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频学习笔记2--------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1.特征阻抗Z0
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行波电压)/I(行波电流),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输入阻抗Z1指的是传输线上总电压V(z)/总电流I(z)。
50Ω的特征阻抗:阻抗为51.1Ω时,趋肤效应带来的损耗最小,为了方便计算,行业同一为50Ω;
理论证明:线越宽,阻抗(特征阻抗)越小。(类似导体电阻值与粗细成反比的概念,但特征阻抗与长度无关);
阻抗会随位置变化。

2.插入损耗IL
为了描述波的传输,引入概念传输系数T:T= 2Z1/(Z1+Z0);传输线中两点间的传输系数T常常用dB(分贝)表示成插入损耗IL = -20lg|T| dB。
注:Z1和Z0 分别是传输线上两个点的阻抗。

3.分贝(dB)、dBm的概念
在微波系统中两个功率电平P1和P2之比用dB表示为10lg(P1/P2),
如P1/P2=2,等效于3dB,即功率降低一半,衰减3dB;
若令P2=1mW,则P1可以用dBm来表示为10lg(P1/0.001W),
如1mW的功率为0dBm;1W的功率为30dBm;
引入lg公式的好处就是:将乘除运算转为加减运算。

4.阻抗匹配
理论证明:1/2波长的线不变换或不改变负载特征阻抗;
理论得出:若线的长度为1/4波长,则:

λ/4阻抗变换器的缺点是频带窄,只能对中心频率f0匹配。当频率f偏离中心频率f0时,主传输线上有反射产生。频率f偏离中心频率f0越大,主传输线
的反射系数模|Γ|也越大。为展宽带宽,可以采用两节或多节λ/4阻抗变换器。用两节或多节λ/4阻抗变换器时,满足一定反射系数或驻波比的工作带宽比用单节λ/4阻抗变换器时宽得多。
λ/4阻抗变换变换的是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因为阻抗=电压/电流,且λ/4内一定会有电压和电流的波谷点和波腹点!

5.三种传输模式
TEM波:横电磁波,电场、磁场与电磁波传输方向垂直;
TE波 :横电波,电场与电磁波方向垂直,传输方向上有磁场分量;
TM波 :横磁波,磁场与电磁波方向垂直,传输线上有电场分量。
TEM波传输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平行双导线,属于多导体传输线,无色散、工作频带较宽,但高频损耗大;
TE/TM波传输线: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属于单导体传输线,高频损耗小、功率容量大,但体积大、频带窄。

6.长线理论
当传输线的几何长度比传输线号的波长要还长或者差不多时,传输线是长线,反之为短线。
长线用传输线理论来分析,因为在一个完整的波长内,电场和磁场即随着时间变化,也随着空间变化,电压和电流的幅度、相位都是波动的。
短线用电路理论来分析,因为传输线的几何尺寸比传输信号的波长短很多,不用考虑沿线个点电压和电流的幅度相位变化。

7.传输线的分布参数
当高频信号经过传输线的时候,会产生(以平行双导线为例):
①L(H/m),导线流过电流时,会产生高频磁场,因此沿线各点会存在串联分布电感;
②C(F/m),两导线加上电压时,线间会存在高频电场,因此线间会产生并联分布电容;
③R(Ω/m),电导率有限的导体,本身就存在分布电阻;
④G(S/m),导线间介质非理想介质,存在漏电流,所以存在并联分布电导。
这些分布参数,低频时影响较小,高频时引起的沿线电压、电流幅度变化、相位滞后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参数效应。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线损很小,认为R=G=0,所以理论简化后,特征阻抗Z0=√(L/C)。

8.史密斯圆图
一个在图中简单、直观地显示传输线上各点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图。(ps:朕看不懂)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2--------传输线理论_第1张图片

9.常用的传输线
下面依次是:微带线、带状线、共面波导、耦合微带线、耦合带状线、槽线、波导、同轴线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2--------传输线理论_第2张图片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2--------传输线理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波射频学习笔记2--------传输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