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之外——《人生效率手册》

 樊登读书会听书打卡第12篇

     这周听的书目是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细软的声音,刚练的形象,有内容的干货分享,让人惊叹人和人之间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而这差别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八小时以外的自己。和我同龄的她,坚持十八年每天四点钟起床,读书三小时,而这宝贵的三小时并非盲目的读书看报,玩手机刷朋友圈,而是设立理想目标,对任务进行拆解,对相应的技能进行提升。也因此年纪轻轻的她攻读了博士学位,大学时就策划了“寻找中国最美的乡村教师”,创办了立德领导力,青年加速器,下班加油站,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原来八小时以外的你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八小时之外——《人生效率手册》_第1张图片

对于目标管理,她提出七个人物目标法。高级目标,想出一个你这辈子最想成为的人;中级目标,设定1-3个人,未来5-10年努力可以追上;设定1-3个,一两年内可以赶超的人。然后对这七个人身上的能力和技能,进行拆解分类,排列出最主要的前三项,进行自我匹配。工作八年,昏昏然如白驹过隙,我也会不时的告诉自己要好好教书,可是我没有想过什么叫好好教书,比如要写一手漂亮的黑板字,要会画地理版图,要会做美观的Ppt,要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深度的去理解考纲课标的内涵,要能够写出几篇有研究的教学论文来……我没有去细分,更没有去认真实践操作,所以我有告诉自己要好好教书,可是八年过后我的字依旧很丑,只会画地球,不会自己做ppt……我和八年前的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下一个八年呢?


八小时之外——《人生效率手册》_第2张图片

对于时间管理,书中介绍了效率手册。第一次知道效率手册,是2015年,张珍介绍我认识了趁早,买了他们的效率手册(手账)。把每天的的计划记录其中,定期进行总结反省。坚持了两三个月,后来因为放假就没用了,然后就一直停滞在那。晚上认真看了看当时记的东西,虽然才几个月,但我真的做了不少事,所以2018我又买了一本,希望这次在四月读书驿站的监督下能坚持更长久。                  

   在效率提升方面讲的方法,我都一一分享给了学生。比如番茄工作法,设立具体的工作任务列表,设定好番茄钟,25分钟一个周期全神贯注,然后休息5分钟,继续下个轮回。意志力延伸法,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每次跑步都比上次多跑十米,一个月后就可以多跑300米,十个月后就多了3000米。

    张萌说“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人需要修炼硬本领,比如沟通,写作,策划,ppt的制作。以优秀的人为师是捷径,要相信阅读的力量,积极参加各种行业的培训,相信行走的力量,多进行演讲和写作,经过加工后输出自己的观点,逃离舒适区,进行有挑战的活动。

   《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的实践性很强,如果作为企业培训,行业分享或者是班会课是很好的材料。但书中最让我深刻的是张萌的父母,从小晚饭后就会进行亲子阅读,有时候是一人一本,有时候是对同一本书进行探讨。她家的厕所里随手一拿就是书,她妈妈是她人生的榜样,一直在使用着效率手册,她从小就会偷偷看着他妈妈的笔记本。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这也是我成立四月读书驿站的初衷吧。


八小时之外——《人生效率手册》_第3张图片

                                                                                                           2018年1月2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小时之外——《人生效率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