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些日子,万众瞩目的影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终于登陆了国内各大影院,海报随着推文铺天盖地,小编敢打赌,这段时间你也一定被这部传说中的“世界首部油画电影”刷屏了吧。
然而,老实讲,小编在看这部电影以前,大概还是个艺术“白痴”,印象里对梵高的了解,似乎就停留在了小学的美术课本里,犹记得那大概就是个割掉自己一只耳朵、最后又开枪自杀的天才疯子,好像画了一幅似乎很美的《向日葵》……
也许与其他有美学底蕴的人相比,小编的确有着所谓“附庸风雅”之嫌,凭借我这艺术鉴赏的三脚猫功夫,在这里对梵高这样的神坛大家“品头论足”,更觉得有失尊敬。
然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艺术不分三六九等”。这部豆瓣评分8.6,更入围“金球奖”的全球首部油画电影,洋洋洒洒看下来,情怀上虽无巨大感触,视觉中却满满震撼。
你又如何不会对65000张纯手绘油画搭建起的影音世界充满敬畏?
那么今天,我们就不谈梵高,不谈艺术,单单来谈一谈,这部影片制作背后,那些默默而虔诚的艺术“匠人”吧。
动起来的世界名画
她叫Dorota Kobiela,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个“梵高迷”,一生最大的心愿,大概就是为梵高献上一份最纯粹的告白吧。
于是,Dorota Kobiela力邀曾获奥斯卡奖的Breakthru Films团队参与电影制作,更创新性的突破了传统动画模式,以纯手工绘制的油画作铺陈,精心出品了这样一份“全球独一无二”的告白礼物。
他伛偻着身子回眸,眼中孤独,笔下却灿烂如初。
这部以梵高画作为基础,由125位画家仿照屏幕描绘,由65000张油画叠加构成的动画电影,让梵高的世界仿佛真的活了起来。
艺术与科技的再加工,更让整部影片,仿佛都成为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他,亲口娓娓而谈的真实故事。
故事以梵高的去世为开篇。
一位年轻的男子,在邮差父亲的委托下,为已逝的梵高送生前的最后一封信。
他由此踏上了“寻找梵高”之路,一路接触了很多与梵高生前有交集的人,船家,医生,老板……
每个人的眼中,似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梵高,也正是因为这份孤独极致和疯狂极致交织的独特,男主人公逐渐对他的艺术追求有了一个由浅及深的了解,并在探寻的途中一步一步靠近着梵高死亡之谜的“真相”……
有人说,电影妙就妙在,能够巧妙地抓住观众对梵高“死亡之谜”的好奇心,更把世人钟爱的“探案悬疑”搬上荧幕,赚足了卖点。
然而,在我看来,也许剧情的巧妙并不足以描述其全部的艺术价值,此刻我最想说的,还是影片在艺术表达手法上“绝无仅有的超凡用心”。
7年打造“奇迹”经典
记得几年前上映的电影《森林四季》,历时5年,走过8个国家100多个拍摄地,才磨砺打造出这么一部心血作品。
然而,你可能也无法相信,《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部看似剧情简单、无需场景更替、全片时长仅95分钟的影片,其制作周期竟长达7年之久。
制作团队为其付出的心血,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在全世界搜寻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查找了相当大量的典籍、梵高画作。
为了更加生动自然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每幅画布油画更是被一遍遍重复绘制了76次。最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了65000张油画,才完成了如今这部电影作品。
别看这部影片瞧上去像是巨资大手笔,但当初因为是首次尝试油画电影的这种模式,加上经验上的缺乏,其制作资金并不够充裕,这125位画师是众筹来的,甚至连面试路费也无法给报销,但最后竟依然有5000人申请。
画师们在接受了为期3周的课程训练后,每人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小的格子间,仅仅一张画板、三面反光板,还有一块LED屏幕,以梵高120幅原作为基础,画家照着屏幕描,每天工作10小时。
我们来算这样一道算术题——在电影中,1秒钟就需要12幅画,一个画师工作一个月也只能画出3秒的画面,那么完成这样宏大的一幅作品,究竟需要多少人多么漫长而呕心沥血的路程呢?
这是一项惊人的计划,也是全球上绝无仅有的突破。
也许,很多人都说这样的拍摄手法极度奢侈浪费,因一帧一帧不如摄影来的连贯,跳脱而艳丽的画面叠加更会使观众看得头晕,所以这部影片在制作以来就被外界“定了罪”。
不过大概就像影片导演Dorota Kobiela引用的梵高的原话吧,“我们除了画画,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表达方式。”对于超凡画家的致敬,也许再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加热烈纯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抽烟时烟雾的由深及浅,这大概是经过无数遍的晕染和叠加,才让这样一个生活化的细节如此逼真。
你可以看到罗纳河上的星夜,星星仿佛都在转动。
田间的马车也动了起来。
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梵高亲自画下的。
此外,为了高度还原梵高的油画作品,团队寻找到了与原作拥有极大相似度的演员道格拉斯·布斯、罗伯特·古拉奇克等人 ,让他们在绿幕中进行拍摄,而后转为CG动画,最后再由画家画出来。
团队无论是在演员造型、演绎,还是后期绘画等过程中,都细心打磨,终于达到了“以真乱假”的程度,成功还原了梵高生前最真实的生活。
如果说,“每一帧都好像一幅画”的影片,是对其拍摄艺术手法的极高赞誉,那么《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每一帧却真的是一幅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油画画作,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又该如何计算呢。
仅仅靠票房?仅仅看剧情?还是看水军的注水?答案理当是无解吧,可起码每个懂得珍惜它的人,都会明白它的宝贵。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记得古时候,传说故事里画龙点睛,成语里更有所谓“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古人以其赞叹画作之精美,更是对画作美丽而纯粹的一种幻想——让画作动起来,何尝不是万千画家心中的一个梦。
而如今,科技日新月异,更精美的特效技术都能得以突破,却很少有人再沉淀下心思,来完成这么一个朴素的愿望。
大概一个人为了艺术和信仰做到极致,本身就不是一件能够被世人称道的“聪明事儿”吧。
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钟表男神王津师傅,16岁进入故宫文保科技部,修了文物39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像梵高,一生画了800多幅画,生前也只卖出过一幅。
籍籍无名,淡泊一生。有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普通到不能更普通,却真的有人长长久久地守了一辈子。
记得《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片名译自英文“Loving Vincient”,它同样出自梵高每次信件的结尾,“至爱梵高”,这是他对弟弟自我陈述时的“至爱”,也是后代千千万万人对他的“挚爱”。
没有爱,是绝对不会打造出这样一部“漫长而精致”的影片的。
都说艺术的殿堂高大而清冷,但我总觉得不是。就如同梵高自己曾说过的话,“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
团队以执着、真诚的精神,致敬同样执着真诚的神坛画家,这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传承,更让伟大的工匠精神代代长久。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为艺术做一次久违的感动。如果有时间,不如一起约一波,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Loving Vincien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