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TP5 已经 RC4 了,曾经在 RC3 的时候用它写过一个小东西。官方说从 RC4 以后改动不是太大。索性读一下它的源码。然后顺便记录一下,如有错漏,请路过大神多多指正!
入口
作为单入口框架,就从入口文件看起,按照tp5文档所示的规范,入口文件应该是放在public/ 下。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要把入口放到子文件夹下呢? 这是一个小技巧。
第一为了 动静分离 ,因为现在的php框架一般都是单入口,既然是单入口,那么必然要做rewrite,如果把静态文件和程序文件放到一起。框架路由势必要对每一个请求进行筛选。所以这些框架不约而同的把资源文件和程序文件区分开来,放在了不同的文件夹下。从整体来看,也就是为什么入口会在子目录下了。
第二是为了 安全 ,linux下的权限划分非常严格,分别分为读、写、执行,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文件所有组、所在组、其他组。这样划分可以更好的对文件权限进行梳理,避免上传漏洞(用户上传php文件被执行)等等。
打开public/index.php
define('APP_PATH', `ls_dir` . '/../application/'); // 加载框架引导文件 require `ls_dir` . '/../thinkphp/start.php';
只有两行代码,定义 APP_PATH ,加载 ‘/…/thinkphp/start.php’ 。APP_PATH 可以自己修改。
然后打开 /…/thinkphp/start.php
namespace think; // ThinkPHP 引导文件 // 加载基础文件 require `ls_dir` . '/base.php'; // 执行应用 App::run()->send();
也只有三行代码,定义命名空间,加载基础文件,启动应用。这里注意一下命名空间,所有thinkphp类都在think及其子命名空间下。程序中用到框架类的时候要先use 该类的命名空间;
环境配置
然后我们打开 base.php
12-31行定义了一坨常量。注意里面 defined(‘THINK_PATH’) or define(‘THINK_PATH’, ls_dir
. DS); 这种定义方式,先判断时候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定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这行代码之前(一般在index.php中)执行定义这个常量,而不会被覆盖。
36-37行
// 载入Loader类
require CORE_PATH . ‘Loader.php’;
载入Loader类,这个类比较重要,实现了自动加载。
39-51行
// 加载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if (is_file(ROOT_PATH . 'env' . EXT)) { $env = include ROOT_PATH . 'env' . EXT; foreach ($env as $key => $val) { $name = ENV_PREFIX . strtoupper($key); if (is_bool($val)) { $val = $val ? 1 : 0; } elseif (!is_scalar($val)) { continue; } putenv("$name=$val"); } }
加载环境变量配置文件,可能很多同学不理解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你在公司和家里开发程序,在内网服务器上进行测试,在外网服务器上部署,所有的配置不能可能全部相同(比如数据库帐号密码、文件路径等等)。总不能每次都改配置吧?如果做负载、有几十个服务器怎么部署?总不能都用ftp上传,然后改配置吧?
所以现在主流的做法就是区分环境( 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 ),然后程序自动加载不同的配置。但是通过什么区分呢?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选择通过环境变量来区分,然后加载对应的配置文件。然后使用 git 做版本控制,然后在服务器部署同步脚本,通过 git push钩子进行代码同步,以达到自动化部署的模式。当然也还有其他方式,但是大多都类似。
自动加载
为什么要使用自动加载呢?因为像java、C等编译型语言在编译过程中会把程序中引用的库、包等等自动引入进来。但是php是脚本行语言啊,没有编译过程,怎么办呢?最早期的程序都是手动引入,比如早期的xxshop、xxcms,都是写一坨require、include。又搓又不方便,对于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来说这样多丢面啊,所以我们需要用自动加载让我们最好的语言看起来更有B格(至于某些性能论的同学会说自动加载影响性能啊之类的,请用汇编!)。
我们继续看base.php 的 54行 \think\Loader::register();
注册自动加载,从这一行之后就可以使用符合自动加载规范的任何类了。
比如56-60行,虽然没有加载对应的文件,但是通过自动加载就可以直接使用。
// 注册错误和异常处理机制 \think\Error::register(); // 加载惯例配置文件 \think\Config::set(include THINK_PATH . 'convention' . EXT);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自动加载的实现方法。打开 Loader.php ,按照上面的执行顺序,先看Loader类的register方法
核心是
spl_autoload_register($autoload ?: 'think\\Loader::autoload', true, true); // 注册命名空间定义 self::addNamespace([ 'think' => LIB_PATH . 'think' . DS, 'behavior' => LIB_PATH . 'behavior' . DS, 'traits' => LIB_PATH . 'traits' . DS, ]); // 加载类库映射文件 if (is_file(RUNTIME_PATH . 'classmap' . EXT)) { self::addClassMap(__include_file(RUNTIME_PATH . 'classmap' . EXT)); }
spl_autoload_register方法可能很多同学都有了解,在我们实例化一个当前已加载文件中不存在的类后(比如在a.php中new一个类,会先在a.php和已加载的文件中找),会执行此方法指定的函数,并把类名传递进去。在这个函数中如果能正确加载到该文件,那么也可以实例化成功,并不会报错。所以借助此函数可以达到自动加载。
首先我们知道当 new 一个不存在的类时,如果使用 spl_autoload_register 定义了一个处理函数,那么这个函数可以获得一个参数,参数名是new 的类名。比如从前面base.php中我们看到 \think\Error::register(); 使用\think命名空间下的Error类的register静态方法,但是我们并没有引入这个文件。于是我们可以在 spl_autoload_register 注册的函数中得到一个参数think\Error,如果我们的命名空间按照文件夹格式的方法命名(这也是推荐的、常用的命名方式),那么就可以通过该参数来加载对应的文件,但是如果特殊情况下没有按照文件夹的格式来进行命名空间的命名,那么就需要手动指定映射关系。 self::addClassMap(__include_file(RUNTIME_PATH . ‘classmap’ . EXT)); 加载了映射文件。然后我们看 spl_autoload_register 中指定的函数:autoload。
这个不用详细解释了,先处理由 addNamespace 设定的命名空间别名,然后通过 findFile 来处理映射关系,得到真实的路径,并加载文件。
而 __autoload() 函数具有类似的功能。但是为什么用的很少呢?因为 __autoload() 只能指定一个函数,而 spl_autoload_register 可以注册多个函数来处理这个逻辑。一旦业务复杂 __autoload() 就完全不能胜任。比如我们继续看Loader类的register方法下面的内容
// Composer自动加载支持 if (is_dir(VENDOR_PATH . 'composer')) { self::registerComposerLoader(); } // 自动加载extend目录 self::$fallbackDirsPsr4[] = rtrim(EXTEND_PATH, DS);
一个框架是否好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扩展能力。所以自动加载除了要处理自身类库的加载、还要处理扩展类库的自动加载。tp5支持使用两种方式来扩展类库一种是Composer,一种是手动放入 extend 目录。
Composer不用多说,就像npm之于nodejs、yum之于Centos、apt-get之于、Ubuntu。一个php的包管理工具。Composer有一套自己的自动加载机制,tp5这里只不过是调用了Composer自己的注册自动加载函数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registerComposerLoader 方法,以及 vendor/composer 下几个autoload开头的文件。原理基本上和上面的一致。
Loader.php中核心方法已经介绍完毕,其他的几个方法有处理规范的方法(PSR-0,PSR-2,PSR-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谷歌、百度了解一下)、和根据类名处理模型和控制器的方法,这点需要看完路由才能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