    [*] Tmpfs virtual memory file system support (former shm fs)

1 使用tmpfs,首先你编译内核时得选择"虚拟内存文件系统支持(Virtual memory filesystem support)" 。
2 然后就可以加载tmpfs文件系统了:
            # mkdir -p /mnt/tmpfs
            # mount tmpfs /mnt/tmpfs -t tmpfs

3 为了防止tmpfs使用过多的内存资源而造成系统的性能下降或死机,可以在加载时指定tmpfs文件系统大小的最大限制:
           # mount tmpfs /mnt/tmpfs -t tmpfs -o size=32m
4 使用df -aT命令可以看到有个/dev/shm目录,该目录的文件系统是tmpfs的,因此这个目录下的文件访问是非常快的,但是其大小可能不同机器都不一样。

实验结果:执行指令:mount tmpfs /mnt/tmpfs -t tmpfs -o size=32m,设置大小为32M,里面没有自动生成的文件夹。

查询属性可看到大小为33.6M。

重启后,文件夹内的文件消失。

速度验证:暂时无验证。周末设计实验。

另外,作为对比,我做了普通的文件夹,内部放置文件,文件内写数字,重启后,普通文件夹内的东西依然存在不会消失。三种实验都算验证成功了。后续会观察读取数据的速度会加快多少。


更详细的可参考《FreeBSD下的内存文件系统》一文
“对于高负载的服务器,使用内存文件系统实际上得不偿失,在系统内存很快用光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将进行磁盘交换,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这比起直接使用磁盘文件系统更为糟糕。事实上,在高负载的服务器环境下,允许系统使用更多的内存来缓冲磁盘数据,更有效的发挥系统的磁盘缓冲能力,在实际使用中更为有效。 ”

嗯,整理了大半天以为离真理不远了。不过,工程师告诉我,他要整个文件系统都加到内核。

我:。。。可是整个文件系统好大啊,我们的有2,3个G呢

工程师:我不管,文件系统裁剪啊

我:。。。待续再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