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孔门十哲谱(四)

随笔||孔门十哲谱(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咬文嚼字读《论语》随笔系列,走心奉献!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论语》之《先进篇》载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其中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出类拔萃的共有十人,被后人称为“孔门十哲”。文学先进的代表是子游、子夏。


《后生可畏 》

文/黎峰

      孔门十哲中,子游(言偃)和子夏(卜商)列文学科前茅。当时所指的文学,大约是指古代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书》、《易》等。孔门十哲的说法产生时,子游、子夏还是十六、七岁少年,刚过孔子所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的及格线,相当于今天的高中学生。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具备很高的学习天分和资质,经孔子的调教,很快成为儒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共同推动,为儒学的发展壮大和传承不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语》中子游从“问孝”出场。作为孔门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子游辞亲远游,在当时并不符合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标准,所以子游首先要问孝。孔子安慰他:“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见《为政》篇)这一番话,安顿住了子游,从此他专心致学,精进日臻,终成大器,被后世誉为“南方夫子”、“北学中国,南方一人”。  

    《论语》中子游出场7次,话虽不多,却有足够的分量。《里仁》篇载,子游认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强调事君交友之道贵在忠恕,而不拘泥于形式,这与子贡问友时孔子的回答是对应统一的,孔子也认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但在学术之道的看法上,子游没有子夏深刻,子游认为学术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子夏则强调打底牢基,子游希望能直接抵达本质,提高效率,子夏则认为学无定律,万事皆学,不能择学而学。(《子张》篇载: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僻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是把握“度”比较好的代表,他说“丧致乎哀而止,”又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这也符合孔子与子贡谈到的子张和子夏“过犹不及”的情况,同时孔子还说过子张偏激(可能正因子张失度,故也未进入十哲之列)。子游的为人为学,都有很强的选择性。  

      子游做过鲁国武城县县长。孔子交待他注意发现人才。子游可能是标准的问题,只向老师推荐了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理由是他“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看来子游欣赏的是中规中矩、洁身自好的人。他在县长任上极力推行孔子的礼乐教化主张,《阳货》篇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小题大作了吧?治理这个小地方,用得着教育吗?)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教育总是有用途的。)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在子游这样较真的学生面前是不能乱开玩笑的。)  

      如果说是子游把儒家文化推向了更大的空间,实现了儒学的异地生根,那么子夏则是把儒家文化思想推向了更远的时间,实践了儒学的因学而昌和传宗接代,两个少年英才妙手空空就实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启承转合。  

      子夏的身上闪烁着学者的光芒和智慧。《学而》篇载他的首发之声就不同凡响,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等于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献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他认为这是来自于学习的力量,其说话的逻辑和智慧,颇有孔子之风,可以看出他的起点很高。一次,他问老师:“《诗经》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绘事后素,”(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马上说道:“这是不是比喻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大惊:“子夏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这可以看出子夏学习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夏的学习观点还有:“日知无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最不同凡响的是,子夏提出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孔门弟子之有著作传世者,以子夏为最多。《论语》的流行,主要是子夏的功劳。孔子逝后,子夏去鲁至魏行教于西河,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有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商鞅、荀子、李斯、韩非等,英杰辈出,西河学派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  

      子夏尤重君子之德,讲究择人而交,但不能降低标准、放弃原则。“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小人之过必也文。”“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孔子也曾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见《雍也》篇)他曾借司马牛怨无兄弟来表达交友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见《颜渊》篇)

      子夏曾做莒父的县长。孔子对这个爱徒殷殷教导:“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见《子路》篇)子夏也是很知师的,当樊迟问仁,孔子讲“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解而问子夏,子夏用舜举皋陶、汤举伊尹的例子教樊迟,起到了关键的传递作用。

      读《论语》品十哲,可以有多种排序,若从孔子看,颜回第一,依次为子贡、冉雍、闵子骞、子夏、子路、子游、冉求、冉伯牛、宰我;若依个人品鉴观点,子夏第一,依次为子路、子贡、颜回、冉求、冉雍、子游、宰我、闵子骞、冉伯牛。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孔门十哲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