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PG One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导师吴亦凡的翻盘就有点逆境重生的意思了。
几天前,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宣布:吴亦凡受邀将担任“NFL第52届超级碗推广大使”前往现场观赛助威。他还将在比赛前的官方活动“超级碗LIVE”上献唱,成为首位在“超级碗LIVE”中表演的华人明星。
众所周知,超级碗是一个有着顶级流量的平台,素有美版“春晚”之称。据Ad Age的数据,12分钟的超级碗中场秀,其广告均价是每30秒500万美元,2015年,超级碗更是凭着1亿1440万人次的收视率,开创下美国电视的历史。
历年来,能在中场秀表演的都是世界顶级歌手,如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碧昂斯、蕾哈娜、Lady Gaga等,通常来说,这些表演嘉宾只能拿到110美元的报酬甚至分文不取,而让他们趋之若鹜的就是这个平台本身的影响力反哺价值。
在美国人眼里,超级碗在所有赛事中地位最高,是美国的第一运动。比赛期间,其收视率曾一度高达40%-60%,远超奥斯卡金像奖和NBA总决赛。而除了激烈的比赛,不少观众冲的就是中场秀本身,对于歌手来说,能登上超级碗是地位的象征,也是宣传的极佳机会,更是未来商业合作中身价飙升的大机遇。
不过,也有细心的网友或许已经发现了,吴亦凡登上的并不是超级碗中场秀,而是超级碗LIVE。
官方消息显示,超级碗LIVE将于1月26日开始,为期十天,免费对公众开放。本届由伊迪娜.门泽尔演唱《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打头阵,吴亦凡将在当地时间2月3日下午4点亮相。
从开放程度、时长、嘉宾阵容来看,这场LIVE的重要程度似乎远不及超级碗中场秀,说它是美版的“我要上春晚”更确切些。
含金量相对较高的应该是另一个身份——NFL中国区推广大使,这是继好莱坞电影《星际特工》、《极限特工》之后,吴亦凡在北美市场的又一大动作。
之前,他的两首英文说唱单曲《Derverse》和《B.M.》,均登顶了iTunes 说唱类别榜单。而后又以客座嘉宾的身份参加了两档人气节目《 Sean in the Wild》和《Sneaker Shopping》。
YouTube 上有个拍新歌鉴赏视频的博主,张口就是“大家都应该认识Kris Wu了”,足以见得,他在一定程度上被北美Hip-Hop圈接纳了。
抛开实力不谈,NFL更看重的,或许是中国脸+影响力的薅羊毛大礼包。
吴亦凡接的上一棒,是陈伟霆。在2017届超级碗上,陈伟霆是其中国区推广大使,并且代言了NFL超级碗广告《橄不同》。同届,还有其他中国元素,如刚参加完火箭队的球衣退役仪式,就前来现场观战的姚明、在超级碗直播广告中出现的范冰冰等……
陈伟霆NFL宣传照
让中国脸频繁出现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NFL中国区总经理杨瑞奇曾对媒体表示,与往年一样,2017届超级碗的中国在线观看人数又创下新高,谁也不能阻挡,中国观众的观战热情。
但,中国观众仅仅是来观战的吗?一个尴尬的现状是,NFL在中国只有超级碗这一天会被人想起,而且还不能保证,中国观众对于中场秀的热情会远大于比赛本身。
正如去年网上流传的段子,“25分逆转远没有Lady Gaga表演好看”。尽管在2007年,NFL就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了,但奈何于中国橄榄球文化基因的缺失,橄榄球的中国推广之路道阻且长。
就算是今天,也很难说,NFL在中国掀起了多大的水花。
相比之下,NBA就顺利多了。而且颇为巧合的是,NBA在推广上也没“放过”吴亦凡和他的粉丝们。
2016年2月13日,吴亦凡出现在NBA全明星周末的名人赛上。这是一项为吸引泛篮球迷的名人慈善赛,参赛人员可以是NBA退役球员、WNBA球员、演员、歌手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对于演员、歌手来说,能够参赛的重要门槛之一就是极高的人气和知名度。当然,这都得建立在高超的篮球水平之上。
目前,贾斯汀·比伯、尤塞恩·博尔特等都曾来参赛,比伯还曾拿下MVP。
本身就是篮球爱好者的吴亦凡也没让人失望,个人砍下6分摘得7个篮板,其所在的加拿大队最终以76-64击败了美国队,活脱脱一出娱乐跨界体育的吸睛大战。放到社媒,数据也很漂亮,一条参加NBA全明星名人赛的微博,被转发超过500万条,跟帖评论的数量超过200万。
就这点看,NBA算是没请错人,中国元素吸引中国粉丝的老路算是走对了。
回顾NBA进击中国市场的三步走策略,想薅中国羊毛的NFL们或许可以受到点启发。
第一步,若干年前,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亲自带着NBA录像带来到了央视门口,给出的条件是,完全免费,只求按期播出就好。通过央视这个窗口,将NBA推送给千家万户,这是NBA进击中国的第一步。这种做法,有点像美妆类品牌通行的赠小样策略,为的就是帮助新品打开市场,然后再以口碑传播的实现自来水。
第二步,纳入中国球员。2002年,姚明加入休斯敦火箭队,可以说是至今为止,中国球员在NBA史上最成功的一段职业生涯。随后,孙悦、易建联、林书豪等先后前往NBA历练,为中国球迷打开了篮球梦想的缺口。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加入,和他们中部分人的出现表现,NBA或许就是个远在天边的目标而已。
这点与当今的场景营销如出一辙,有NBA这个大场景,有球员们的奋斗历程背书,营造出一种 I can I up的在场感,击中了一个又一个运动少年。
第三步,全方位融入中国元素。无论是NBA名人赛,还是中场秀向流量明星倾斜,都在表明NBA与当代年轻人共同生长的决心,明星的KOL影响力不容忽视,利用他们的光环,为产品宣传助攻,怎么都是笔划算的交易。
不过,大前提上文已经说过了,就算万事俱备,橄榄球的文化基因又该如何培养呢?在中国语境下,或许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点击下列关键词 读更多精彩文章
乔治·路易斯 | 演员的诞生 | 妈宝男 | 户外广告 | 广告节 | 金拱门 | 酒品营销 | 撸猫 |创意中插 | 微信改造 | 抖音 | 中国新歌声 | 虚拟代言 | 白夜追凶 | 品牌自黑 | 羞羞铁拳 | 返乡报告 | 明星品牌 | 电线杆广告 | 魔幻的零售 | 鹿晗 | 薛之谦 | MarTech |信息流广告 | 甲方告乙方 | 保温杯 | 蟑螂咖啡 | CP营销 | 安卓营销 | 海底捞危机 | 二次元营销 | 姜思达 | 4A的忧伤 | 二十二 | 喜茶 | CMO魔咒 | 台湾广告 | 日本广告 | 亚文化 | 化妆品文案 | 物化女性 | 我的前半生 | 快闪店营销 | 星巴克的杯子 | 爆款 | 李叫兽 | 马薇薇 | 李三水 | 明星丑闻 | 欢乐颂 | 罗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