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任务:深刻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
本节知识要点:新闻价值
本节讲义: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由来
【背景知识,结合新闻史,了解】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化报纸大量流行的时期提出来的。19世纪30年代,处于自由发展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报刊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就是大众化报纸即商业性报纸的兴起,并且逐渐代替了政党报纸的主导地位,成为资本主义报纸的主流。大众化报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确立而出现的商业性报纸,它以平民为读者对象,价值低廉,新闻简短,文字通俗,销售方便,因此又被称为廉价报纸、“一分钱报纸”、“便士报”。大众化报纸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强调它是“独立舆论”。
2.强调“面向普通人”,以市民为读者对象。
3.追求趣味性,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题材。
4.价格低廉,用一便士一份零售的方法代替全年订阅,大幅刊登广告。
5.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而不是以评论为主,“观点纸”变成了“新闻纸”;在新闻写作上也力求轻松活泼,机智幽默.简沽明快。
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普遍确立,资本主义使报纸成为资本主义的企业。报纸和其他商品一样,私人所有,私人经营,可买可卖,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通过办报获得利润,是报纸经营者的直接目的。报纸只有赢利才能生存。
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理论正是在新闻商品化这一客观过程中产生的。
第二节 新闻价值借用了哲学涵义上的“价值”概念
如果用哲学术语来表达的话.则是“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或作用”。客体的这种功能或作用,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赋予的。
“价值”所作的简要分析,我们对价值的含义可作如以下概括:价值是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它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产物;价值是由价值源(客体的特性)、价值观、价值的实现(人们的社会实践)这三种内涵所组成的一个多义性概念。
第三节 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价值概念的争论
一、引起争论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人们往往只强调了新闻价值的某一种内涵;
其次,由于新闻价值是一个多义性的复杂概念,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它进行语义界说的困难。
二、对各类不同新闻价值概念的评介
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的认识,大体可分以下四种类型。
1.素质说:
认为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这些“特殊素质”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大小。因而新闻价值与记者评判新闻事实的标准无关。
2.标准说:
认为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衡量新闻的尺度和标准。
3.效果说:
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作用和效果。
4.功能说:
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引起社会效果的功能。
以上四种对新闻价值概念的不同解释,是目前流行的有关新闻价值定义的解释。
第四节 新闻价值定义探析
【重点知识点,新闻价值的定义和内容,重点掌握】
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即 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是: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需要,这是由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以下我们将对这四种需要作一番简要的阐释。
一、知晓需要
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能否满足人们的知晓需要,这是记者衡量评价新闻事实的首要标准,也是受众衡量评价新闻事实的首要依据。
二、认识需要
人们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掌握新知识,了解新事物,这是人们的认识需要。
三、教育需要
人们不仅希望从新闻中了解新事物,获取新知识,而且还希望从新闻中受到教育,获得鼓舞,引起警醒。
四、审美需要
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新闻事实,也具有新闻价值。除了美丽的自然景物、优秀的文化艺术,能满足陶冶人们情操,引起人们审美兴趣的需要外,人们还可以从先进的新闻人物身上,或典型的新闻事件上获得审美价值。总之,审美需要,是人们普遍的需要,人们希望通过新闻报道来满足这一需求。人们通过接收具有审美价值的新闻,来寻求和欣赏美的事物。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构成要素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新闻价值要素:
时新性
事件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即时间近,内容新。事件在发生的时间上越是最近发生的,新闻价值就越高;在内容上越是前所未见的,包括最新的情况、最新的问题、最新的成就等待,新闻价值也就越高。
重要性
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那些影响到多数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具有重要性,影响到的人数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大。例如,政局的变动、政治决策、战争、重大经济信息、重大的灾害、疾病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动向等等。
显著性
指事实(事件)所涉及的(著名)人物、(著名)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这一事实本身也就格外为人们所关注;同时,显著性也指某些事实极不同寻常,极好或极坏,也会特别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西方的新闻学教科书中的著名公式:名人+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
接近性
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而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地理上的接近是指事实发生的地点就在接受者的周围,由于这类事件远较距离接受者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件更会对接受者的生活产生影响,因而会比发生在遥远地方的事更为接受者所重视。心里上的接近是指某一事实会在相同“社会类型”的人中引起共同兴趣,譬如:有关失业的救济政策,失业者会比非失业者更为关注;一种长寿之道,老年人比青壮年、儿童更为关心等等。
趣味性
指事实因为新奇,为人们所未料及;或者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跌宕;或极具人情味,能在一般人日常生活所形成的情感中引起共鸣,因而这类事实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如:奇闻趣事、社会新闻等。
在上述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中,对于一个能成为新闻的事实来说,时新性是必备的,其它要素可多可少,但必须具备其中一种;所具备的要素越多,要素的程度越高,则新闻价值就越大,就越是一件特别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
丨补充概念:
什么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指的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意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7、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起源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
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挥到极致。他以金钱购买新闻,大量报道犯罪新闻与社会丑闻,大量应用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并煽动贫苦人群发动民权运动。
发展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至《纽约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纽约新闻报》。“黄孩子”是奥特考特所创作的著名连环画系列,主人公为一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到处游荡,发表观感,在当时的纽约很受欢迎。
“黄孩子”被《纽约新闻报》挖走后,普利策十分恼火,他重新聘请画家乔治·拉克斯继续在《世界报》续画“黄孩子”,并将赫斯特告上法庭。于是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借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高潮
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大胆采用粗劣的黄色新闻,销售量迅猛增加,同他们竞争的人也常常不得不采用黄色新闻。后来虽然大多数报纸克服了这种弊病,但从那时起,现代新闻业一直受到黄色新闻年代遗留下来的影响。当时典型的标题如下:《货真价实的美国飞兽和大龙》,是一条关于考古队发现化石遗骸的消息的标题。《亨利·詹姆斯新作。描写无耻犯罪行为。大作家投身于黄色小说!》是《纽约新闻报》为《金屋藏娇》一书的出版所写的标题。还有一些标题如《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是什么使他偷窃?埃德加·萨尔特斯关于纽约生活的写真》、《凶手投案,要求处以绞刑。触目惊心的供词》、以及《年轻姑娘为何自杀》和《为了爱情女人怪事多》等都是轰动性的。后来,在美西战争中,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更是尽其大肆渲染之能事,煽动战争情绪,以至于美西战争被称为“赫斯特的战争”。
在《纽约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以及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埃莫里曾评价:“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是黄色新闻进入高潮的开始。在战争打响之前,普利策和赫斯特竭尽所能鼓吹战争,大量刊登西班牙在古巴暴行的报道和图片,激发群众对西班牙的不满。1898年2月15日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纽约新闻报》在事先未作任何调查的情况下断言是西班牙人所为,并在报纸上公开悬赏五万美金征求犯罪证据,此举引起各报效仿,美国国内人声沸腾,要求政府宣战。4月29日,美国终于对西班牙宣战。战争一开始,赫斯特即特派数艘汽艇和拖船,率领20余名记者到战地采访,《纽约新闻报》销量由100万份迅速增至150万份。
尽管如此,美国仍有不少报纸坚决抵制黄色新闻的泛滥,主张维持严肃的风格,如《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
1901年,赫斯特因支持落选总统的共和党领袖白里安而公然在《纽约新闻报》上煽动刺杀总统麦金莱。同年9月,麦金莱遇刺身亡,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这份《纽约新闻报》。赫斯特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纽约新闻报》销量大跌。1906年,赫斯特不得不将《纽约新闻报》解散,创办新的《美国人报》。
大众化报刊(popular news paper)又名廉价报刊(cheap news paper),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读者对象较政党报刊更大众化及售价低廉而得名。
其内容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为主,一般分为多个不同版块分别刊登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房产、美食、汽车、教育、数码等信息;专业性不强,内容一般浅显易懂,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价格一般不高,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
其价格一般定位于5 角至两元,依照版面多少和印刷精美程度而不同。价格策略是不求在零售或订阅价格上收回成本,以低廉的价格尽可能大的扩大发行量,然后再把大批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有一些品种的大众化报刊实现了免费发放,这也是以尽量扩大发行,以换取广告为盈利手段。
政党报刊(partisan press),指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在各国相继出现的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报纸。政党报刊在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党资助,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从西方报业的进程来看,政党报刊是继官报时期和政论报刊时期后出现的第三个阶段,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兴起,政党报刊逐渐被商业报刊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