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性阻抗与阻抗匹配的简单理解

  • 前言(唠叨几句)

作为硬件工程师,在PCB设计时难免会遇到要进行 阻抗匹配 的设计电路。即使你从来没有设计过需要阻抗匹配的电路,那肯定也或多或少的听过 阻抗匹配 这个名词。

到底阻抗匹配是个什么玩意儿,为什么要进行阻抗匹配?做阻抗匹配之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常识,可以从哪几个因素来进行阻抗匹配,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来了解消化。

首先, 阻抗匹配 匹配的是 PCB 板上的 传输线(此时已经再是普通的信号线,应该叫传输线) 特性阻抗。 

记住!记住!记住! 匹配的是   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 !!!

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那种纯电阻本身的阻抗,和我们理解的电阻的阻值没有半毛钱关系。既然叫 特性阻抗,那就是和普通电阻的阻值有区别,不然的话,为啥不直接叫做传输线的阻值,而要费劲的填两个字叫 特性阻抗 呢?

再唠叨几句。

所以大家要记住一点,特性阻抗 与 平时我们理解的阻值 没有任何关系。分明就是两个东西。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举个栗子! 大家肯定知道市场上卖的 50欧姆同轴缆。我之前理解特性阻抗与阻值是一个东西,认为同轴缆的两端如果用万用表测量的话,阻值应该是50欧姆。但是1米的同轴缆与 100米的同轴缆实际测量处理的电阻值肯定不一样。即使1000000米同轴缆也叫 50欧姆同轴缆。 但实际上,用万用表测出来的阻值,不论是1米的,100米的,或者10000000米的50欧姆同轴缆,实际用万用表测量的阻值与50欧姆都不同,相差恨大。至少这三种长度的同轴缆的阻值肯定是不同的,那为啥都叫50欧姆同轴缆呢?

原因是:这个同轴缆的 特性阻抗 是50欧姆,和我们理解的  阻值  没有半毛钱关系。

需要提前理解的名词

在进一步理解特性阻抗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名词。

传输线

平时我们接触的高频或射频电路设计中,PCB上走信号的连接线(Trace),就已经不能被叫做信号线了,应该改叫传输线。

当线上的信号从源端到终端的 往返时间 大于 信号的上升时间,那么此时承载信号的铜箔线就不能叫信号线,应该叫传输线。信号线不需要进行特性阻抗匹配,传输线需要考虑做特性阻抗匹配,来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反射造成的波形失真程度。

阻抗匹配(特性阻抗匹配)

传输线需要考虑 特性阻抗匹配。为啥要特性阻抗匹配呢?当然是为了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要保证信号波形的完整性,以至于在信号终端可以准确检测到。信号从源端出发,经过了 信号源内阻, 传输线, 终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性阻抗值,当信号经过不同特性阻抗值的介质中时会发生能量的反射。类似于光从空气进入水,或者从水进入空气,在接触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这样就造成了能量的不稳定,从而造成了在特性阻抗突变处信号波形不稳定,容易发生信号时序,电平等参数的不稳定,导致信号无法准确检测。

吃个栗子!你蹭隔壁房间的WIFI,但是中间有墙,导致你接收到的WIFI信号就弱,信号被墙反射回去一大部分,只有少部分的WIFI信号穿过墙,来到了你的手机,这就导致你的网速慢,上网信号质量不好。怎么解决呢?当然是要把墙推了,使WIFI信号直接从无线路由器出发,经过空气,来到你的手机里。这就是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方法。

保持信号在传输路径上 介质的特性阻抗一致性。

所以要进行特性阻抗匹配,将两个介质的特性阻抗调整至微小差别,使反射量减小,提高信号质量。

特性阻抗

首先,决定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因素有:

1、PCB上走线的线宽(这个我们在设计电路板时可以决定),铜箔的厚度(加工时对加工厂提要求);

2、介质厚度,介电常数;(通常由电路板板材决定,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 FR4 板材);

3、阻焊层油墨厚度等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不是我们设计电路板时主要考虑的参数。

以上3点,我们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因素 1、2。

记住,特性阻抗 与 传输线的长度没有一丁点关系。

在做电路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时,由相关的仿真软件进行计算。事先与加工厂联系,确定好板材的介电常数等参数,然后将铜厚,介质厚度,介电常数,叠层设计等参数以此填入仿真软件,就可以大致的估算出每一信号层进行 50欧姆特性阻抗匹配时,需要多大的线宽。依照此线宽进行布线就可以。

当然这只是在布线前进行的初步估算,实际PCB加工时,加工厂会根据自己的工艺,板材参数,铜箔参数再进行微调。从而达到你所要求的 特性阻抗值。

 

我也就理解这么多,有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神批评指正。

另外最近看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博客,里面有很多关于高频电路设计 SI/PI 的相关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链接:

https://www.mr-wu.cn/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拟电路设计,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