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藥丸•死亡》

a.《珍珠》(Pearl)高文詩人(The Gawain Poet)

b.《變形記》(Metamorphoses)奧維德(Ovid)

每個人都難逃一死,而當氣數將盡時,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對於死,西方人經常避而不談,而且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竭力抹除所有關於死的痕跡;古人卻常以骷髏等象徵死亡的物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終於一死,那種精神現已不復見。儘管如此,人生在世就必須對死亡有所自覺,如此更能確保自己活得燦爛精彩,此外也要有適合的文學作品指引我們,幫助我們自在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辭世。無論是自己在鬼門關前徘徊,還是正陪伴至親好友完成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能撫慰心靈和指導我們溫柔放手的文學作品都是無價瑰寶。這兩部永恆安詳、美麗絕倫的作品必能讓你做好準備。若能力許可,你可以自己讀,或請人讀給你聽,或由你讀給你陪伴的人聽。

在生命中的特殊時刻,我們需要最超凡的文字。《珍珠》的精緻在英語詩中數一數二,許多人相信其作者正是寫出《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e Knight)的人。這篇著名的14世紀文學作品扣人心弦、意象豐富,講述一場聖誕節的挑戰。長詩《珍珠》描述遺失無價珍珠的故事,不少文學評家認為詩中的珍珠暗喻作者的兩歲女兒,也有人主張這完全是寓言式的作品,象徵靈魂失落,刻意保留許多模糊的詮釋空間。由於詩人生平不詳,因此無從斷言詩人失去的究竟是什麼。儘管詩中有許多暗示,但暗示以層層寓言包裝,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定的單一詮釋。正是這種曖昧解讀豐富了這首詩,使人難以抗拒。《珍珠》表達失去的痛苦,描述愛的純粹,刻畫珍珠的絕美,種種元素交織在一首詩里,繁複的結構令人讚歎。若你讀的是原文,千萬別被古英語嚇著,你很快就能習慣這樣的語言,或者也可以讀現代譯本。這首詩共有一百零一節,一節十二行,每節詩之間由連接字詞巧妙結合。全詩以相關的主題起頭和收尾,前後呼應,形成環狀結構——宛若生與死的循環。

我們之所以喋喋不休,都是因為這首詩寫得極美,光潔無暇,就像一顆放在你掌心的珍珠。以字面意義理解這首詩,這顆“無價珍珠”代表我們在世上最愛的人或事物(若可以,當然希望這些人和事物此時在當事人身邊)。而如果你是教徒,你也能做好將自己交付予神的準備,因為這首詩帶著鮮明的基督教色彩,珍珠以少女的形象對詩人說話,她請他將自己交付給神,才能渡過小溪,進入她的世界。

無論你信不信神,在這樣的時刻都能從轉換概念中獲得安慰,因為就算死亡確實是生命的終點,我們其實也只是改變了形態。若想真切感受自己是生命巨輪的一部分,請閱讀奧維德的《變形記》。這部鉅作描述了萬物綿長無盡地不斷幻化

《變形記》的字裏行間滿是生命力,有創世神話,有哲學家生平,介紹混沌天神卡俄斯,也介紹愛神厄洛斯,上至眾神現身,下至赫拉克勒斯和普羅米修斯的磨難,應有盡有,然而奧維德圍繞的主題其實是“愛”——一股能改變萬事萬物的力量。因為愛慾,宙斯先後把自己變成天鵝、紅牛和光芒,而貞操受他威脅的受害者則分別化為樹木、鳥獸和水中仙子;狩獵女神狄安娜把阿克特翁變成一頭鹿,只因為他看見她的裸體;那耳喀索斯因為自戀而化成一株花;厄科因相思而憔悴,化成了永恆的迴音(若你的情況還有救,參見:相思病);阿剌克涅則因為熱愛紡織而被變成一隻蜘蛛。萬物皆能幻化變形,丗事無恆常,所有生命都會轉變為新的狀態——這不是死亡,而是轉變。

因此奧維德的韻文能讓我們為之著迷,這些神話和傳說,這些愛與失落,述說了我們其實住在野花、橄欖樹和溪流之中,生命在各種形態之間流動轉化,演出永不止息的變形記。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說藥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