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op 5%): "Virtually all papersthey publish will be of a very high quality"
A (next 15%): "The majority of papersin a Tier A journal will be of very high quality"
B (next 30%): "Generally, in a Tier Bjournal, one would expect only a few papers of very high quality"
C (next 50%): Journals "that do notmeet the criteria of higher tiers".
转自http://www.icst.pku.edu.cn/lcwm/index.php?title=%E5%AD%A6%E6%9C%AF%E8%B5%84%E6%BA%90
IEEE官方网站上就能查到所有会议,好像看不到IF。期刊还可以查到IF等等:如PAMI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34
以下自己搜的,还待求证:
1. SJR(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评级
可以根据JSR排名、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常用指标)来排序,可选学科分类,缺点是只有TOP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area=1700&category=1707&country=all&year=2012&order=cpd&min=0&min_type=cd
2、Microsoft academic research:可选学科分类,缺点是只有TOP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RankList?entitytype=3&topdomainid=2&subdomainid=11&orderby=1
3.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 Rank
所有计算机类的,不细分
--不同网站很多版本,未求证比对,随机取其中一个:
http://lipn.univ-paris13.fr/~bennani/CSRank.html
4. 自行判断会议好坏
(需要费些功夫):
以下内容转载自宋威博文http://wsong83.wordpress.com/2009/11/20/%E5%A6%82%E4%BD%95%E5%88%A4%E6%96%AD%E4%BC%9A%E8%AE%AE%E7%9A%84%E5%A5%BD%E5%9D%8F/
——————————————————————————————————————————————————————————————————————————
会议文章又不像期刊,可以根据SCI, EI, PKU等等的索引来判别,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能在没有参加会议之前就能大概的知道会议的好坏,文章录取的难易程度和学术等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好像我还不够资格来定标准说哪一个就好哪一个就坏,但是有些个人的理解也许值得分享。
1. 看会议的名声。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牛会。相信在进入某一个专业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人告诉新来者哪些会是很重要的。在一个方向待久了,这些会是什么,每年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是投稿截至日期估计都会滚瓜烂熟了。这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说的方法,不过显然它是最直接的一种判别方法。
2. 看会议的sponsor。一般来说,会议的支持机构往往暗指了会议的水平。好的机构自然不会支持烂会。就我的专业大概排序的话:
IEEE+IEEE Council+ACM SIG > IEEE+IEEE Council > IEEE > IEEE section > no IEEE
这里IEEE是指IEEE org; IEEE Council是IEEE下的协会、专门机构,比如Computer Society, Council on Electronic Automa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 等等;ACM SIG是ACM的特别兴趣小组,比如ACM SIGDA, ACM SIGARCH, ACM SIGBED等等; IEEE section是指IEEE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分会,比如IEEE UK Section。一般来说有ACM特别兴趣小组的会议坏不到哪里去,有IEEE coouncil支持的会至少是中等水平,只有IEEE org支持的可能是烂会, 如果只有IEEE section的,必然是垃圾。当然其他的学科会有自己的学术机构,比如光学有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我就不了解了。
3. Steering Committee。很多会议都会有核心委员会。如果核心委员会里的评审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那么这个会的水平应该不会差。不过如果会议是大会议的附属会议,有时候另当别论。
4. 会议的召开方式。其实会议的召开方式很有讲究,好的会议往往有如下的特点:有多种文章长度的区别,长文章往往支持到该领域会议文章的最长长度,对于计算机来说,10页。审稿期比较长,一般多于1个半月,经常需要两个月。从审稿结果出来到最终版至少留了一个月,一般是一个半月左右。从审稿结果出来到会议召开至少留了3个月以上(以保证所有的文章通过者有足够的时间申请签证参与会议。)会议往往单独召开,不会是某一个会议的附属会议(workshop)。文章往往是double blind的,要求作者投稿时不能写作者信息,并且不可以有任何痕迹映射作者,并且采取回避审阅制度。
5. 文章的发表方式。基本上中等以上的所有会议都会在IEEE数据库或者springer数据库发表,已经不是什么评判标准了。不过很多会议会选择文章继续发表到journal上,这时候就有区别了。所有文章都有权利发表到journal的会议好于只有best paper才会推荐到journal的会议。另外journal的等级也决定了会议的水平,比如一个发表到一般期刊的会议肯定不会好于能发表到ACM/IEEE transaction的会议。
6. 会议的call for paper范围。一般来说专门会议要难于general的会议。比如DAC很有名,但只是general会议,所以在DAC能发表的paper也许在不那么出名的专门会议却不能发表。专门会议的好处是在某一个领域这些专门会议的影响比较大,但是除了这些领域基本无人知晓。General会议就不一样,文章也许还好发一点,长度也不会很长,但是知名度也许比较高。
7. Invited Speak/Keynote talk。很多会议都有keynote talk,就是请一些相关领域很有名的学者来做邀请演讲。通过这些别邀请者的水平也可以看出会议是什么水平了。
8. 看文章。如果你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出自于几个会议,那么这些会议是好的。如果会议的文章往往发表了就石沉大海根本没人引用,那么这个会议不怎么样。
9. 看参加会议的人。如果参加会议的作者都来自很少的几个国家,这个会议恐怕不怎么样。如果那里的都有,很多知名学者每年都要往这里投文章,那肯定是好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