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过冬应该注重增收、节支、提效

 

前几日,与《中国经营报》探讨了有关IT企业应该如何过冬的问题。

目前美国7000亿救市议案已然敲定,但这一举动依然无法在短时间里抵抗经济大环境萧条的蔓延。受到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IT行业已惨遭牵连。大家都在很惶恐地谈论冬天……

对于这场经济寒冬仅仅讲IT寒冬或互联网寒冬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了解造成其的两个大背景。世界范围看,全球宏观经济危机出了问题。始作俑者是美国的金融危机,由于次级按揭贷款等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过多,这样的杠杆一旦出问题,就会把负面效应放大。最终导致全球经济遇到百年不遇的危机。从中国看,又出现了人民币升值和通胀等问题,企业面临成本高涨问题,而外贸型企业主要出口国美国的消费能力下降,商品价格难以提高,这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冲击最大。

其实,寒冬的传导过程以及对IT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影响也要从世界和中国两条线分析。首先金融危机使银行流动性出现紧缩,最先影响资本密集型企业,如房地产、汽车、钢铁等,这些行业迫于银行压力,又要回笼资金,纷纷降价;资本密集型产业出现问题后,会进一步传导到下游,即那些向资本密集型行业提供服务的企业。这包括很大一部分IT企业,如硬件设备、解决方案、软件和服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厂商。它们直接为那些房地产、汽车、钢铁等服务,在金融危机中深受影响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也都是这些IT企业的大型客户,除了国家特别支持的项目,这些IT企业都会受到影响;第三层受到影响的就是为这些IT产品和服务提供服务的企业。那些提供营销服务的广告公司、媒体、营销公司等会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第四步,才会最终影响到与消费者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快速消费品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很少,越往下游,数量越多,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就更多。而根据国内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这一条线的传导来看,首先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影响,反映到IT行业,就会让主要客户是外贸企业的B2B和搜索引擎的公司首先受困。同样处于传导最末端的也是消费者。如果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企业选择减薪以降低成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就会降低。当然,这两条线对于经济寒冬的传导不是割裂的,而是有交集的。一些既出口又为密集型产业提供服务的IT企业,受到的影响将是双重的。比如处于第三层的出口外向型企业,是给国外第二层服务的,既要受到全球宏观金融流动性问题影响,还要受到中国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影响。这种“双重挤压”会比国内单纯做内贸的冲击更大。比如,一些为国外代工的OEM厂商。

在IT行业中,是否硬件厂商比软件和服务厂商更受影响要看他们所服务的对象,如果针对的是大型的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即冬天传导的第一层,那么感受到的寒意更浓。如果只是卖给第三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会稍好一些。因为,中小企业会需要一段时间的传导。比如,某些核心银行业务系软件统,除非价钱已经预付,否则新的价格一定会有影响。而面向第三层服务的瑞星防病毒软件可能感受到寒冬还有段时间。用友大企业的业务受影响大,但中小企业会好一些。据我们了解,已经有大型行业用户在缩减项目开支、降低预算。这一定会频繁出现。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IT企业过冬应该注重增收、节支、提效三个方面。目前的经济寒冬对很多IT企业来讲,某种意义上是好事。过去两年,一些企业收益完全来自于资本利润,并没有花力气在自己的产品上。而寒冬的到来会迫使他们回到主营业务。很多上市IT公司纷纷开始拓展产品线,考虑增收。但是收入增长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容易进行。于是也有部分IT企业选择节支。包括裁员和控制预算经营。比如,预算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甚至干脆把某些预算调整下来。其实,除了这两个方面,提高效率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并购产生规模效应或使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这场来势凶猛的冬天何时会达到深寒,会持续到什么时间,还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比我们想像的更严重,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警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IT企业过冬应该注重增收、节支、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