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源:指存储在硬盘内的数据,固定的数据,不需要计算的数据。
动态资源:指需要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操作所返回的数据,以及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经过一系列逻辑计算后返回的数据。
请求动态数据与请求静态资源的分离的必要性:
实验原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当用户访问静态资源时,让Nginx将静态资源返回给用户(以前实验做过,就不多做叙述);当用户访问动态资源时,将访问转到Tomcat应用服务器上,Tomcat将数据返回给Nginx,Nginx再返回给用户。
第一步:安装jdk和tomcat将其放至/usr/local目录下并创建软连接
[root@hang1 sbin]# cd /mnt
[root@hang1 mnt]# ls
[root@hang1 mnt]# tar zxf jdk-7u79-linux-x64.tar.gz -C /usr/local
[root@hang1 mnt]# tar zxf apache-tomcat-7.0.37.tar.gz -C /usr/local
[root@hang1 mnt]# cd /usr/local
[root@hang1 local]# ll
[root@hang1 local]# ln -s apache-tomcat-7.0.37 tomcat
第二步:.配置java的环境变量并使其生效并打开tomcat
[root@hang1 ~]# cd /usr/local
[root@hang1 local]# vim /etc/profile
编辑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7.0_79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root@hang1 local]# source /etc/profile
[root@hang1 local]# cd tomcat/
[root@hang1 bin]# ls
[root@hang1 tomcat]# cd bin/
[root@hang1 bin]# ls
[root@hang1 bin]# ./startup.sh #启动tomcat
查看端口,默认开启8080端口:
此时去浏览器访问
此时访问不到,因为openresty开启的80端口
第三步:编辑openresty的配置文件并重启服务
注意:这个实验的配置文件是在上一个实验的配置文件的基础上修改的
[root@hang1 conf]# cd /usr/local/openresty/nginx/
[root@hang1 nginx]# cd conf/
[root@hang1 conf]# ls
[root@hang1 conf]# vim nginx.conf
72 location ~ \.jsp$ {
73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74 }
[root@hang1 conf]# ../sbin/nginx -s reload
此时再去访问就可以访问到:
但这个能访问到动态的jsp效果不太明显,所以我们重新编辑测试页
第四步:重次编辑测试页
[root@hang1 ~]# vim test.jsp
[root@hang1 ~]# cat test.jsp
the time is:<%=new java.util.Date() %>
[root@hang1 ~]# mv test.jsp /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将发布文件移动到发布目录下
[root@hang1 ~]# cd /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root@hang1 ROOT]# ls
负载均衡即是代理服务器将接收的请求均衡的分发到各服务器中。
实现原理:
首先我们再开启一个tomcat服务器,这里区分一下就叫tomcat2吧,原先的叫tomcat1。将tomcat1上的项目,拷贝到tomcat2上,稍微修改下页面上的文字以便等下区分我们的请求被分发到了哪个tomcat上。
第一步:重新开一台虚拟机,将1中的jdk和tomcat发送到2上,并配置2的实验环境
[root@hang1 local]# scp -r apache-tomcat-7.0.37 jdk1.7.0_79 hang2:/usr/local/
为了放心,查看:
依旧和1上面一样的操作:配置环境变量,创建软连接
[root@hang2 local]# vim /etc/profile
[root@hang2 local]# tail -n 3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7.0_79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root@hang2 local]# ln -s apache-tomcat-7.0.37 tomcat
[root@hang2 local]# source /etc/profile
第二步:在1中编辑openresty中配置文件中的内容并检测是否有错
[root@hang1 local]# cd /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
[root@hang1 conf]# vim nginx.conf
17 http {
18 upstream tomcat{
19 server 172.25.11.1:8080; #后端服务器1
20 server 172.25.11.2:8080; #后端服务器2
21 }
22 include mime.types;
23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73 location ~ \.jsp$ {
74 proxy_pass http://tomcat; #使其访问tomcat
75 }
注意:这一块为了实验效果,将不需要的代码条注释掉:
你可以在这一块之后就重启openrest的nginx服务,也可以后面重启,我是后面重启的~~~~
第三步:编辑测试页
将原本的测试页删除:
[root@hang1 local]# cd /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root@hang1 ROOT]# pwd
/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root@hang1 ROOT]# ls
[root@hang1 ROOT]# rm -fr test.jsp
从真机上传一个测试页:
[kiosk@foundation11 ~]$ scp test.jsp [email protected]:/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再去查看:
root@hang1 ROOT]# scp test.jsp [email protected]:/usr/local/tomcat/webapps/ROOT/
在2上面查看:
第四步:重启tomcat(tomcat的重启只能先关闭先开启)
[root@hang1 ROOT]# cd ..
[root@hang1 webapps]# cd ..
[root@hang1 tomcat]# cd bin/
[root@hang1 bin]# ./shutdown.sh
[root@hang1 bin]# ./startup.sh
[root@hang1 bin]# netstat -tnlp
在2上面也重启:
查看端口:
注意,在企业里这两个页面应该是一样的,用户根本不知道你访问的那个服务器,这里只是为了实验效果,你要是觉得这个测试页不够明显,你也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做的测试页:
hang1上面:
hang1 the time is:<%=new java.util.Date() %>
hang2上面:
hang2 the time is:<%=new java.util.Date() %>
会出现类似下面的结果:
在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虽然看见了实现了负载均衡,但是1上面的数据信息会存储到2上面,2上面的数据信息会存储到2上面,而且新的数据就会覆盖旧的数据内容,这样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使用sticky模块来实现负载均衡中的会话保持。
什么是会话保持:
会话保持是负载均衡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会话保持有时候又叫做粘滞会话(Sticky Sessions)。
在介绍会话保持技术之前,我们必须先花点时间弄清楚一些概念:什么是连接(Connection)、什么是会话(Session),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谈论负载均衡,会话和连接往往具有相同的含义。
从简单的角度来看,
如果用户需要登录,那么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会话;
如果不需要登录,那么就是连接。
原始负载均衡的基本原理:
由于负载均衡内部记录连接状态的这张表需要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因此,这张表不可能无限大,所有厂家都会有一定的限制。这张表的大小一般称之为最大并发连接数,也就是系统同时能够容纳的连接数量。考虑到建立这些连接的客户端或服务器会发生一些异常状况,导致这些连接不能被正常终结掉,因此,负载均衡的当前连接状态表项中,设计了一个空闲超时时间的参数。这个参数定义为,当该连接在一定时间内无流量通过时,负载均衡会自动删除该连接条目,释放系统资源。
看了这段文字之后,应该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负载均衡的硬件设备的发展速度,无法和软件的发展相比较。因为这个硬件的发展速度,比不上服务器的发展速度….
有了会话之后,使用原始的负载均衡就会有问题,常见的异常场景包括:
客户端输入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但却反复跳到登录页面;
用户输入了正确的验证码,但是总提示验证码错误;
客户端放入购物篮的物品丢失
…
因此,会话保持机制的意义就在于,确保将来自相同客户端的请求,转发至后端相同的服务器进行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的多个连接,都发送到相同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如果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部署了负载均衡设备,很有可能,这多个连接会被转发至不同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如果服务器之间没有会话信息的同步机制,会导致其他服务器无法识别用户身份,造成用户在和应用系统发生交互时出现异常。
详情请点击
大家都知道nginx抗并发能力强,又可以做负载均衡,而且使用nginx对我们目前的网站架构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首选方案是nginx。但问题来了,nginx在会话保持这方面比较弱,用ip_hash做会话保持有很大的缺陷,它是通过客户端ip来实现,根据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请求到后端的app服务器,负载不会很均匀。所以我们打算使用nginx-sticky-module这个第三方模块,它可以基于cookie实现会话保持。
nginx中的的ip_hash机制:
Ip_hash机制缺陷:
(1).nginx不是最前端的服务器:ip_hash要求nginx一定是最前端的服务器,否则nginx得不到正确ip,就不能根据ip作hash. Eg: 使用的是squid为最前端.那么nginx取ip时只能得到squid的服务器ip地址,用这个地址来作分流肯定是错乱的
(2).nginx的后端还有其它负载均衡 :假如nginx后端还有其它负载均衡,将请求又通过另外的方式分流了,那么某个客户端的请求肯定不能定位到同一台session应用服务器上,
sticky模块与Ip_hash都是与负载均衡算法相关,但又有差别,差别是:
1.ip hash,根据客户端的IP,将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2.sticky,根据服务器给客户端的cookie,客户端再次请求时会带上此cookie,nginx会把有此cookie的请求转发到颁发cookie的服务器上
注意:在一个局域网内有3台电脑,他们有3个内网IP,但是他们发起请求时,却只有一个外网IP,是电信运营商分配在他们连接那个路由器上的,如果使用 ip_hash 方式,则Nginx会将请求分配到不同上游服务器,如果使用 sticky 模块,则会把请求分配到办法cookie的服务器上,实现:内网nat用户的均衡。这是ip_hash无法做到的
Sticky工作原理:
Sticky是基于cookie的一种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通过分发和识别cookie,使来自同一个客户端的请求落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默认cookie标识名为route :
1.客户端首次发起访问请求,nginx接收后,发现请求头没有cookie,则以轮询方式将请求分发给后端服务器。
2.后端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将响应数据返回给nginx。
3.此时nginx生成带route的cookie,返回给客户端。route的值与后端服务器对应,可能是明文,也可能是md5、sha1等Hash值
4.客户端接收请求,并保存带route的cookie。
5.当客户端下一次发送请求时,会带上route,nginx根据接收到的cookie中的route值,转发给对应的后端服务器。
实验如下:
第一步:重新解压nginx和nginx的sticky安装包并编译三部曲
在物理机将包传到要做实验的虚拟机里:
[root@foundation11 ~]# scp -r nginx-1.10.1.tar.gz nginx-sticky-module-ng.tar.gz [email protected]:/mnt
[root@hang1 bin]# cd /mnt
[root@hang1 mnt]# ls
[root@hang1 mnt]# tar zxf nginx-1.10.1.tar.gz
[root@hang1 mnt]# tar zxf nginx-sticky-module-ng.tar.gz
[root@hang1 mnt]# ls
[root@hang1 mnt]# /usr/local/lnmp/nginx/sbin/nginx -V
[root@hang1 mnt]# cd nginx-1.10.1
在这一步去注释掉debug日志,显示不显示nginx的版本号看你自己,不影响实验,但是记得在企业中不能显示nginx的版本号噢,这里我就不做演示拉~
另外如果做过openresty的实验,记得先把openresty的nginx关掉,否则会占用端口,我就是因为没有关掉,后面还做了kill的操作…
cd /usr/local/openresty/nginx/sbin/
./nginx -s stop
重新编译,因为我们要将sticky模块加入进去:
[root@hang1 nginx-1.10.1]#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lnmp/nginx \
--with-http_ssl_module \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
--with-threads --with-file-aio \
--user=nginx --group=nginx \
--add-module=/mnt/nginx-sticky-module-ng
[root@hang1 nginx-1.10.1]# make && make install
第二步:编写新的nginx配置文件(把原来openresty下的nginx配置文件直接复制过来即可)
[root@hang1 nginx]# cp /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nginx.conf conf/
[root@hang1 nginx]# cd conf/
[root@hang1 conf]# vim nginx.conf
17 http {
18 upstream tomcat{
19 sticky;
20 server 172.25.11.1:8080;
21 server 172.25.11.2:8080;
22 }
23 include mime.types;
24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root@hang1 conf]# ../sbin/nginx
第三步:重启服务
[root@hang1 conf]# ../sbin/nginx
第四步:测试
清除浏览器缓存:
但是此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关闭1上面的tomcat,却发现1上面的数据没有同步到2上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篇博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