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

(1)

不常看——哦不,常不看朋友的我,昨天上午工间无意中抽了一眼,就那么一眼,有了今天的可以更新的简文。

灵感来自一位小学同学发的朋友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1张图片

这位同学的具体职业不太清楚,这几年纷纷建立起来好多同学群,很多同学就出现在朋友圈中,一大半没什么印象、没有了解、似乎也没有继续了解的可能性。这条朋友圈应该是临近春节时他对回家的渴盼,似乎也没有奇怪的地方。很多同学在外打拼,小孩放在老家读书,让老人们带着,一年到头,期盼和老人小孩团团圆圆过个年,万分正常!

拿出日历,颇为费劲地计算了一下,24天,那么,大约是2月5日或者6日回故乡——也是我的故乡,这时大约腊月二十光景,距离春节还有十来天时间。回家准备准备过年的吃的喝的用的,确实需要这么长时间。其实,十来天时间,买买现成的勉强来得及,要是想做个米糖果子、腌肉、灌香肠、腌菜还是来不及的。

这不,刚刚去看了一下,今天果然换了一张,如下图: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2张图片

真真,时间越近心情越迫切。

(2)

不过,倒计时24天,在我看来,还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短短几个字下面隐藏的境遇清晰凸显——难熬的现实,苦闷的日子,厚厚的思念都被浓缩在文字下面。一个字完全可以概括“回家倒计时。还有23天”——

“熬”。

好奇心大起,特地看了下他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一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或者不知真假的养生知识,或者是连篇累牍大量图片间或几行文字的鸡汤,而基本上都只转发不点评一句两句。在这些转发的帖子之间是一两句只有简单文字的——感慨,基本都是抱怨,比如天热、天冷、停电、工作很累等。或者是直接一张图片,那么就基本不会有文字了,比如2017年6月14日,有张划龙舟的照片,这应该是在故乡拍的,我们那里有这个风俗,很多外出工作的会特地赶回去,热闹热闹。2017年4月3日,有张和老婆(应该是)的合影,笑笑的,很温馨,但是也没有一个字,评论区有句“统一回复,谢谢大家点赞”。是不是有可能不会既发图又写字,要么可能确实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猜最有可能的是后者。

不知道这位同学有没有因为表达不出来而觉得痛苦,毕竟他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种宣泄途径和渠道。不管是在互联网上的表达,还是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简言少语,不是因为内涵丰富,而是头脑空洞,词汇贫乏,不知所云。

验证性地又看了下我这位同学的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大致就是以下一些文字。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3张图片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4张图片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5张图片

当“新零售”越来越发达,听说一线城市最时髦的主妇已经打算扔掉冰箱时,我的同学在最热的7月终于拥有一台冰箱。

(3)

最让我觉得压抑的却是去年春节前后同学发的几条朋友圈。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6张图片
春节前十天回家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7张图片
2月7日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8张图片
元宵节前一天


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_第9张图片
怎样度过其实已经注定

一样的过年前十天左右到家;照例会倒计时;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差不多,会觉得很无聊;然后会离乡倒计时,在故乡,一般都是过了元宵节后;然后是面对新的一年的迷茫……生活机械而乏味,人辛苦而麻木……

将近一个月里,他们在故乡是如何度过的?除了了解了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说了几句道理后,他们有没有和孩子聊聊生活学习?有没有抱着孩子说着思念和抱歉?故乡流行春节麻将牌九什么的,听说很多人一年挣的钱,几天就会输光,也只好自我安慰说是过年“快活下”,“一年累到头,就图个乐”,不知道他们属于不属于这样的人群?很多人除了聚会就是聚会,除了玩玩乐乐,就是东逛西逛,不知道他们属于不属于这个行列?他们在他乡艰苦的劳作期盼着回到故乡,却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迫不及待地投入更加迷茫的未来。

小学同学不过是这一大群落中的并不孤单的身影,我也偶尔客串其中。我的同学我的乡亲,想想真蛮伤心的。对世界对人生对自己,一切观念均已定型,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行走  学习  耐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案研究:一位都市打工者朋友圈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