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

第七节  “大象”与政变与改周为隋

  上回说到隋国公杨坚在亳州就任总管的时候广交豪杰积累人脉为谋权篡位做准备,就在此时北周宣帝宇文赟禅位皇太子宇文衍,改年号“大象”。他做了太上皇帝,自称为“天元皇帝”,对臣下自称“天”。

  杨坚远在亳州,在看到皇帝禅位这一变动的时候,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更加紧张。他一面上表庆贺新君登基,一面加紧布置亳州一带城防等事务。身边的亲信也开始忙碌起来,做着最坏的准备。

  年轻气盛的长子杨勇见到亳州总管府上下都很忙碌,很疑惑地问道:“父亲,您这是?”杨坚看看杨勇,摇了摇头。他看着正在巡逻的卫队,陷入沉思。

  “父亲?”杨勇再唤一声,杨坚才回过神来 ,“我刚才在想事情。你说吧。”杨勇还是一脸疑惑,“父亲,皇帝退位,太子登基。何况如今我们在全国各地,四个弟弟也在京外为官,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您至于这么担心么?”

  杨坚听到儿子的话,更加郁闷。他回过头决定提点一下这位长子,“你说的没错,皇帝确实是退位了。可是你们别忘了现在这位太上皇依旧把持皇权不放,没人知道这位残暴的太上皇在想什么。为了修那座豪华的天台宫可是死了不少老百姓的,就算是我也不知道太上皇还想干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小心,因为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有危险。我们要早做准备。”

  “报!”衙差风风火火前来报告,“启禀杨大人,朝廷巡视大使到,现在正堂等候宣旨。”听到这里杨坚有种非常不祥的预感,“传令迎接。勇儿就在这里主持,万事小心。”

  暂不说杨勇继续监督各项事务的贯彻执行,单说亳州总管府正堂。一身官袍的杨坚送走了巡查使,看到皇帝上谕是这样写的:

1.判决罪犯必须依照《制诏》、《北周大律》和《北周令》以及《刑书要制》这几部法律来办;

2.母族服丧期满,听任再婚;

3.以杖责处罚罪犯也必须依照法律;

4.郡县内出现盗贼没能擒获的,即刻上报;

5.孝子孝孙义夫节妇,应当在家乡予以表彰,有才的应该立即举荐;

6.凡是从前效命官场为国出力的人,有文武之才而名望地位不高以致于隐居民间的,地方官应当访求并上报名单;

7.七品以上官员已经下诏录用,八品下及品外官员如想入仕,皆听任参加预选,降两级授予官职;

8.州举荐高才博学之人为秀才、郡举荐通经高行者为孝廉:上等州郡每年举荐一人,下等州郡每三年举荐一人;

9.年龄七十以上,依规授予官职凡是鳏寡穷困难以自理者,地方官应当一律予以赈济。

  说实在的,杨坚看到上谕感觉皇帝虽然残暴但是不糊涂。因为以上九条都是惠民政策,不算很残暴。可是再想想长安城那些惨死在“天杖”之下的同僚,杨坚怎么也不会认为这份上谕是皇帝亲笔或者出自本意。因为,他认为宇文赟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随着另一道征杨坚入朝的上谕下达,杨坚更加害怕。他立刻宣布自己得了重病,顺便写了一道奏折申报长安。

  这时宇文赟最亲近的大臣都是官场新秀,没什么政治势力和后台的。而在宇文赟的亲信心腹中,最信任的还是刘舫、郑译二人。前文说过,他们是杨坚的太学同学,与杨坚私交不浅。

  随着大象二年进入五月,好酒色的宇文赟在天台宫病危。时任御正下大夫刘舫、内史上大夫郑译以皇帝名义再发矫诏宣杨坚尽快“回京侍疾”。

  恐惧的杨坚不得不带着独孤伽罗和杨勇从亳州返回长安,并且召回了在其他地方为官的杨广、杨秀、杨俊、杨谅。因为杨坚知道出大事了。

  长安·天台宫·天德殿。到了五月的二十四日,宇文赟已经口不能言,进入弥留之际。刘舫和郑译入宫承受遗诏,他们在宇文赟口不能言的时候溜出宫门,背着太上皇商量。

  刘舫说:“隋国公已经回到长安,我看是时候矫诏了。这个辅政大臣还得让他来当,毕竟皇帝年幼才八岁,不能亲政。”郑译深以为然,并且提出二人分掌军政大权架空杨坚的主张,因此可以给杨坚一个天官大冢宰做,他俩分任大司马和大司农。

商议定了,于是伪造的遗诏也就新鲜出炉。接着杨坚也就被宣召到天台宫。

  当着两位老同学说起辅政大臣由杨坚担任的时候,杨坚说道:“辅佐幼帝的重任我干不来,你们还是换人比较好。何况矫诏风险实在太大……”看到杨坚犹豫不决,这二位坐不住了。根本就淡定不了,因为矫诏,尤其是矫皇帝遗诏那是灭九族的重罪!这个风险他俩始终担着,一旦杨坚真的坚决不干,如何收场?!

  而杨坚则是心怀恐惧,毕竟天杖还是有不小的震慑力的。杨坚害怕这是刘、郑配合太上皇的一场政变,因此不敢答应。因为目前情况不明。

  “你要是不干,那我自己就干了。”刘舫急中生智说了这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杨坚闻言知道这不是政变。相反,宇文赟恐怕真的不行了。于是表态同意担任辅政大臣之职。

  当夜,宇文赟驾崩,年二十二岁。杨坚正式为宇文赟发丧,谥号“孝宣皇帝”,葬在定陵(北周)。

    随着宇文衍的名义上的亲政,杨坚就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因此他先去拜访庾季才和李德林,请他们帮忙出主意。因为“天官大冢宰”那是温柔一刀。

  大才子庾季才听罢杨坚来意,笑着说道:“隋公,这有何难?欲破解这温柔一刀易如反掌。”杨坚随即出言问道:“那么,计将安出?”

  庾季才喝了口茶,略加思索。他站起来看着杨坚,道:“隋公不知秦汉、魏晋故事么?当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被刘裕废掉的时候,五胡乱华也就开始了。然而上百年间纷纷扰扰的朝代变迁都是以胡人之法为法,对吗?别的不说,就说这‘六官’制度,不就是鲜卑人搞的那一套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跳出这个制度,恢复汉魏旧制。也就是说您为什么不能自任大丞相、假节钺总督内外诸军事呢?至于九锡、仪仗后面再说。当务之急是把朝局牢牢抓在隋公您的手里啊!”

  杨坚听罢茅塞顿开,于是起身作了个长揖:“先生之言,令坚如拨云见日。然而刘舫、郑译矫诏有功。又该怎么做才能安顿我这俩老同学呢?”

  李德林笑了,他说:“这个不难,叫他们两个一个做天官大冢宰一个做小冢宰就行。这样一来给他一个虚名,还不会让他们翻天。岂不妙哉?”

  于是在北周静帝宇文衍亲政大典那天,刘舫和郑译深深感到自己非常的蠢,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砸得还挺狠,至于向杨坚报仇,想都别想。

  杨坚把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全部杀死,之后把北周皇族诛杀殆尽。他杨坚现在是堂堂北周杨太后的父亲,皇太后之父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相州总管尉迟迥、陨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在杨坚就任大丞相总督内外诸军事、假节钺后起兵反。申国公、太师李穆的表态是支持杨坚的,因此北周政府一大批元老重臣都站在杨坚一方。

  大将军韦孝宽奉命出征,就用了三个月就镇压了三总管叛乱。尉迟迥、王谦相继兵败自杀,而司马消难则投降北周讨伐军。

  至此,时机已到。杨坚再也等不住了,他不愿意再搞“君明臣贤”那套把戏。于是在大定元年,他发动政变威逼小皇帝宇文衍下诏禅位,改国号“隋”。其实,原先杨忠、杨坚父子在西魏北周的封号是“随”,但是杨坚登基的时候认为走之旁不吉利,因此改为“隋”,这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开国继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北周废帝宇文衍给毒死,年仅九岁。然后把这个小孩子皇帝葬在北周帝王陵寝中的恭陵。至于那份禅位诏书,是这样写的: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通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机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河洛出祥瑞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烟云改色,笙簧变音,狱讼咸归,讴歌尽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贞明,故以大称为王,照临下士。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衹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从此,短暂而辉煌的大隋帝国正式开篇。那么会有什么样的新气象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