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何以不拜|钟毓

从“酒以成礼,不敢不拜”看魏晋人物和语言的瑰奇之美。


21.2 何以不拜|钟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世说新语·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钟毓,字稚叔。

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十四岁时起家任散骑侍郎。

01 谈笑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

太和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围祁山。

魏明帝曹睿想要亲自率兵讨伐。

钟毓上疏:

陛下应重视在朝堂上战胜敌人,战功应注重在军营之内建立,国君虽然不离开宫殿,却能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陛下应该镇守京师,以作为在各个方向上气势的源泉。如果您亲自率领大军西征,对壮大前线军威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因此所消耗的资源钱财,也比原本的要大得多。而且在炎热的暑期用兵,一向为人所慎重考虑的,现在并不是陛下万尊之躯出动的时候。

后升迁为黄门侍郎。

太和年间,由于洛阳宫殿正大兴土木,所以魏明帝曹睿以及群臣暂且居住于许昌。

许昌狭小,魏明帝在城南以毡为殿,大摆宴席 设鱼龙曼延之戏,以满足自己的起居和游玩,百姓苦不堪言。

钟毓进谏:“近年来水灾旱灾频繁,国库空虚,这类休闲的事情还是等到丰收之年再做不迟。现在应当去关内开垦荒地,让百姓们耕种。”

这些建议都被采纳实施。

正始年间,即公元240年至249年间,升迁为散骑常侍。

02 宦海浮沉,督领军事。

正始五年,大将军曹爽在炎热的夏天兴兵伐蜀。

蜀兵依险据守,大军前进不得。

曹爽想要继续增兵,这时钟毓遣使上书:

“我觉得高明的取胜之道,应该是不动刀兵;天下无敌的军队,虽然都进行征讨,但不一定非要进行战斗才能取胜。如果能够仅仅通过手持干戚舞蹈就使得苗氏臣服,或者退避三舍化解敌人的锋芒,那就用不着辛苦吴汉在江关征战,或者让韩信在井阱来往驰骋了。应该在找到合适的时机时就进军,遇到困难还能够退避,这才是自古以来征战的道理。希望您能够深思熟虑。”

后来曹爽无功而返。


21.2 何以不拜|钟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后来钟毓因为让曹爽不高兴,被贬为侍中,离开京城去魏郡当太守。

嘉平元年,高平陵事变,曹爽被杀,钟毓又被召回京师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毋丘俭、文钦起兵,钟毓持符节到扬州、豫州宣传圣意,告诫那里的百姓。

回来后,升为尚书。

甘露二年,诸葛诞起兵,大将军司马昭商议是否需要自己亲征诸葛诞。

当时吴将孙壹率众归降,群臣都认为吴国正在内乱,必不会出兵援助诸葛诞。

钟毓则以为:“应该从敌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诸葛诞以淮南之地投降吴国,孙壹虽降,但他带来的百姓还不满千人,士兵才三百而已,这对吴国来说不算什么大的损耗。如果寿春不能迅速平定,吴国内乱已经停止,怎么可能不出兵救援呢。”

司马昭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率大军开往淮南,钟毓也随军前往。

淮南平定之后,钟毓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假节。

后来又转往都督荆州军事。

03 告诫君王,先见保族。

钟毓作为钟会的亲哥哥,对自己的弟弟知根知底,曾私下告诫司马昭说:“我弟弟才智过人 但好玩弄权术,恐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

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若将来果如此,则吾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钟氏一门。”

钟毓于景元四年冬,公元263年逝世,追赠车骑将军,谥惠侯。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钟会谋反兵变被杀,钟氏依律当诛三族,司马昭依诺对已病亡的钟毓网开一面。

钟毓子钟峻、钟辿特赦,官爵如故。

钟毓任黄门侍郎,机灵敏锐。

有一次陪侍景王司马师宴饮。

当时陈群的儿子玄伯、武周的儿子元夏一同在座,他们一起嘲调钟毓。景王问:“皋繇是怎样的一个人?”

钟毓回答说:“是古代的懿德之士。”

他又回过头对玄伯、元夏说:“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其意为:君子团结却不互相勾连,合群而不互相袒护”

《三国演义》中的钟毓是钟繇的大儿子,钟会的哥哥。


图片发自App

还有一个机敏对答的故事,最早也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也是《三国演义》中唯一有关钟毓的描述,却反而成了衬托他的弟弟钟会之出彩的一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21.2 何以不拜|钟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