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大众的才有生命力

      春晚对于我们,曾经是一道渴望已久的文化盛宴,看了今年期盼明年。而今却成了一盘味同爵蜡的应景菜,有它过年没它过年年年失望年年看。

        戏曲对于我们,曾经是没落腐朽的代名词,几个人穿着戏装,扮着花脸,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啰嗦个没完。如今却越来越觉得有韵味,除了过去黄梅戏听着顺耳,吕剧听着亲切,现在也喜欢听京剧了,就是那河南梆子、陕西秦腔也远比周杰棍的三截伦、费翔的一把火有感染力。

        这种现象,一是说明自己老了,对那些肤浅的、喧闹的、刺激的东西不感兴趣了;二是说明自己在文化上属于后知后觉,醒悟觉悟的晚。好在总比愚钝到死不觉悟强得多。

        今晚的春晚,照例没有看完,看了几个节目就厌烦的要命,生搬硬凑,矫揉造作,空洞喧哗。说雅,没有半点雅趣;说俗,俗的并不入流。还不如看场东北二人转有意思,或者听几个三流相声演员耍贫嘴,也比这春晚有意思。

        昨晚看戏曲春晚却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才是有滋有味的文化盛宴,哪一出都远胜春晚节目。能引起心和大脑共鸣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我们的戏曲传承了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期间积攒融入了多少瑰宝和心血啊。无论国粹还是地方戏曲,没有几年扎扎实实地学习实践,是绝不会走进殿堂的。而所谓流行歌曲时髦艺术是什么玩意?只要爹娘生付好嗓子,就能凭一星半点天赋登台亮相,被一群年少轻狂追捧,过不了多久就成了“烂地瓜”。

        现在看来,民族的、大众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化,它的生命力、感染力久经不衰,历久弥鲜。就像这戏曲,二十岁时不屑,三十岁时不睬,四十岁时顾不上,但五十、六十时却会深深地被打动、被吸引,觉得这才是有滋有味的精神食粮。

        春晚该退出历史舞台了。(2018.2.18)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族的大众的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