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basics
修改字符串:
s := "hello"
c := []byte(s) // 将字符串 s 转换为 []byte 类型
c[0] = 'c'
s2 := string(c) // 再转换回 string 类型
fmt.Printf("%s\n", s2)
Go里面有一个关键字`iota`,这个关键字用来声明`enum`的时候采用,它默认开始值是0,每调用一次加1:
const(
x = iota // x == 0
y = iota // y == 1
z = iota // z == 2
w // 常量声明省略值时,默认和之前一个值的字面相同。这里隐式地说w = iota,因此w == 3。其实上面y和z可同样不用"= iota"
)
分组定义:
import(
"fmt"
"os"
)
const(
i = 100
pi = 3.1415
prefix = "Go_"
)
var(
i int
pi float32
prefix string
)
* 大写字母开头的变量是可导出的,也就是其它包可以读取的,是公用变量;小写字母开头的就是不可导出的,是私有变量。
* 大写字母开头的函数也是一样,相当于`class`中的带`public`关键词的公有函数;小写字母开头的就是有`private`关键词的私有函数。
数组:
var arr [10]int // 声明了一个int类型的数组
arr[0] = 42 // 数组下标是从0开始的
arr[1] = 13 // 赋值操作
fmt.Printf("The first element is %d\n", arr[0]) // 获取数据,返回42
fmt.Printf("The last element is %d\n", arr[9]) //返回未赋值的最后一个元素,默认返回0
~~~
由于长度也是数组类型的一部分,因此`[3]int`与`[4]int`是不同的类型,数组也就不能改变长度。数组之间的赋值是值的赋值,即当把一个数组作为参数传入函数的时候,传入的其实是该数组的副本,而不是它的指针。如果要使用指针,那么就需要用到后面介绍的`slice`类型了。
数组可以使用另一种`:=`来声明
~~~
a := [3]int{1, 2, 3} // 声明了一个长度为3的int数组
b := [10]int{1, 2, 3} // 声明了一个长度为10的int数组,其中前三个元素初始化为1、2、3,其它默认为0
c := [...]int{4, 5, 6} // 可以省略长度而采用`...`的方式,Go会自动根据元素个数来计算长度
~~~
// 声明了一个二维数组,该数组以两个数组作为元素,其中每个数组中又有4个int类型的元素
doubleArray := [2][4]int{[4]int{1, 2, 3, 4}, [4]int{5, 6, 7, 8}}
// 上面的声明可以简化,直接忽略内部的类型
easyArray := [2][4]int{{1, 2, 3, 4}, {5, 6, 7, 8}}
数组切片(动态数组)
~~~
slice := []byte {'a', 'b', 'c', 'd'}
~~~
`slice`可以从一个数组或一个已经存在的`slice`中再次声明。`slice`通过`array[i:j]`来获取,其中`i`是数组的开始位置,`j`是结束位置,但不包含`array[j]`,它的长度是`j-i`。
~~~
// 声明一个含有10个元素元素类型为byte的数组
var ar = [10]byte {'a', 'b', 'c', 'd', 'e', 'f', 'g', 'h', 'i', 'j'}
// 声明两个含有byte的slice
var a, b []byte
// a指向数组的第3个元素开始,并到第五个元素结束,
a = ar[2:5]
//现在a含有的元素: ar[2]、ar[3]和ar[4]
// b是数组ar的另一个slice
b = ar[3:5]
// b的元素是:ar[3]和ar[4]
~~~
slice有一些简便的操作
* `slice`的默认开始位置是0,`ar[:n]`等价于`ar[0:n]`
* `slice`的第二个序列默认是数组的长度,`ar[n:]`等价于`ar[n:len(ar)]`
* 如果从一个数组里面直接获取`slice`,可以这样`ar[:]`,因为默认第一个序列是0,第二个是数组的长度,即等价于`ar[0:len(ar)]`
~~~
// 声明一个数组
var array = [10]byte{'a', 'b', 'c', 'd', 'e', 'f', 'g', 'h', 'i', 'j'}
// 声明两个slice
var aSlice, bSlice []byte
// 演示一些简便操作
aSlice = array[:3] // 等价于aSlice = array[0:3] aSlice包含元素: a,b,c
aSlice = array[5:] // 等价于aSlice = array[5:10] aSlice包含元素: f,g,h,i,j
aSlice = array[:] // 等价于aSlice = array[0:10] 这样aSlice包含了全部的元素
// 从slice中获取slice
aSlice = array[3:7] // aSlice包含元素: d,e,f,g,len=4,cap=7
bSlice = aSlice[1:3] // bSlice 包含aSlice[1], aSlice[2] 也就是含有: e,f
bSlice = aSlice[:3] // bSlice 包含 aSlice[0], aSlice[1], aSlice[2] 也就是含有: d,e,f
bSlice = aSlice[0:5] // 对slice的slice可以在cap范围内扩展,此时bSlice包含:d,e,f,g,h
bSlice = aSlice[:] // bSlice包含所有aSlice的元素: d,e,f,g
~~~
`map`也就是Python中字典的概念,它的格式为`map[keyType]valueType`
我们看下面的代码,`map`的读取和设置也类似`slice`一样,通过`key`来操作,只是`slice`的`index`只能是`int`类型,而`map`多了很多类型,可以是`int`,可以是`string`及所有完全定义了`==`与`!=`操作的类型。
~~~
// 声明一个key是字符串,值为int的字典,这种方式的声明需要在使用之前使用make初始化
var numbers map[string]int
// 另一种map的声明方式
numbers := make(map[string]int)
numbers["one"] = 1 //赋值
numbers["ten"] = 10 //赋值
numbers["three"] = 3
fmt.Println("第三个数字是: ", numbers["three"]) // 读取数据
// 打印出来如:第三个数字是: 3
~~~
这个`map`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表格一样,左边列是`key`,右边列是值
使用map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 `map`是无序的,每次打印出来的`map`都会不一样,它不能通过`index`获取,而必须通过`key`获取
* `map`的长度是不固定的,也就是和`slice`一样,也是一种引用类型
* 内置的`len`函数同样适用于`map`,返回`map`拥有的`key`的数量
* `map`的值可以很方便的修改,通过`numbers["one"]=11`可以很容易的把key为`one`的字典值改为`11`
* `map`和其他基本型别不同,它不是thread-safe,在多个go-routine存取时,必须使用mutex lock机制
`map`的初始化可以通过`key:val`的方式初始化值,同时`map`内置有判断是否存在`key`的方式
通过`delete`删除`map`的元素:
~~~
参数指针
//简单的一个函数,实现了参数+1的操作
func add1(a *int) int { // 请注意,
*a = *a+1 // 修改了a的值
return *a // 返回新值
}
defer
Go语言中有种不错的设计,即延迟(defer)语句,你可以在函数中添加多个defer语句。当函数执行到最后时,这些defer语句会按照逆序执行,最后该函数返回。特别是当你在进行一些打开资源的操作时,遇到错误需要提前返回,在返回前你需要关闭相应的资源,不然很容易造成资源泄露等问题。
Panic
是一个内建函数,可以中断原有的控制流程,进入一个令人恐慌的流程中。当函数F调用panic,函数F的执行被中断,但是F中的延迟函数会正常执行,然后F返回到调用它的地方。在调用的地方,F的行为就像调用了panic。这一过程继续向上,直到发生panic的goroutine中所有调用的函数返回,此时程序退出。恐慌可以直接调用panic产生。也可以由运行时错误产生,例如访问越界的数组。
Recover
是一个内建的函数,可以让进入令人恐慌的流程中的goroutine恢复过来。recover仅在延迟函数中有效。在正常的执行过程中,调用recover会返回nil,并且没有其它任何效果。如果当前的goroutine陷入恐慌,调用recover可以捕获到panic的输入值,并且恢复正常的执行。
var user = os.Getenv("USER")
func init() {
if user == "" {
panic("no value for $USER")
}
}
func throwsPanic(f func()) (b bool) {
defer func() {
if x := recover(); x != nil {
b = true
}
}()
f() //执行函数f,如果f中出现了panic,那么就可以恢复回来
return
}
Struct: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var P person // P现在就是person类型的变量了
P.name = "Astaxie" // 赋值"Astaxie"给P的name属性.
P.age = 25 // 赋值"25"给变量P的age属性
fmt.Printf("The person's name is %s", P.name) // 访问P的name属性.
除了上面这种P的声明使用之外,还有另外几种声明使用方式:
* 1.按照顺序提供初始化值 P := person{"Tom", 25}
* 2.通过field:value的方式初始化,这样可以任意顺序 P := person{age:24, name:"Tom"}
* 3.当然也可以通过new函数分配一个指针,此处P的类型为*person P := new(person)
Interface:
type Stringer interface {
String() string
}
interface可以被任意的对象实现。我们看到上面的Men interface被Human、Student和Employee实现。同理,一个对象可以实现任意多个interface,例如上面的Student实现了Men和YoungChap两个interface。
最后,任意的类型都实现了空interface(我们这样定义:interface{}),也就是包含0个method的interface。
interface值
那么interface里面到底能存什么值呢?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interface的变量,那么这个变量里面可以存实现这个interface的任意类型的对象。例如上面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Men interface类型的变量m,那么m里面可以存Human、Student或者Employee值。
因为m能够持有这三种类型的对象,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包含Men类型元素的slice,这个slice可以被赋予实现了Men接口的任意结构的对象,这个和我们传统意义上面的slice有所不同。
Comma-ok断言
Go语言里面有一个语法,可以直接判断是否是该类型的变量: value, ok = element.(T),这里value就是变量的值,ok是一个bool类型,element是interface变量,T是断言的类型。
如果element里面确实存储了T类型的数值,那么ok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加深入的理解。
if value, ok := element.(int); ok {
fmt.Printf("list[%d] is an int and its value is %d\n", index, value)
}
switch value := element.(type) {
case int:
fmt.Printf("list[%d] is an int and its value is %d\n", index, value)
case string:
fmt.Printf("list[%d] is a string and its value is %s\n", index, value)
case Person:
fmt.Printf("list[%d] is a Person and its value is %s\n", index, value)
default:
fmt.Println("list[%d] is of a different type", index)
}
反射
Go语言实现了反射,所谓反射就是能检查程序在运行时的状态。我们一般用到的包是reflect包。如何运用reflect包,官方的这篇文章详细的讲解了reflect包的实现原理,laws of reflection
使用reflect一般分成三步,下面简要的讲解一下:要去反射是一个类型的值(这些值都实现了空interface),首先需要把它转化成reflect对象(reflect.Type或者reflect.Value,根据不同的情况调用不同的函数)。这两种获取方式如下:
t := reflect.TypeOf(i) //得到类型的元数据,通过t我们能获取类型定义里面的所有元素
v := reflect.ValueOf(i) //得到实际的值,通过v我们获取存储在里面的值,还可以去改变值
转化为reflect对象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操作了,也就是将reflect对象转化成相应的值,例如
tag := t.Elem().Field(0).Tag //获取定义在struct里面的标签
name := v.Elem().Field(0).String() //获取存储在第一个字段里面的值
获取反射值能返回相应的类型和数值
var x float64 = 3.4
v := reflect.ValueOf(x)
fmt.Println("type:", v.Type())
fmt.Println("kind is float64:", v.Kind() == reflect.Float64)
fmt.Println("value:", v.Float())
最后,反射的话,那么反射的字段必须是可修改的,我们前面学习过传值和传引用,这个里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反射的字段必须是可读写的意思是,如果下面这样写,那么会发生错误
var x float64 = 3.4
v := reflect.ValueOf(x)
v.SetFloat(7.1)
如果要修改相应的值,必须这样写
var x float64 = 3.4
p := reflect.ValueOf(&x)
v := p.Elem()
v.SetFloat(7.1)
goroutine
goroutine是Go并行设计的核心。goroutine说到底其实就是线程,但是它比线程更小,十几个goroutine可能体现在底层就是五六个线程,Go语言内部帮你实现了这些goroutine之间的内存共享。执行goroutine只需极少的栈内存(大概是4~5KB),当然会根据相应的数据伸缩。也正因为如此,可同时运行成千上万个并发任务。goroutine比thread更易用、更高效、更轻便。
goroutine是通过Go的runtime管理的一个线程管理器。goroutine通过go关键字实现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函数。
func say(s string) {
for i := 0; i < 5; i++ {
runtime.Gosched()
fmt.Println(s)
}
}
func main() {
go say("world") //开一个新的Goroutines执行
say("hello") //当前Goroutines执行
}
// 以上程序执行后将输出:
// hello
// world
// hello
// world
// hello
// world
// hello
// world
// hello
channels
goroutine运行在相同的地址空间,因此访问共享内存必须做好同步。那么goroutine之间如何进行数据的通信呢,Go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信机制channel。channel可以与Unix shell 中的双向管道做类比:可以通过它发送或者接收值。这些值只能是特定的类型:channel类型。定义一个channel时,也需要定义发送到channel的值的类型。注意,必须使用make 创建channel:
ci := make(chan int)
cs := make(chan string)
cf := make(chan interface{})
channel通过操作符<-来接收和发送数据
ch <- v // 发送v到channel ch.
v := <-ch // 从ch中接收数据,并赋值给v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sum(a []int, c chan int) {
total := 0
for _, v := range a {
total += v
}
c <- total // send total to c
}
func main() {
a := []int{7, 2, 8, -9, 4, 0}
c := make(chan int)
go sum(a[:len(a)/2], c)
go sum(a[len(a)/2:], c)
x, y := <-c, <-c // receive from c
fmt.Println(x, y, x + y)
}
Buffered Channels
上面我们介绍了默认的非缓存类型的channel,不过Go也允许指定channel的缓冲大小,很简单,就是channel可以存储多少元素。ch:= make(chan bool, 4),创建了可以存储4个元素的bool 型channel。在这个channel 中,前4个元素可以无阻塞的写入。当写入第5个元素时,代码将会阻塞,直到其他goroutine从channel 中读取一些元素,腾出空间。
ch := make(chan type, value)
value == 0 ! 无缓冲(阻塞)
value > 0 ! 缓冲(非阻塞,直到value 个元素)
func main() {
c := make(chan int, 2)//修改2为1就报错,修改2为3可以正常运行
c <- 1
c <- 2
fmt.Println(<-c)
fmt.Println(<-c)
}
//修改为1报如下的错误:
//fatal error: all goroutines are asleep - deadlock!
Range和Close
func fibonacci(n int, c chan int) {
x, y := 1, 1
for i := 0; i < n; i++ {
c <- x
x, y = y, x + y
}
close(c)
}
func main() {
c := make(chan int, 10)
go fibonacci(cap(c), c)
for i := range c {
fmt.Println(i)
}
}
Select
我们上面介绍的都是只有一个channel的情况,那么如果存在多个channel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操作呢,Go里面提供了一个关键字select,通过select可以监听channel上的数据流动。
select默认是阻塞的,只有当监听的channel中有发送或接收可以进行时才会运行,当多个channel都准备好的时候,select是随机的选择一个执行的。
func fibonacci(c, quit chan int) {
x, y := 1, 1
for {
select {
case c <- x:
x, y = y, x + y
case <-quit:
fmt.Println("quit")
return
}
}
}
func main() {
c := make(chan int)
quit := make(chan int)
go func() {
for i := 0; i < 10; i++ {
fmt.Println(<-c)
}
quit <- 0
}()
fibonacci(c, quit)
}
超时
有时候会出现goroutine阻塞的情况,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整个程序进入阻塞的情况呢?我们可以利用select来设置超时,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
func main() {
c := make(chan int)
o := make(chan bool)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v := <- c:
println(v)
case <- time.After(5 * time.Second):
println("timeout")
o <- true
break
}
}
}()
<- o
}
runtime goroutine
runtime包中有几个处理goroutine的函数:
* Goexit 退出当前执行的goroutine,但是defer函数还会继续调用
* Gosched 让出当前goroutine的执行权限,调度器安排其他等待的任务运行,并在下次某个时候从该位置恢复执行。
* NumCPU 返回 CPU 核数量
* NumGoroutine 返回正在执行和排队的任务总数
* GOMAXPROCS 用来设置可以并行计算的CPU核数的最大值,并返回之前的值。
beego 默认会解析当前应用下的 conf/app.conf 文件。
定义 struct:
type user struct {
Id int `form:"-"`
Name interface{} `form:"username"`
Age int `form:"age"`
Email string
}
表单:
json结构体中首字母大写
type requestLogin struct {
Name string `json:"name"`
Password string `json:"password"`
Icon string `json:"icon"`
Remark string `json:"remark"`
}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修改 "UNIX_TIMESTAMP(NOW()) - UNIX_TIMESTAMP(created_at)" 为
fmt.Sprintf(`UNIX_TIMESTAMP("%s") - UNIX_TIMESTAMP(created_at)`, time.Now().Format("2006-01-02 15:04:05"))
func CopyUserInfo() {
for {
rows, err := MysqlClient.Query("SELECT name,mail,department,title FROM UsersInfo")
if err != nil {
log4go.Info("query mysqlDB fail")
return
}
userInfos := make(map[int]models.UserInfo)
userInfo := models.UserInfo{}
i := 0
for rows.Next() {
rows.Scan(&userInfo.Name, &userInfo.Mail, &userInfo.Department, &userInfo.Title)
userInfos[i] = userInfo
i++
}
SetUserNameMail(userInfos) //save userInfo into Redis
SetUserDisplaynameMail(userInfos) //save userInfo into Redis
fmt.Println("userinfo copy to redis successfully")
ticker := time.NewTicker(time.Hour * 12)
<-ticker.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