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4 睡前,清凉爽-20190718

【崔律精时力·睡眠课第2.4讲学习日志】

这是2019年7月18日“崔律精时力”之“睡眠课·2.4 睡前,请凉爽” 的学习日志。

1.我今日的收获:

今天的课程仍然是睡前准备的一部分,属于2.1课的分支/细节。上上节课2.2课和上节课2.3课分别是光线和远离电子产品,都与褪黑素和光线有关,这节课是温度。
这节课的逻辑是:先介绍体温、温度与睡眠的关系,再介绍温度在睡眠中的应用。

1.1 体温与睡眠

睡眠有两个开关:大脑、体温。大脑:让大脑放松、让大脑放缓。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促进睡眠的激素。除了大脑之外,还有体温。

【体温】

人体的体温在一天中会上下浮动,平均值是37℃。
清醒时的体温大于睡觉时的体温。当我们清醒时体温会逐渐上升,用于维持身体的活动。当我们睡觉时,体温会逐渐下降,让内脏、大脑、肌肉等进入休息状态。
体温包括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

【室温】

适宜睡眠的室内温度是15.56℃到20℃,是一种体感凉爽但不感觉冷的状态。大概是春末初秋的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容易让大家睡眠困难。

1.2 温度在睡眠中的应用

1)室温

夜晚让卧室的温度接近20℃。夏天用空调降温,冬天用空调或暖气升温。春秋天室温基本比较合适。

2)睡前降温

【热水澡】
研究表明,在40℃的水中泡15分钟,可以让体内温度升高0.5℃,然后90分钟内恢复之前的水平。根据这个研究,可以在入睡前90分钟泡好澡,让身体温度开始下降。
若没有泡澡的条件或没有泡澡的时间,可以选择淋浴,但淋浴可能起不到那么明显的效果。
有条件,也可以出去蒸桑拿。
【足浴】
足浴可以减轻脚部的疲劳,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热量释放,从而达到与沐浴一样的效果。所以,睡前请温暖自己的双脚。

3)睡后温度

睡觉时不要盖太厚的被子,以免睡眠过程中出汗而热醒,或者将脚伸到被子外面。
睡后如果手脚冰凉,可能表明血液循环不良,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想办法改善体质,也可以借助外力,比如穿着暖暖的袜子睡觉。后者治标不治本。

2.我对过去睡眠的检视:

1)【足浴】春秋天和冬天我喜欢泡脚,在关闭电子产品,开启睡眠准备时,烧两壶热水,在洗脚盆里泡25分钟,再穿上毛茸茸的袜子,让双脚暖暖的,感觉特别舒服。夏天天气太热,没有泡过脚。
2)【热水澡】家里没有浴缸,所以不具备泡澡的条件,都是淋浴。不过淋浴后进入睡眠,感觉也很舒服。
3)【室温】夏天睡觉前会开会空调,温度设置在26、27℃,上床睡觉时给空调定时半小时,让其自动关机。夏天一般是盖夏凉被,更热的时候(>30℃)盖毛巾被。
我个人感觉26、27℃已经比较低了,小于20℃总觉得对于夏天来说有些凉了,可能需要盖厚一些的被子才不会感冒。

3.我今晚的实践:

【今晚的原计划】

因为今晚8:30到9:30有线上的学习,而通常我的上床睡觉时间是9:50,两者之间只有20分钟。原计划是傍晚6点到家后先洗澡,再阅读文学作品,将睡前准备提前做。
但是考虑到温度和光线,考虑到睡前看2小时电子屏幕会明显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总觉得推迟一个睡眠周期也许会更好。不过推迟一个睡眠周期的话,明天上午我又可能会补大觉。纠结~

【今晚的新计划】

洗澡和文学作品的时间维持不变。入睡时间根据今晚的学习情况来看。如果学习后大脑比较兴奋,就推迟一个睡眠周期;如果感觉比较困倦,就直接洗漱上床睡觉。
9:30将空调调低到26℃,降低室温。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5.任何想说的话:

【我的想法】

从省电、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夏天将室温降低到20℃以下有些浪费呢,而且总觉得容易感冒。卧室和客厅温度差别大,室内外温度差别也大。先试一下看看效果吧。

【网络查询】

1)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一般室内温度在20~23℃为最适宜,夏季在25~28℃、相对湿度为50%~70%范围内睡眠最适宜。
2)26℃: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在春秋季,使室温保持在26℃左右,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  
因为200多万年前人类刚出现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就在28℃以下,最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同时,26℃也是最佳睡眠温度。
室温在28℃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24℃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卧室室温一般以26℃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如果是办公室,温度最好恒定在20℃,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最佳学习温度。室温超过28℃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你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你会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全身不适和疲劳,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相反,当室温低于4℃,你会感到寒冷;当温度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散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日志-2.4 睡前,清凉爽-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