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生日白天的10个琐碎思考

和三个朋友的闲聊,激发了27岁生日的当天的10个思考,从今天遇到的一个小朋友开始:


(1)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拿着iPad Mini,要用英文做PPT。

7岁的数字原住民,在他们27岁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我们快50了,我们在做什么?

PPT只是形式,利用新的工具去具象和表达思维,是一个进化的必然趋势。


(2)用更为便宜的硬件,加上能够释放人类智慧劳力的算力,是完成“用小白替代Pilot”的必然过程。

原先,军方驾驶飞机,是昂贵硬件+蹩脚软件+牛逼驾驶员

现在,无人机,是便宜硬件+智能计算+小白用户

这是创新。


(3)China as Innovation Center vs Application Center?

每当问起,最近什么热?出海?但是这波出海的趋势,是否只是产能的释放?

投放就是给Facebook和Google打工,应用分发的商业模式也不新鲜。

这里面,真正的创新点在哪里?


(4)“高速公路”

如果我在北京和天津花大价钱造一条高速公路,我不收费,于是,老百姓觉得我很有价值。我和投资人说,我是流量入口,我的商业模式是,建造无数个休息站,通过卖零食赚钱。

这是去年前年某一波互联网公司的基本思路。ridiculous


(5)如何建立真正壁垒?

为什么Wikipedia,Quora这些公司的存在,是无法快速用金钱去overwhelm的。

如今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思考属于自己的“wikipedia strategy”


(6)互联网创业泡沫的供给侧改革

数据如何来重新组织供给?互联网创业是不是也到了供给侧改革的关头?

其实我们要的不过是一个更好的旅行服务包,吃喝服务包,等等

但是信息流不该只是去把用户用补贴的形式搬来搬去,而是应该用信息流去组织生产出人们更喜欢的产品。这个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7)如何找到事物的B面?

都说健身是逆人性,人类是懒惰的。

但是,从主流健身app里看出的结果是,尽管一半的人是不练的,但是练习的另一半非常活跃。


(8)请问,这几十年的中国商战,我们到底总结出了什么?

美国的商战和日本的商战总结了大量商学院在用的战略框架和精益生产等理论。

这几十年中国的商战,到了如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商战,我们的商学院总结出了什么?

难道,最后只剩下“只要我融更多钱,就能战胜对手”的粗暴逻辑吗。。。


(9)我们的协同为何走向集权?

逻辑思维关于甲午战争的案例,从清朝到民国到现在的王朝更替,一个山东巡抚都不肯帮李鸿章,到了白崇禧和蒋介石傲娇,到了最后只能靠中央集权来完成协作?

我们的自发协同如何形成?

VC同行的见面,是不是少点打听,多点切磋,共享思考过程,其实是最强的协作体系。


(10)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利点?做时间的朋友。

在整个市场是被overdoze的时候,我们只相信1+1的加法了,但是overdoze的时候,加法不管用的,不会带来更大的体验快感。

如同业内大佬的提倡,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利点,只有复利才是时间的朋友。

现在大部分创业公司,不断烧钱的,不能有核心能力积累的,时间都是他的敌人。


最后,回到这个微小的话题上,什么是一个VC的战斗力?创新,壁垒,协同,寻B,时间?

白天结束。

---

晚上,干杯。

你可能感兴趣的:(27岁生日白天的10个琐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