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接收串口数据接收处理(校验数据完整性)缓存处理

C#代码基本如下:

private List buffer = new List(4096);  
void comm_DataReceived(object sender, SerialDataReceivedEventArgs e)
{
    if (Closing) return;// 如果正在关闭,忽略操作,直接返回,尽快的完成串口监听线程的一次循环
    try
    {
        Listening = true;// 设置标记,说明我已经开始处理数据,一会儿要使用系统UI的。
        int n = comm.BytesToRead;// 先记录下来,避免某种原因,人为的原因,操作几次之间时间长,缓存不一致
        byte[] buf = new byte[n];// 声明一个临时数组存储当前来的串口数据
        received_count += n;// 增加接收计数
        comm.Read(buf, 0, n);// 读取缓冲数据
      /
        // <协议解析>
        bool data_1_catched = false;// 缓存记录数据是否捕获到
        // 缓存数据
        buffer.AddRange(buf);
        // 完整性判断
        while (buffer.Count >= 4)// 至少要包含头(2字节)+长度(1字节)+校验(1字节)
        {
            // 请不要担心使用>=,因为>=已经和>,<,=一样,是独立操作符,并不是解析成>和=2个符号
            // 查找数据头
            if (buffer[0] == 0xAA && buffer[1] == 0x44)
            {
                // 探测缓存数据是否有一条数据的字节,如果不够,就不用费劲的做其他验证了
                // 前面已经限定了剩余长度>=4,那我们这里一定能访问到buffer[2]这个长度
                int len = buffer[2];// 数据长度
                // 数据完整判断第一步,长度是否足够
                // len是数据段长度,4个字节是while行注释的3部分长度
                if (buffer.Count < len + 4) break;// 数据不够的时候什么都不做
                    // 这里确保数据长度足够,数据头标志找到,我们开始计算校验
                    // 校验数据,确认数据正确
                    //异或校验,逐个字节异或得到校验码
                    byte checksum = 0;
                    for (int i = 0; i < len + 3; i++)// len+3表示校验之前的位置
                    {
                        checksum ^= buffer[i];
                    }
                    if (checksum != buffer[len + 3]) // 如果数据校验失败,丢弃这一包数据
                    {
                        buffer.RemoveRange(0, len + 4);// 从缓存中删除错误数据
                        continue;// 继续下一次循环
                    }
                    // 至此,已经被找到了一条完整数据。我们将数据直接分析,或是缓存起来一起分析
                    // 我们这里采用的办法是缓存一次,好处就是如果你某种原因,数据堆积在缓存buffer中
                    // 已经很多了,那你需要循环的找到最后一组,只分析最新数据,过往数据你已经处理不及时
                    // 了,就不要浪费更多时间了,这也是考虑到系统负载能够降低。
                    buffer.CopyTo(0, binary_data_1, 0, len + 4);// 复制一条完整数据到具体的数据缓存
                    data_1_catched = true;
                    buffer.RemoveRange(0, len + 4);// 正确分析一条数据,从缓存中移除数据。
                }
                else
                {
                    // 这里是很重要的,如果数据开始不是头,则删除数据
                    buffer.RemoveAt(0);
                }
            }
            // 分析数据
            if (data_1_catched)
            {
                // 我们的数据都是定好格式的,所以当我们找到分析出的数据1,就知道固定位置一定是这些数据,我们只要显示就可以了
                string data = binary_data_1[3].ToString("X2") + " " + binary_data_1[4].ToString("X2") + " " +
                binary_data_1[5].ToString("X2") + " " + binary_data_1[6].ToString("X2") + " " +
                binary_data_1[7].ToString("X2");
                // 更新界面
                this.Invoke((EventHandler)(delegate { txData.Text = data; }));
            }
            // 如果需要别的协议,只要扩展这个data_n_catched就可以了。往往我们协议多的情况下,还会包含数据编号,给来的数据进行
            // 编号,协议优化后就是: 头+编号+长度+数据+校验
            // 
                /
            builder.Clear();// 清除字符串构造器的内容
            // 因为要访问ui资源,所以需要使用invoke方式同步ui。
            this.Invoke((EventHandler)(delegate
            {
                // 判断是否是显示为16禁止
                if (checkBoxHexView.Checked)
                {
                    // 依次的拼接出16进制字符串
                    foreach (byte b in buf)
                    {
                        builder.Append(b.ToString("X2") + " ");
                    }
                }
                else
                {
                    // 直接按ASCII规则转换成字符串
                    builder.Append(Encoding.ASCII.GetString(buf));
                }
                // 追加的形式添加到文本框末端,并滚动到最后。
                this.txGet.AppendText(builder.ToString());
                // 修改接收计数
                labelGetCount.Text = "Get:" + received_count.ToString();
            }));
        }
        finally
        {
            Listening = false;// 我用完了,ui可以关闭串口了。
        }
    }
}

串口通信之数据发送分析

这里的“数据接收”特指下位机发送给上位机的数据。其“时机”有两种方式:1>上位机请求下位机数据时,下位机被动“数据发送”给上位机;2>下位机主动“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下面分析这两种方式应用场合。

方式1>

的实现方式有两种,a>在上位机界面,用户主动触发发送请求命令,如点击按钮;b>上位机定时发送请求命令。有下列情形之一,使用方式1>:

a>     使用方式2>数据发送频率过快,导致串口缓冲器压力过大;或没必要使用2>方式过频繁更新上位机数据。

b>     一台上位机挂载多个下位机,而且是单工串口通信,导致下位机无法掌控发送时机,所以必须上位机控制发送进度,采用请求下位机A数据,阻塞等待下位机A返回数据,然后请求下位机B数据······

方式2>

实现方式有a>下位机数据改变时,主动发送数据给上位机;b>如果下位机是由控制板和采集器组成,而控制板可以控制定时,可以由下位机定时给上位机发送数据。有下列情形之一,使用方式2>:

a>     下位机数据更改频率较慢,而采用上位机定时请求定时过快数据浪费,定时过慢数据更新很不及时,所有采用下位机数据变化时主动上传数据。

情形一:

       下位机数据有时1秒钟变化2-5次,有时5分钟变化一次。使用下位机数据改变时发送。

情形二:

       下位机数据有时1秒钟变化20次。如果a>过快更新导致串口和上位机UI刷新压力;b>数据发送不是变化累计而是完整数据,使用上位机定时请求。

情形三:

       上位机无法控制进度,容易导致串口压力过大等问题,请使用上位机定时请求或者用户触发时再请求。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fyhui/archive/2012/04/30/247733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