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赢了,这次不是足球! --从林高远的心理谈起

巴西人雨果荣获亚军,仅仅输给了小胖樊振东。倒在他拍下的,有波尔,张本智和,同样也有林高远,这位中国乒坛的超新星。

这说的是乒乓球?确认不是足球么?

你没看错,巴西人赢了乒乓球。这是发生在卡塔尔公开赛的一幕,巴西新星雨果超灵性的发挥,一路爆冷走到最后的决赛。要不是樊小胖力挽狂澜,整个乒坛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巴西乒乓都赢了中国,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踢赢巴西呢?上帝之手在哪里?”

当林高远意外被雨果4-0横扫出局,在场网友纷纷感慨。这比赛的结果很令人吃惊。但这是林高远,似乎又颇有些无奈了。

其实在这里想说的是林高远,被称为“最强第四人”的他,实力直追马龙、许昕、樊振东。但他却屡屡在国际大赛中折翼,甚至还是国乒外站胜率比较低的一人。

其实林高远自己也清楚,就是那点点滴滴与顶尖高手之间的微弱差距,已经成了横亘心头的一座大山。如果无法翻越,意味着什么,他很明白。

“如果我现在放弃了,这些年的努力就没了意义。”

如此实力,却屡屡掉链子。国乒教头吴敬平认为:主要是林高远自己出了问题。

“首先从气质上说,林高远偏软,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不狠。全靠技术支撑,一旦占不了上风,缺乏摆脱的能力和力量。其次是根据对手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战术能力不够。”

“林高远这场比赛值得很好总结,要从内心深处去找原因,要有越挫越勇的力量,把失败当做一种财富。”

已经不止一次了,被大比分逆转,被弱手吊打。林高远的心理层面之脆弱,可见一斑。

和巴西人的四局比分是11:9、11:8、11:3、11:6,从比分来看前两局两人比分非常接近,表明林高远并不甘心失败,在场上的精神面貌也依然可圈可点。

但后两局就可以看出林高远在心理上已经崩溃,眼神上漏出的茫然和无措,即便后面教练的怒吼,也无法遏制败局。

一旦在气势上不能压倒对手,就是技术再好灵性再高,也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只有被对方吊打的份。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头两局失利了,并不算什么,这样的战例也数不胜数。要有在困难面前敢打敢拼的劲头,反而更能激发出自己无穷无尽的潜力。

刘诗雯就是很好的榜样,当面对面对日本削球好手佐藤瞳时,已经疲惫不堪的小枣同样在首局比赛中失利,但这更激发了小枣的斗志,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手,连扳四局以4:1战胜对手,就像一个战士,虽然非常的疲惫和劳累,但是一旦听到了冲锋号声,立马精神百倍的奋勇杀敌。

越输越怕,当陷入了怪圈,就很难走出来。还记得万年老二王皓么?打进决赛最多的选手,却总是拿不到冠军。长此以往,总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就是对夺冠的恐惧。

林高远外站的不幸,可能也有类似的心理。每一次当场面上不受控制,内心深处总会冒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产生某种沮丧乃至宿命的情绪。

其实运动员也是很迷信的。

有些足球运动员喜欢第一个进场,有些则是喜欢最后一个。喜欢亲吻草地的,喜欢某种比赛色的,还有些特定赢球内裤的。。。举不胜举。

来自行为主义流派的解释,迷信行为形成于偶然强化的结果。比如说某次比赛穿某种款式的衣服,结果赢了。以后会一直穿这款衣服,并将其看成是“幸运服”。

在激烈竞技体育比赛的情景中,决定比赛结果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取决于运动技能的表现,运气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更多利用迷信行为来重新获得控制感,也是理所当然的。

运动员在比赛前的那些行为,正式为了将运气等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从而增加在复杂激烈的竞技比赛中自我控制感。

那么回到林高远身上,如何才能解决心理问题呢?

能否深层次的沟通,探究他的心理深处,是否也有类似的潜意识,也存在某种容易陷入沮丧的行为认知模式?

普遍认为,运动员的心理都是强大的。但这种强大,往往建立在日常训练的鞭挞和无数场输赢的磨砺。但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都有其不同之处,面对挫折和成功,其心理变化往往更是难以预测。

题外话:中国的足球,什么时候能像乒乓一样,只需要谈谈心理因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西人赢了,这次不是足球! --从林高远的心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