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性能指标

如果要做性能优化,必须要先了解当前系统的状况才能作出进一步的决策。这里记录一下系统优化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用整体超时率低于1/万(4个9的保障)。超时率=超时请求量/请求总量。 可定义RT大于500ms的请求算超时。此时,摸清超时率高以及请求量有一定规模的接口并优化掉获得的收益最大。

        第二阶段,超时率高于1/万的接口数。第一阶段是比较粗粒度的,在第二阶段就要让每个接口超时率低于1/万(或者说超时率超过1/万的接口越少越好)。

第三阶段,找出请求量大的接口,关注这些接口的具体RT。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QPS少的时候接口RT很小(50ms)。一旦QPS翻倍,RT翻得更快,结果拖垮了整个系统(原因是redis链接池不够用所以接口RT延长)。所以我们要时常压一压关键接口,确保其RT波动不大。

最后,需要注意,部分接口确实耗时且没有好的方案优化,则我们需要标记出来。在应用层面做层隔离保护,使慢调用、快调用分两个优先级处理队列。同样,如果要优化接口的错误率也可按这个思路,先把应用整体错误率降下来,再保证错误率超过1/万的接口数尽可能的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开发,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