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城市文明——管理和素质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城市文明——管理和素质_第1张图片
云风景拍摄

爱旅游的人都必须有一颗包容豁达的心。

我爱旅游,却不喜欢跟团走。自己安排行程,查资料,看地图,定酒店,定车票……这些都安排妥帖后,你就会对将要到达的目的地有份熟悉感和安全感。即使旅途中出现了问题也不会措手不及,因慌乱影响旅游的心情。

旅游时如果方便选择公共交通,我都会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只有公共交通才能让你真正地融入,真实地发现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四川的安逸和舒适让你身处闷热的空气中也无法不喜欢。大山合围的盆地,造就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未入川之前,我对四川之旅最担心的就是行,所以我尽量选择高铁出行。如此我对四川的高效出行和无缝连接才有了切身体会。去青城山、都江堰和乐山、峨眉山都是乘坐高铁。舒适,安全,高效,很多本地人短途旅行也是选择高铁,而且从高铁站到景区都有公交相通。整个旅行过程都能感受到四川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让你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家一样的踏实感觉。这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负责和细致。另外,无论在四川哪里旅游,他们都习惯明码标价,这样你会买的放心,吃的踏实。一串祈福的手串在峨眉山下和峨眉山金顶是同样的标价。半山简易的饭店两碗普通的炒饭也会先给你看菜单,由你安心选择,不用担心被宰。事情虽小,却关乎每个旅行者的感受。就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近些年来四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是管理者的成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

最近,总能在网上看到对东北旅游环境的吐槽。做为一个东北人心里真的不是滋味。真的是东北人素质差吗?我绝对不认同。还是从我常选择的公共交通说起。公交司机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的素质。儿子小学毕业时,我第一次带他出门旅行。因为那时手机还没有这么先进,又缺乏经验,所以选择公共交通时就会偶尔出问题。那次去798艺术区按计划选择公交出行,因为对北京的公交不太熟悉,结果上了反方向的车。因为心里没底上车就问司机是不是去798的车,结果司机很不耐烦地要我去后面买票,我只好努力挤过装饺子一样的人墙,找到售票员。还好售票员态度好,告知我坐反了,到站后下车去对面坐车就行。就在此时,车已到站,我无暇和售票员道谢,不顾形象地冲独自待在前面的儿子大声喊下车。下车之后一眼看见儿子也站在车站,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这是我最后怕的一次公交之行。如果儿子没下车我该怎么办!那是首都北京,不是他熟识的小县城啊!可以说我在北京的公交出行都是比较失望的。公交司机的态度让我对北京的亲切感减低了许多,那时奥运会才结束两三年。是不是外国人不坐公交,是不是他们认为选择公交旅行的外地人都是坐不起其他高级交通工具还要来北京的乡下人呢?总之,自此以后,我不再想感受北京的公交之旅了。

四川的旅游交通管理挺好,是不是司机的素质就都高呢?我不能苟同。爬完峨眉山后,按行程第二天中午去市内的大佛院参观。因为之前做计划时知道有公交,就决定坐公交车去。充满期待地等到极有特色的仿古公交车时,心里异常惊喜。上车发现一个乘客也没有,客气地问司机到大佛禅院在哪一站下车。他嘟囔了一句,因为方言太重,我没有听清,就又客气地追问。结果他异常烦躁地说你听不懂吗!这句话倒是有些普通话的感觉,听懂了,我却失去了再问的勇气,只好和儿子闷坐在车上,无心看景。因一路无人上车,看到有大佛禅院字样的车站名,赶紧下了车。我们是从西门下的车,结果得绕到东门才能进去参观。无奈,我们在大太阳底下,在无人的街上走了半个多小时,几近中暑,才到了目的地。儿子没了游览的兴致,埋怨我干嘛来这个没多少人参观的大佛禅院,但是我却没有后悔。大佛禅院是真的大!我既然是来修心的,就应该看淡一些事,不是吗?

说了这么多,应该言归正传,说说我们东北的公交司机了。春节过后,趁着哈尔滨冰雪节还没结束,我和儿子坐着高铁来到了冰城哈尔滨。因为网上查资料说有旅游巴士到哈尔滨大剧院和冰雪大世界,我又习惯性地选择了公交出行。跟着儿子左转右绕,好不容易找到了近在咫尺的旅游巴士站,却不见巴士的影儿,只好询问本地人。可是他们也不太清楚。看见旁边停着一辆双层巴士,就抱着一线希望,去问司机师傅。司机师傅说旅游巴士整点发车,中午12点的才走,如果要坐得等一个小时。我接着试探地问他这趟车到不到大剧院。他耐心地告知我不能直接到,要步行一段时间。我和儿子犹豫讨论后决定坐这趟公交车去,不等旅游巴士了。因为儿子要去上层看风景,我怕错过了下车,再次询问司机我应该在哪一站下车。司机师傅仍旧很耐心地告知我终点站下车即可。因为沟通顺利,虽然没按计划出行,我和儿子坐在车上一路看着风景,心情也格外好。

东北人天性爱管闲事,到终点站时,我和儿子还没意识到,旁边下车的大妹子主动热情地提醒我们说终点站已经到了,该下车了。而且和朋友或者亲人聊了一路的她还不忘问一句你们也是来看房的吗?我微笑着没有做解释。大冬天,坐公交车去参观大剧院的也许只有我们娘俩了。

哈尔滨人除了热情,也有温文尔雅的一面。来哈尔滨的人都熟知大列巴,而且都会买个大列巴当做特产拿回家赠送亲友。儿子对大列巴不感兴趣,却吃好了中央大街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现烤的面包。儿子很擅长自己发现美食,他见有人在店外的窗前排队,就认定那里面卖的一定是美食。果不其然,面包看着外形普通,长方体,味道却出奇地好,外皮松脆,里面软糯香甜。儿子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面包了。而且面包价廉物美,二十公分长,十公分宽高只卖八元钱。最让我生好感的是卖面包的人。他虽然看着六十岁上下,却精神矍铄。一身西式糕点师的装扮,干净利落,头戴贝雷帽,笑容和蔼亲切,语音恰当,语气温和,看他从容不迫地装面包,收钱找钱都是一种精神享受。他不像是面包师,更像一位艺术家,或者是老师。

说过哈尔滨人的热情,就该吐槽一下哈尔滨的旅游管理了,这点和四川真的没法比。

之前说过的旅游巴士虽然有,却一个小时才一趟,别说是赶时间的游客,就是当地人也不可能有耐性等。我和儿子游览完大剧院,又是眼看着公交车开过,没有及时赶上。在冷风中的站点耐心等了接近半小时也没见到车影,因为着急去冰雪大世界只好放弃公交,直接在网上叫了出租车。大剧院好美,来大剧院却太难了!还好,我们是有勇气来的旅行者。

中央大街很热闹,繁华,商品琳琅满目。可是同样的东西,价钱却相差悬殊。第一次来中央大街,儿子要吃糖梨膏。问了十元一串,以为在中央大街都是这价钱就买了,结果没走几步,发现前面竟然有五元一串的,大小一样。心里立刻有了不爽,看来只有货比三家才能掏钱买东西了。旅游者本来时间就紧,没有逛市场的悠闲。如此一折腾,即便错过了美食美物也没时间回去购买了。即便买了也会在心里嘀咕我是不是又挨宰了。如此,商业信誉就会在旅游者的口头传播中越来越低。

根据我的旅行经验(虽然有些片面),一个地域或者城市的旅游文明程度和管理有关,和个人素质无关。做为一个爱东北这块土地的东北人希望将来东北人不再为东北的管理失责背黑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城市文明——管理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