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级基本要求
1.1
技术要求
1.1.1
物理安全
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
G2
)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1.1.1.2
物理访问控制(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1.1.1.4
防雷击(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1.1.5
防火(
G2
)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1.1.6
防水和防潮(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1.1.7
防静电(
G2
)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1.1.1.8
温湿度控制(
G2
)
机房应设置 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 ,使机房温、 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
内。
1.1.1.9
电力供应(
A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1.1.10
电磁防护(
S2
)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1.1.2
网络安全
1.1.2.1
结构安全(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
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
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
c)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d)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
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1.1.2.2
访问控制(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
/
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
段级。
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
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
问,控制粒度为 单个用户 ;
d)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
1.1.2.3
安全审计(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
计相关的信息。
1.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
S2
)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1.1.2.5
入侵防范(
G2
)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
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
IP
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1.1.2.6
网络设备防护(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e)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 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
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
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
窃听。
1.1.3
主机安全
1.1.3.1
身份鉴别(
S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
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
施;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被窃听;
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
性。
1.1.3.2
访问控制(
S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c)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d)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1.1.3.3
安全审计(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
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1.1.3.4
入侵防范(
G2
)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
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
器等方式 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1.1.3.5
恶意代码防范(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1.1.3.6
资源控制(
A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1.1.4
应用安全
1.1.4.1
身份鉴别(
S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
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c)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 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
应启用身份鉴别、 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
以及
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1.1.4.2
访问控制(
S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
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
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
约的关系。
1.1.4.3
安全审计(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1.1.4.4
通信完整性(
S2
)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1.1.4.5
通信保密性(
S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1.1.4.6
软件容错(
A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 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
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b)
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1.1.4.7
资源控制(
A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
结束会话;
b)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c)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1.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1.5.1
数据完整性(
S2
)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1.1.5.2
数据保密性(
S2
)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1.1.5.3
备份和恢复(
A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b)
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1.2
管理要求
1.2.1
安全管理制度
1.2.1.1
管理制度(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
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b)
应对 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c)
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1.2.1.2
制定和发布(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 专门的部门 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b)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c)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1.2.1.3
评审和修订(
G2
)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1.2.2
安全管理机构
1.2.2.1
岗位设置(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
b)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 网络管理员、 安全管理员等岗位, 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1.2.2.2
人员配备(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b)
安全管理员不能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1.2.2.3
授权和审批(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
对系统投入运行、 网络
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b)
应针对关键活动建立审批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
1.2.2.4
沟通和合作(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
与沟通 ;
b)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1.2.2.5
审核和检查(
G2
)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
备份等情况。
1.2.3
人员安全管理
1.2.3.1
人员录用(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b)
应规范人员录用过程, 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 背景 和专业资格等进行审查,
对其所
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c)
应与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签署保密协议
。
1.2.3.2
人员离岗(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规范人员离岗过程
,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b)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c)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
。
1.2.3.3
人员考核(
G2
)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1.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
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
b)
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
并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
行惩戒 ;
c)
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
1.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G2
)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
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
并登记备案。
1.2.4
系统建设管理
1.2.4.1
系统定级(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c)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1.2.4.2
安全方案设计(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
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
全措施;
b)
应以书面形式描述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
策略和措施等内容, 形成系统的安全方
案;
c)
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 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
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设
计方案;
d)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对安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
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1.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c)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1.2.4.4
自行软件开发(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
b)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c)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
和使用指南 ,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1.2.4.5
外包软件开发(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开发要求检测软件质量;
b)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
c)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
d)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1.2.4.6
工程实施(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b)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
1.2.4.7
测试验收(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
b)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收方案,
在测试验收过程中
应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
c)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1.2.4.8
系统交付(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制定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c)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
1.2.4.9
安全服务商选择(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b)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
c)
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
1.2.5
系统运维管理
1.2.5.1
环境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
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
理;
b)
应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c)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
物品带进、 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
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d)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
钥匙和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等。
1.2.5.2
资产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
包括资产责任部门、 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
容;
b)
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
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1.2.5.3
介质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
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
并实行存储环境专
人管理 ;
b)
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c)
应对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首先清除其中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的非法泄
漏;
d)
应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1.2.5.4
设备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
(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
、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
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b)
应建立基于申报、 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
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c)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
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关键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
/
停止、加电
/
断
电等操作;
d)
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1.2.5.5
网络安全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
负责运行日志、 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
分析和处理工作;
b)
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
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c)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
文件进行备份;
d)
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
e)
应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
f)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1.2.5.6
系统安全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b)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c)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
应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
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d)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
程等方面作出规定;
e)
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
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f)
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1.2.5.7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
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
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
先进行病毒检查, 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
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
b)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c)
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1.2.5.8
密码管理(
G2
)
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1.2.5.9
变更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重要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
b)
系统发生重要变更前,应向主管领导申请,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向
相关人员通告。
1.2.5.10
备份与恢复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
备份策略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数据离站运
输方法。
1.2.5.11
安全事件处置(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应尝试验证弱点;
b)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事件类型 ,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
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c)
应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
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d)
应记录并保存所有报告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分析事件原因,监督事态发展,
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1.2.5.12
应急预案管理(
G2
)
本项要求包括:
a)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
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b)
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