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一起刷过的抖音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播形式多元化层现出更为强劲的生长态势,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也逐渐被催生出来。目前,新媒体在以其独有的优势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去深思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报纸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报纸;这些年,我们一起刷过的抖音。实时直播、快捷多元、互动及时、全民记者……,新媒体正在凭借种种优势给传统媒体送上“致命的打击”。

很多专家表示,传统媒体的消亡目前只是个时间问题。很多权威性的报刊也宣布在以后的日子里将逐渐削减纸质报刊,开办电子版。资料显示,在美国,1964年尚有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却只有30%了,其中年轻人不到2%。《消失的报纸》一书的作者Philip Meyer在书中告诉我们:假如报纸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沉,地球上最后一个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结论虽有些夸张,但却不无警示作用。网络的出现,直接“夺”走了报纸相当一部分受众。近十年来,中国有大量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新生代,报纸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年轻一代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而他们也逐渐成为了伴随新媒体成长的“现代公民”。报纸的收入,一靠广告,二靠发行。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在广告方面,2000年《纽约时报》达到了最高点,9·11事件以后,广告收入突降,截止到2014年9月,《纽约时报》广告营收创52周新低,当月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分类广告营收锐减20%;在发行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全美报纸的发行量一直在递减。与此同时,报纸的制作成本却在增加。

新媒体崛起下“黄色掘金模式”的回流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网络近乎疯狂的时代,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也备受人们的青睐,毕竟,新媒体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两个时代:“全民记者时代”和“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共享时代”。

但是,新媒体在“疯狂吸粉”的同时,是否真正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明生态”呢?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新媒体在促进社会发展、方便大众生活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例如:社会监督功能,“新媒体打虎”已经成为公民政治中的一部分,各大高官纷纷落马,腐败行为无处藏身。为何呢?因为新媒体自身新闻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和强大的流动性(渗透性)赋予了其这一特质。匿名性成就了其敢说真话的品质,流动性成就了其巨大的影响力。一旦事件被揭露出来,网络媒体的流动性会带起相当一部分社会舆论,在给相关部门提供线索的同时,也倒逼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这就是新媒体的独有特技。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只能望而却步,因为传统媒体属于实名标签,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语负责,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话语买单。

但是,我们在惊叹新媒体种种优点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其背后的隐患?我们每个人都有看报纸和刷微博的经历,回想一下,当我们在手机上看到一个新闻链接时,我们是否会主动打开它?我们在手机上看新闻时的耐力是多少?我们又会选择哪些新闻来看?面临这一系列问题,也许有些人会被问的瞠目结舌,我在这里警惕一下大家,不要回避这些问题,因为它无时无刻潜伏在我们身边,而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种种便捷的同时,还应该跳出来想一想,新媒体的存在和不合理运用会不会让新闻界出现一种“黄色新闻模式”的回流?因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追求图片和新闻事件的刺激,如果媒体迎合了观众的这一需求,新闻界必定会出现历史性的倒退,向着非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向发展,另外,新媒体内容的过分娱乐化也会让人们越来越浮光掠影,越来越不善于动脑思考,“快餐化阅读”成为一种趋势。

试想,当我们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时,我们会做出何种选择,我想更多地人会趋向于追求各种奇异搞怪的图片和刺激血腥的关键词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消费内容。因为猎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而在这一方面,新媒体“凭借”其易得性,丰富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更易于突发这种恶果,并且这种恶果是裂变性的、规模性的。

主动权角色转变带来的“恶性新闻生态”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媒体的大环境下,记者编辑是主要的新闻产品“制造者”一定程度上掌控着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引导趋势,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公民的主动权大大增强,每个电子设备的拥有者都是新闻的制造商,公众与信息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就会出现“把控缺位”的情况。

主动权多元化带来的把控缺位。传统媒体下,新闻的制作权仅仅属于编辑记者,对应的新闻内容的把控意味着仅仅去把控记者编辑生产的内容即可,而这部分人的数量很少;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大众在新闻生产和消费方面的主动权大大增强,

每一个电子设备拥有者都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这就意味着,要想把控新闻的内容,就需要对每一个人所生产的内容去审核、检查,这就相应的增加了新闻内容把控的难度。

主动权拥有者素质不足导致新闻生态的破坏。这种素质,既包括新闻专业素质,也包括其自身的行为素质。传统媒体下,编辑记者是经过严格训练和筛选的专业新闻生产人员,这就意味着其生产的内容也会相对专业、靠谱;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这就会出现生产者素质不一、鱼龙混杂的现象。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每个人都可以生产并传播自己认为正确的新闻,这样以来,势必会对原有的新闻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兴起还衍生出了人人可以掘金的“富矿”,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身上传内容的热度(点击量、转发量、留言量等)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素质,内容生产者就会为了掘金去无节制的迎合受众的需求,这样以来,众多色情、暴力、血腥的内容便有了繁衍之源。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发展之初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更易陷入某种恶性循环,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也许会给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传统媒体从发展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滥于恶意求粉的“黄色小报”到现在权威的城市大报,这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塑形”的过程,所以,在新媒体发展之初,我们也不能对其求全责备,而是需要在考究传统媒体发展经验的同时对新媒体氛围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真正创造出一种健康的、全新的“新闻生态环境”,而我们也才能抓住新媒体这个机遇,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伟大而深刻的转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年,我们一起刷过的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