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SIGTTOU,SIG_IGN); signal(SIGTTIN,SIG_IGN); signal(SIGTSTP,SIG_IGN); signal(SIGHUP ,SIG_IGN); |
#include |
if ((fd = open("/dev/tty",O_RDWR)) >= 0) { ioctl(fd,TIOCNOTTY,NULL); close(fd); } |
for (fd = 0, fdtablesize = getdtablesize(); fd < fdtablesize; fd++) close(fd); |
for (fd =3, fdtablesize = getdtablesize(); fd < fdtablesize; fd++) close(fd); |
error=open("/tmp/error",O_WRONLY|O_CREAT, 0600); dup2(error,2); close(error); in=open("/tmp/in",O_RDONLY|O_CREAT,0600); if(dup2(in,0)==-1) perror("in"); close(in); out=open("/tmp/out",O_WRONLY|O_CREAT,0600); if(dup2(out,1)==-1) perror("out"); close(out); |
void reap_status() { int pid; union wait status; while ((pid = wait3(&status,WNOHANG,NULL)) > 0) …… } |
#include |
#include |
如何实现在Linux下创建服务程序 |
---|
|
http://www.pcdog.com 2004-8-8 互联网 |
Linux系统能提供强大可靠的网络服务,并有管理程序对服务进行管理。例如我们熟悉的Web、FTP和电子邮件等,它们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被守护进程inetd调用,而且运行得都非常好。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赞叹中,下面就给出两个服务程序程序和一个客户程序的例子,介绍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之间是 沟通的。另外还要编辑配置一些文件,让服务程序也能接受服务管理程序管理。 这两个服务程序功能相同,但一个是独立服务程序,另一个是被inetd调用的服务程序。这是TCP/IP网络服务的两大类,这里将两个程序放在一起是为了比较程序结构和运行方式。两服务程序都在Red Hat Linux 7.1和TurboLinux 7.0上调试通过。 独立服务器 TCP和UDP是两大TCP/IP数据传输方式,套接口是建立服务器客户机连接的机制,首先介绍它们建立通信联系的过程,然后给出一个TCP服务程序例子。 1.TCP套接口通信方式 对于TCP服务器端,服务程序首先调用建立套接口的函数socket(),然后调用绑定服务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函数bind()。绑定成功后调用被动监听函数listen()等待客户连接,还要调用获取连接请求函数accept(),并一直阻塞到客户连接请求的到达,这个函数获取客户机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 对于TCP客户端,客户程序启动后后调用建立套接口函数socket(),然后调用连接函数connect(),此函数与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服务器和客户机建立连接后,就可以使用读函数read()和写函数write()收发数据了。数据交换完成后便各自调用关闭套接口函数close()删除套接口。TCP套接口通信方式见图1所示。 图1 TCP套接口通信方式 2.UDP套接口通信方式 UDP程序与TCP的区别是无需建立连接。服务器首先启动,然后等待用户请求。客户机启动后便直接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出应答。 对于UDP服务器端,服务程序首先调用套接口函数socket(),然后调用绑定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函数bind()。之后调用函数recvfrom()接收客户数据,调用sendto()向客户发送数据。 对于UDP客户端,客户机程序启动后调用套接口函数socket(),然后调用sendto()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调用recvfrom()接收服务器数据。 双方数据交换成功后,各自调用关闭套接口函数close()关闭套接口。UDP套接口通信方式见图2所示。 图2 UDP套接口通信方式 下面给出独立服务程序的例子。这个程序虽然简单,但是与复杂程序有着相同的结构。 //程序名:server.c //功能:服务器从客户机读入一个字符,并将排在此字符后面的字符回送客户机 //服务器端口:9000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int pid; //用于存放fork()执行结果 int server_sockfd,client_sockfd; //用于服务器和客户机套接口描述符 int bind_flag,listen_flag; //用于存放bind()和listen()执行结果 int server_address_length,client_address_length; //作为服务器客户机地址长变量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ess; //作为服务器地址结构变量(含地址和端口)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ess; //作为客户机地址结构变量(含地址和端口) if((pid=fork())!=0) //用fork()产生新进程 exit(0) ; setsid() ; //以子进程开始下面的程序 函数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口,成功则返回套接口描述符。 server_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erver_sockfd<0) { printf(“socket error /n”); exit(1); } server_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函数htonl()用于将32位主机字节顺序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其中参数INADDR_ANY表示任何IP地址。 server_address.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函数htons()用于将16位主机字节顺序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其中的参数是绑定的端口号,读者可根据环境自行改动,目的是不与其它服务端口冲突。 server_address.sin_port=htons(9000); server_address_length=sizeof(server_address); 函数bind()用于绑定本地地址和服务端口号,若调用成功返回值为0。 bind_flag=bind(server_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ess,/ server_address_length); if(bind_flag<0) { printf(“bind error /n”); exit(1); } 函数listen(),指明服务器的队列长度,被动等待客户连接,调用成功返回值为0。 listen_flag=listen(server_sockfd,5); if(listen_flag<0) { printf(“listen error /n”); exit(1); } while(1) { char ch; 函数accept()等待和获取用户请求,为每个新连接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口,调用成功返回新套接口描述符。 client_sockfd=accept(server_sockfd,/ (struct sockaddr *)&client_address,/ &client_address_length); 函数read()和write()用于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传送数据,调用成功返回读和写的字节数。 函数close(),用于程序使用完一个套接口后关闭套接口,调用成功返回值0。其中的参数为accept()创建的套接口的描述符client_sockfd。 read(client_sockfd,&ch,1); printf(“cli_ch=%c”,ch); ch++; write(client_sockfd,&ch,1); close(client_sockfd); } } 程序完成后就可以使用命令进行编译。在命令行中输入“gcc -o server server.c”,将server.c编译成可执行程序server,这时便可用客户程序进行测试。在命令行执行“./server”启动服务程序,执行“netstat -na”查看有无server的服务端口。如果存在,则执行下面编写的客户程序“./client”。不过这仅是手工启动的方法,下面给出用服务管理程序管理server程序的方法。只要在目录/etc/rc.d/init.d下放入服务程序的脚本就能被服务程序读到。在命令行执行“touch server”创建文件server,并将文件属性改成可执行。在管理程序中并不能看到此服务名,脚本文件必须有一些结构才能被管理程序认为是服务程序脚本。 为了减少工作量,拷贝/etc/rc.d/init.d下脚本httpd,将拷贝脚本名命名为server,然后对其编辑。 (1)执行“cp httpd server”。 (2)用文本编辑器vi(其它编辑器亦可)将server打开进入编辑状态。首先用字符串server替换httpd。然后找到daemon server行,如果编写的程序放在变量PATH目录中,不需要修改此行;如果把服务程序放在其它目录中,就要写服务的全路径。例如程序在/root的目录中,就要写成daemon /root/server,还要删除“rm -f /var/run/server.pid”这一行。 (3)执行“chmod 755 server”,将server属性设定为可执行。 此时就可以用chkconfig、ntsysv等工具,在希望的运行级中增加这个新服务程序,然后测试客户机与服务器能否通信。 被xinetd调用的服务程序 在Linux系统中,有很多服务是被xinetd(较早版本使用的是inetd)超级守护服务器启动的。其实凡是基于TCP和UDP的服务都可使用超级守护进程启动,只是在服务量很大影响效率的情况下不被采用。 1.依赖xinetd启动的服务建立通信过程 为了与独立服务器程序比较,我们看一下依赖xinetd的服务器是如何启动的。 (1)xinetd启动时读取/etc/xinetd目录中的文件(早期版本为/etc/inetd文件),根据其中的内容给所有允许启动的服务创建一个指定类型的套接口,并将套接口放入select()中的描述符集合中。 (2)对每个套接口绑定bind(),所用的端口号和其它参数来自/etc/xinetd目录下每个服务的配置文件。 (3)如果是TCP套接口就调用函数listen(),等待用户连接。如果是UDP套接口,就不需调用此函数。 (4)所有套接口建立后,调用函数select()检查哪些套接口是活动的。 (5)若select()返回TCP套接口,就调用accept()接收这个连接。如果为UDP,就不需调用此函数。 (6)xinetd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由子进程处理连接请求。 ◆ 子进程关闭所有其它描述符,只剩下套接口描述符。这个套接口描述符对于TCP是accept()返回的套接口,对于UDP为最初建立的套接口。然后子进程连续三次dup()函数,将套接口描述符复制到0、1和2,它们分别对应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并关闭套接口描述符。 ◆ 子进程查看/etc/xinetd下文件中的用户,如果不是root用户,就用调用命令setuid和setgid将用户ID和组ID改成文件中指定的用户。 (7)对于TCP套接口,与用户交流结束后父进程需要关闭已连接套接口。父进程重新处于select()状态,等待下一个可读的套接口。 最后调用配置文件中指定的外部服务程序,外部程序启动后就可与用户进行信息传递了。 2.为xinetd编写专门的服务程序 除了独立服务程序能被xinetd启动外,还可以为xinetd编写专门的程序。此处的例子程序与上面server.c功能相同。不过两者的程序区别是很大的,此例的代码仅相当于上面传输数据的部分。我们还将程序名定为server.c,所以不能放在相同目录中,同名仅是为了和上面程序对照。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char ch; read(0,&ch,1); ch++; write(1,&ch,1); } 将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做些设置就可被xinetd启动。注意不要和上面的独立服务程序server一起启动,因为客户程序写得比较简单,访问的是固定端口,服务器都设成了相同的端口号。 (1)编辑/etc/services文件,在行末增加一条记录: server 9000/tcp (2)在目录/etc/xinetd.d下编写文件server,内容为: service server { disable = no socket_type = stream protocol = tcp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home/test/server (此处设置成自己程序所在的目录) } 如果使用的是较早版本,则需在/etc/inetd.conf文件中添加下面的行: server tcp nowait root /path/to/yourdirectory/server (3)执行/etc/rc.d/initd.d/xinetd restart重新启动xinetd服务器。早期版本执行/etc/rc.d/initd.d/inetd restart重新启动inetd。 (4)执行netstat -an查看有没有server程序使用的端口号,如果有就可使用下面客户机程序进行测试了。 客户机程序 下面就客户机函数做一简单介绍。 //程序名client.c /*功能:从客户的控制台输入一个字符,然后将这个字符送到服务器,并将服务器返回的字符显示出来*/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int sockfd;// int address_len; int connect_flag; struct sockaddr_in address; int connect_result; char client_ch,server_ch; 函数socket()用于建立一个套接口,创建成功返回套接口描述符。 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ockfd<0) { printf(“sockfd error /n”); } 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address.sin_addr.s_addr=inet_addr(“192.168.0.1”);/*读者根据自己环境改成服务器地址*/ address.sin_port=htons(9000); address_len=sizeof(address); 函数connect()用于与服务器建立一个主动连接,调用成功返回值为0。 connect_flag=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ess,address_len); if(connect_flag==-1) { perror(“client”); exit(1); } printf(“Input a character :”); 函数scanf()用于从控制台输入一个字符,并将字符存入client_ch的地址。函数write()和read()用于传输数据。函数printf()在客户机屏幕上显示服务器传回的字符。函数close()关闭套接口。 scanf(“%c”,&client_ch); write(sockfd,&client_ch,1); read(sockfd,&server_ch,1); printf(“character from server : %c/n”,server_ch); close(sockfd); exit(0); } 执行命令“gcc -o client client.c”,将client.c编译成client。执行“./client”,在程序提示下输入一个字符,就能看到服务器传回的字符。 以上介绍的仅是简单的例子。平时见到的服务程序远比它复杂,而且很多是多协议服务程序或是多协议多服务程序。多协议服务程序就是在main()中分别创建供服务的TCP和UDP套接口。为每个服务分别写出相应程序好处是便于控制,但是这样每个服务都启动两个服务器,而它们的算法响应是一样的,就要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并且出了问题排错也较困难。多服务是将不同的服务集成在一起由一个程序完成,可用一个数组表示服务,数组中的每一项表示某协议某服务的一种,这样很容易扩展程序的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