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千山万水,才明白什么叫“距离”

走遍千山万水,才明白什么叫“距离”_第1张图片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巷子里,看着熟悉的街景,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注视着眼前陌生的脸庞,脑海里却尽是昔日的景象。

这个小城,养了我20年。她的水土和特有的中原气息早已在我身上留下的深深的印记,不管我到哪里,明眼人总能把我的归属地猜个八九不离。

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新奇。小时候看电影的剧院还在,只是旁边又开了更现代的影院;经常去跑步的体育场还在,甚至还遇到了从我中学时就每天晨练的大爷,只是跑道早已换成了崭新的塑胶……

耳机里播放着我最喜欢的音乐,一如我此刻的心情:明快、轻松。我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熟悉又新奇,这种感觉真的是温馨又富足。

这种感觉,我一直待在家乡的时候,不曾有过;我远在他乡牵挂着她时,也并非如此。

只有当我离开了生养的故土,独自前行,任时光荏苒,再驻足于此,那种亲切又热烈的惦念携卷着熟悉的气息扑灭而来。我方才明白,这似乎就是“距离”带来的感受。


距离,我一直不喜欢这个词语。我曾天真地以为,所谓拥有就是实实在在的占有。比如,朋友。

年少时,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贪玩的我也总不愿自己待在家里。我喜欢和朋友们待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打闹,一起写作业,一起计划短途旅行。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我好像才有归属感。

总以为,这些朝夕相处的朋友会是我生活中最稳定的因素。

我和他们那么相熟,知道彼此的喜恶,知道心底的秘密,甚至闭着眼都能找到彼此的家。

所以,我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过我和朋友们的关系。

因为我知道我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就算有事情,今天可以见,明天也可以,甚至后天,都行。

直到后来,我到了千里之外的新城市,才发现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朋友似乎并非都如我原来想的那样:

有的朋友还是会和我分享她的生活,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少。

有的朋友或许我还会关注她的动态,但是没有再单独交流过。

有的朋友再聊时,还是当年的感情一点没变。

但有的已让彼此明白,缺失了的生命参与,只能留住最美的过往。

并非为了寻找哪些朋友不再重要,而是让我跳出来,看明白究竟为什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也更清楚,有些生命,我还有幸继续参与。

这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也只有在“距离”里方能觉出吧。


走遍千山万水,才明白什么叫“距离”_第2张图片

朋友如此,恋人亦如此。

刚陷入爱河的恋人,恨不得24小时黏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只有在分开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那些分开的日子,让恋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离别的滋味,更用心地珍藏曾经相守的时光,也会更期待下一次重逢吧。

或许那些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的朋友,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静下来认真地去衡量这段感情。

可能冷静下来,你突然明白:习惯了的是他的存在,而不是爱。

或许,“距离产生美”就来自于这些吧。

但仅有“距离”,绝对不够。


对待朋友或处理事情,我们梳理不好的时候总会有人建议“放空一段时间吧”,给自己放空,给感情和问题都放空,让时间和距离帮我们调解。

放空不等于真空,保持距离并非远离

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及距离的考验,往往会比原来简单一些。但如果我们选择了完全置之不理,恐怕问题将永远还是问题,甚至更糟。

就像遇到了问题的恋人,在彼此焦灼的时候适当地保持距离去冷静分析一下,未尝不可。但如若男孩或女孩不再主动解决,甚至远远地躲开,结果就难免适得其反了。

保持距离,是一种方式;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是一种艺术。

对待工作中的琐事、生活中的烦恼、交际中的问题、棘手的事情、难缠的朋友、理不清的家事、似乎聪明的朋友都在运用这样的准则: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距离

维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还有一个莫大的好处在于能让我们

给自己一个空间,去感受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走遍千山万水,才明白什么叫“距离”_第3张图片

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分享他的故事,他的父母是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他从小就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他从懂事开始,就想脱离这个家庭。

所以,他跑得很远很远,跑到父母管不到的地方,甚至跑到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他很开心,终于可以一个人过想过的生活。

直到一个突然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清楚地告诉我:

“我要回家了。”

“我的房东太太生病了,没有人在她身旁。我突然担心我的母亲,如果她病了呢?”

隔着遥远的距离,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他要回家的迫切与渴望,这种在恰到好处的“距离”里,最真的想法。

如果可以,请留给自己一份恰到好处的距离,让心灵和生活在安静中精简下来,找到最重要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遍千山万水,才明白什么叫“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