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求才,第一个面试了谁?

  2005年的夏天,当过智俊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时,他已拥有了一份不再轻薄的简历: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信息分区联赛”以满分获得全国一等奖、“ACM国际大学生编程竞赛”亚洲预选赛第六、“InternetProblem Solving Concert”世界高中生分组排名赛前八……并先后组建了两个极为成功的网站。不过,最让过智俊难以忘怀的还是,遍及8个城市、20所高校的 Google公开招聘中,自己是第一个去硅谷面试的人。

  把梦想变成现实,因为我们可以

  过智俊在小学三年级时便开始接触电脑。那时用的“苹果机”,笨重的块头只提供有限的功能:Basic语言、Logo语言等,但过智俊对这些枯燥的符号表现出非一般的兴趣和耐心,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的电脑房里一学就是七年。

  1996年,过智俊开始接触网络,那时通用的联系工具是C-FIDO—一套BBS系统。后来,诞生了万维网,www无所不连、无所不至,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使他的阅历不断翻新,过智俊不再满足被灌输,而是常常跟电脑“过招”。学有所成,自然就希望能够有片天地来展示。所以,在许多同龄人还在青春中彷徨失措的时候,他开始策划自己要迈出的第一步—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一个全新的学生网站。

  于是,aswecan.net伴随着新千年的到来顺利分娩—一个全新的学生网站正式建立,这是过智俊创业的开始。aswecan的中文含义被这样定义:把梦想变成现实,因为我们可以。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是过智俊最初没有想到的。首先是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很快便被花光,而且没有风险投资商愿把钱投给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但是,过智俊遇到了一批和他一样有着梦想的孩子,通过网络,他们走到了一起。“我心似红砖,愿意到aswecan最需要我去的地方”,于是,aswecan的许多内容在他们无偿的付出中一一登场。不多久,aswecan的访问量便在“学生网站已经进入了战国”的时代排到了同类网站的前列,在上海乃至沪外的学生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虽然有了影响力,但网站并没什么经济收入,一直在经济拮据中艰难度日。当时,上网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而办公现代化的趋势,使网络更为普及。这让过智俊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aswecan变为一个综合化网站,使用户范围进一步扩大,把收入较高且接触网络较频繁的白领也“网”了进来。

  “谁抓住更多客户的心,留住更多的人,谁就有光明的未来。”为了抓住更多客户的心,过智俊找来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刘嘉俊加盟,志同道合使aswecan不再只以程序见长,而是变得更为丰富起来。

  种第二棵树的最好时机

  2001年夏天,过智俊顺利地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除了维护aswecan网站,在大二第一学期过智俊又在校园网内创立了一个“歪酷搜索引擎”网站。至于为何创办这个网站,过智俊的解释是:“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当时校园里仅有的FTP搜索引擎。”提起“歪酷搜索”,在复旦读书的学生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大家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好处,比如查询校园信息、课件资料、网络电台黄页、WhereIs(IP地理位置查询) 、天气预报等,而其中一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更是其他大型搜索引擎网站都无法比拟的。

  在短短的一年里,“歪酷搜索”迅速成为校园中使用率最高的网站之一,并脱离了校园网,自立门户。同时,“歪酷搜索”被IT媒体誉为“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网络品牌之一”。

  转眼到了2004年春天,当时,种种迹象预示着,博客必将在中国互联网上刮起一股狂热的旋风。过智俊转向搞起“歪酷博客”。其实那时,博客在中国已经不是最新鲜的事物了,至于过智俊为何还要搞博客,他是这样解释的:“种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在二十年前,第二好时机就是当下。当博客的概念在中国兴起,我马上把这个平台转化成歪酷博客。”

  歪酷凭借其较快的登陆速度和容易上手的操作界面迅速在国内聚集起较多人气,在BSP评比中屡屡排名靠前,这对于一个经费并不充足的网站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歪酷博客”最突出的优点在于:速度上,大概国内很少有几家BSP能与其媲美;操作上,可以用傻瓜式来形容,不足半小时就能熟悉常用功能的使用,且所有基本的功能都能涵盖到。而过智俊更认为,“我觉得我们的长处可能是在人性化的设计和专业的服务态度上,对用户的要求反映及时,因为我们经历过互联网的第一拨热潮,对这个行业、以及用户需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凭着“歪酷博客”自身的优势,其注册用户很快突破了10万。“歪酷跟中国最大的博客网相比,在使用人数上确实相差不少,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用户质量是最好的:绝大部分都是稳定用户、活跃用户。”

  相比那些尝试着靠在网上开店来赚钱的大学生,过智俊显然离财富更近一步,不过他表示,“对于酷歪,我还没有自己的商业打算,我还在等待时机,在线下有实力,才能在线上有实力。”——过智俊等待的是,进一步开发“酷歪”网站的资金。

  我是第一个去硅谷面试的人

  2005年火热的夏天,李开复离职微软正式投奔Google。当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全球掀起滔天大浪时,刚满22岁的过智俊正在硅谷的 Google总部开始他的面试。从过智俊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和所有的“Google迷”一样,对Google的向往:“强大的搜索技术;商业史上近于神话般的崛起;整合全球信息的梦想;超酷的品牌;‘Do not be evil’(不做恶)的精神;自由、平等、创新的文化;还有丰厚的员工福利……”

  一场由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主导的“Google中国招聘”,如火如荼,吸引了中国各大高校的应届大学生们蜂拥追捧。Google的常规聘用程序是业内最严格、测试面最广泛的一种,通常应聘人要接受为期数周的面试,而聘任结果要经过多位管理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审核。通常情况下,应聘者首先需要在Google主页上找到一个允许求职者发送电子信息的在线申请跟踪系统,而过智俊通过Google内部人士的推荐,获得了向 Google总部直接发送简历的机会。他在简历中,只是简单地叙说了自己建立“歪酷”一事。

  不久后,过智俊接到了Google人事部门的电子邮件和一个来自硅谷的电话,在电话中,他与一位华人工程师就技术问题交流了一个小时左右。一周后,过智俊收到Google招聘部门的邮件:“您是否能到硅谷一趟?我们会提供来往的机票费用、住所以及你在硅谷时需要的车。”对方同时告诉他,Google公司已给上海美国大使馆发出介绍信。

  一个月后,当顺利通过美国大使馆的面试后,面试官指着Google的介绍信对着过智俊做出夸张的表情,“It 's cool!”过智俊也是踌躇满志,“面试人员告诉我,我是第一个去硅谷面试的人。”

  当过智俊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日本飞到硅谷的圣何塞市的Avante宾馆时,等候他的是随时可以出发的专车。在Google总部前台,过智俊签下“保密协议”,并填写了面试信息单。在应聘职位一栏,他填的是:Google工程师。之后,他在专人的带领下参观了Google的大楼。

  第一场面试共四个小时。为了尽量避免因为语言问题而产生的交流障碍,招聘部门安排的考官是来自Google Earth等各个项目组的工程师,他们大部分是华人。“没有涉及类似脑筋急转弯的IQ问题,话题都是技术,基本没有标准答案,通常由面试者说出几种实现方式,然后再自行比较,阐述利弊并推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在第二场面试中,过智俊逐个接受了来自另外四个项目组工程师的“挑战”。

  两个月后,过智俊接到了来自Google人事部门的电话。除谈论薪酬外,对方同时要求他向Google提交他任意三位过去的上司或老师的联系方式,他们每人将会收到一份推荐问卷。但是,对方的最后一句话让过智俊颇为吃惊:“请给我们您大学四年的成绩单。”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充满创意的Google竟然要看成绩单!”不久后,对方打了电话告诉过智俊,“如果在没有理想成绩的情况下,通常需要显著的工作经历,而您是一位应届毕业生。”Google最终没有录取他。据悉,即使应聘者已经拿到OFFER,Google的招聘人员还是会询问应聘者的 GPA(代表智商,通常是大学的平均成绩)和SAT成绩(代表潜力,类似美国高考成绩)。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读大学,我会不会费劲去把成绩弄好?如果当时我拿的都是A, 复旦师生还会不会享用到我的‘歪酷搜索引擎’?”过智俊强调,“我绝不是一个成绩无用论者,但拿好成绩需要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应该去找他所想要的平衡。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经历最丰富的一段时间,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如果既能保证拿到好成绩而又不会错过他们,那将是最完美的境界。”

  一个好消息是,在获知未被Google录取之后,过智俊接到了另外一家跨国IT巨头的邀请。“我会用除了成绩之外的其他实力证明我的能力!”

  “生活的强者决不会把痛苦缚在腿上成为行路的羁绊,而是把痛苦化为一种力量,挺住灾难的挤压向命运挑战,就像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细胞,贡献给社会以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过智俊在高中时便坚信的座右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IT少年在不久的未来,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编辑/王威([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歪酷,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