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驱动,如何构建个人的技术思维?

关于斜杆,有这么一群人:
"设计师/WEB前端工程师/自媒体人","前端攻城狮,略懂一点设计,饮四季茶,写八九行代码,十全大补书中达","产品经理/前端开发/交互设计/游戏原画","会编程的交互设计师","望着设计,想着编程,做着文员","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数据可视化/网络开发/前端设计","业余家装设计/插画/编程/篮球/电子商务"——数据由 mixlab 小爬虫获取于知乎
作者曾经在中兴做过创新应用的探索,此次事件,技术人员危机重重,如果平时没有 自我驱动学习 新知识,恐怕这次就开始退休生活了。这是个信息爆炸,知识碎片,每个人需要自我驱动,自我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 斜杆 ,对应形成的 知识体系
最近 mixlab 在准备一个 线下交流活动 ( base 上海,想参加的可以留言 ),主题是《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构建设计与技术思维体系 》,这篇文章先把 技术思维 的一部分内容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
本篇文章把 技术思维 体系比喻为“ 模型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供“ 数据 ”, 训练、调优 此“ 模型 ”,以供我们需要的时候用于“ 预测 ”,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从4个方面,分享经验:

1

“数据”:了解原理

善用搜索引擎,收集某项技术的文章资料,归纳总结出原理要点。例如 mixlab 创作的keras全栈手写字识别,从keras深度学习到前端web的图像处理,需要了解各项技术的原理,组成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或者搜索公众号文章,技术类公众号搜集了大量的技术,都是平时碎片时间阅读了解的渠道。

2

“训练”:动手敲代码

了解完原理后,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敲代码,编程语言不限,对于初学者建议使用 Javascript,在 chrome 浏览器的 console 面板即可随时实验,稍有基础的可以使用 python,建议使用 jup ternotebook 代码笔记本。 mixlab 的以图搜图就是拿 notebook 记录的。

3

“调优”:反复实验

熟悉原理,也动手敲代码了,这个时候需要利用对原理的理解,改造一些代码的参数或者规则,多实验肯定没错。例如最近的文章抖音字体风格,改写偏移规则,或者调整抖动影响的参数,都可以加深对此项技术的理解。

4

“预测”:思考应用场景

掌握技术的原理及代码实现后,需要找到可应用的场景。继续拿以图搜图技术来说,具体的应用可以是作为人工智能海报设计师中匹配图片素材的环节,也可以用在找出动画截图/动图来源的产品/场景。这个环节需要有一定的脑洞及产品设计能力。往大里讲,需要具备 设计思维

以上为全文内容,经过以上 收集数据,训练模型,模型调优,预测 四个步骤,即 了解原理,动手编程,反复实验,实际应用 ,此项技术(“ 模型 ”)已经从粗浅的了解转化为个人的技术思维体系中的一部分构成,具备“ 泛化 ”能力了。

关于本文:
作者有10年跨界设计&开发经验,公众号坚持原创输出,主要内容涉及人工智能&设计&科技,谈点设计,敲点代码,偶尔创作点人工智能实验产品。

近期热文:
用代码生成Glitch Art风格的抖音字体
从鲁班的视觉引擎谈起
TensorFlow.js、迁移学习与AI产品创新之道

目前已形成 500人+ 的设计师&程序员跨界社群,欢迎读者在微信群交流,入群方式留言获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驱动,如何构建个人的技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