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随笔

在股票市场上“真实”是不那么重要的,重要的其实是“大众反应”。         ——罗伯特·J·希勒

一、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是指我们在某些热情高涨时可能做出的错误判断

    非理性繁荣描述了市场超出正常运行规律时的状态,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

    投机性泡沫:价格上涨—刺激投资者热情—夸大的故事使股票增长变得合理—价格增长的消息被放大—吸引新一波投资者加入股市—价格进一步上涨

二、股票、债券、房地产市场抑扬涨跌的历史过程揭示市场趋势

(一)市场剧烈波动的前因后果:滋生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与政治、技术以及投资者构成等相关的市场外部事件)——对投资者心理造成影响——作用于市场(放大机制:价格上升?—相关因素?被理解为利好时—不断增强市场信心—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促进价格进一步上升)

(二)三次繁荣

1982-2000年的千禧繁荣:互联网的发展与收益持续增长相映成趣、美国经济必胜的信念和国外竞争对手的衰弱、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助力了商业成功、共和党国会和资本利得税的削减、婴儿潮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媒体对财经新闻的浓墨渲染、投资分析师日益乐观的预测、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共同基金的增长、通胀回落及货币幻觉、交易量膨胀:折扣经纪商、日内回转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赌博机会的增加

2003-2007年的次贷繁荣:所有权社会、支持性货币政策

2009- 后次贷繁荣:大萧条恐慌的终结、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对失业的焦虑、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民族主义和战争动乱

三、进一步强化投机性泡沫结构的文化因素:

1、新闻媒体:为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媒体通过报道公众早已熟知的股价变动来使公众对媒体更感兴趣或者提醒公众注意过去市场上其他可能采取的交易策略—媒体的参与能够导致更强烈的反馈,是过去价格的变化引起进一步的价格变化

2、新时代理论                                         

什么是:认为未来比过去前景更好或不确定性更小

传导机制:传统智慧将股市解释为是对新时代理论的反应。事实上,当股价上升时,由于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对股价变动作出判断,看起来更像是股市创造了新时代理论

四、几次繁荣对应的新时代理论以及后果=

1、1901年的乐观主义:

体现:“利益共同体”(商业领域领域联合、并购现象)通过消除竞争为企业创造垄断收益(公司可利用垄断优势掌握定价权,从而最大化剥夺消费者剩余),进而提高其股价。

纰漏之处:没有考虑到社会可能无法忍受财富急剧向股东手中转移(消费者手中的钱转到公司,形成利润转向股东),也就没有想到后来政府推出的反托斯拉法,以打击企业联合

后果:紧随其后并未发生剧烈的价格下跌,而是价格停止上涨(可调整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在20年之后,1920-1921年期间,股市的实际价值下降到了1901年以来的最低点。消费者要求降价的呼声取代了利益共同体有利于稳定股价的观念,要求降价成为了当时的趋势,商家的财富在渐渐减少。

2、20世纪20年代的乐观主义

体现:20年代是巨大的技术进步时代,技术创新得到了广泛传播,电气化也从大城市向全国扩展。经济进入快速增长,股市呈现一片繁荣。对解释和说明股市繁荣的书籍需求应运而生,更刺激了公众对股票的热情。出现了很多经济新时代已经到来的言论。

纰漏之处:无限制的买入使投机性泡沫越来越大,不少股票出现了市场价格相对于基本价值过分偏高。

后果:过度投机带来的是1929年股市(具体过程?具体原因?)在一两天内的狂跌,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股市丧失了在整个20年代中价格持续上涨所取得的所有收益,使得美国在30年代进入了大萧条中。

3、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时代思想

体现:虽然人们普遍担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但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成了股市上涨的坚实基础,股价因此而增长了一倍。同时当时的通胀率非常低极大鼓励了投资。另一方面,道琼斯指数逼近1000点,新的里程碑的临近对公众的想象力产生了巨大冲击。

纰漏之处:忽略了战争对经济的负面作用,过高的投资热情带来了通胀率的上升?仅仅依靠想象而无法为市场估值提供其他牢固的基础。

结果:道指在1982年才实实在在地超过了1000点,虽然1966年超过了1000点,但在1966到1992年股市的年平均回报率很低,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本利得。1965年出现了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后果、自然资源的枯竭、高通胀率的出现的恐惧。美国进入了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的“滞涨”状态。

4、20世纪90年代牛市中的新时代思想:

体现: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可以控制通胀,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可以减少工业化世界中经济活动的易变性,劳动生产率统计数据的增长表示收益的增加,证实了互联网和其他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股市走强

纰漏之处:高增长部分的统计数据出现错误,而且生产力的增长与新兴的互联网毫不相关,生产力的增长和股市真实收益之间的联系是很微弱的

后果: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利润大幅下滑,2000年3月网络概念或者门户网站的股票急转直下,仅仅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整个股市损失了一半的市值

5、房地产市场中的繁荣

《非理性繁荣》随笔_第1张图片
几次重要的房地产市场繁荣

五、非理性繁荣行为的心理因素:心理锚点

(1)数量锚——记忆中离现在最近时间段的价格变化以及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某个时点的价格变化,以此为基准判断未来股价的走势;单只股票的价格以离它最近(位于同一交易所,物理距离相对较近)的股票为基准变化—股价日复一日趋同、当前走势和历史上某一时间段的走势相似、在股票交易所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表现得更像股票,而不是遵从其商业价值

(2)道德锚:人们从想法到行动大部分并不是基于精准的数量分析,而是喜欢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简单形式出现。—出售股票时宣传的方式

六、投机性泡沫对于个体投资者和政府的启示

(一)对政府:

应对投机性泡沫的首要办法是(1)采取鼓励交易的政策,同时给人们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更广泛、更自由的市场,(2)通过设计更好的社会保险形式和建立更完善的金融制度来更有效地控制真正的危险,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1)鼓励建设性的交易

先破

1、利率政策可以对经济从总体上产生影响,因此当股票市场估值过高时,货币当局采取小幅度但又是象征性的利率提高是有用的一步。但是,投机性泡沫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涉及人们思想的缓慢变化,利率的微小变化可能不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2、在股价急剧变化时关闭市场——比如熔断机制:提供给投资者提供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抑制股市下跌带来的恐慌(通过暂时向公众屏蔽短线价格的巨大变化以组织公众对价格变化的过激反应,以期让更长期的价格走出单日交易的阴影)。但是,虽然价格在某一时间段的到了强制性的控制,但是媒体的大手笔渲染,同样会加剧公众的恐慌情绪,这一措施能否有效抑制价格巨变仍不得而知。或许社会公众在市场自身调节后,亲身经历一次股市危机比通过关闭股市而掩盖潜在的股市危机会更有利于稳定市场。

3、卖空机制:允许投资者通过市场发表他们的负面意见,因此在理论上这种方式有利于一开始就防止泡沫的滋生。但是当卖空交易这试图卖空下跌的股市时,其也会加速泡沫的破灭。

后立

扩大市场:使尽可能多的人更频繁地参加交易活动—扩大市场风险交易的范围,从而分散和对冲风险

原因:从投资者的国别来看,外国投资者更不可能像本地投资者一样助长投资性泡沫,他们甚至有可能会采取一种抵消泡沫的方式进行交易

(二)对个人投资者

通过大量持有和劳动收入、住房价格的变化负相关的现有资产实现风险对冲:比如套期保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理性繁荣》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