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跑线上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间的竞争

如今名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实际打响的则是父母之间的竞争。他们将社会对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但是父母却忘记其实孩子是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希望父母们反求诸己,从自己的身上找到相关原因,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同他们一起成长吧。

广州某中学一名高三班主任说,父母比孩子对学习更着急,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就她看来,父母们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应试教育低。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说,父母的压力远超过教师,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父母们要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压力?徐浩渊说,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是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因为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所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并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父母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的四种方式

转嫁一: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全陪妈妈”逼儿子成“少白头”

董太太的女儿上高二,为了尽一切可能节省女儿的时间让她去学习,一些基本的家务事董太太都替女儿干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潜意识中,她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目前激烈的竞争。但是她又没有勇气去提高自己,于是就暗暗希望女儿能考上名牌大学,在社会竞争中“夺占制高点”,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所以,她有劲儿就往女儿身上使,而不是往自己身上使。

这种心理转嫁机制在妈妈的身上比较常见。甚至有些“全陪妈妈”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提高孩子的能力”,尽管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效果仍不肯停下来。这种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是极端的“有劲儿就往孩子身上使”,她们看似是为孩子,但内心中,她们是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

转嫁二: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知识分子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

前面的转嫁方式中,父母一方停止成长,一方面又将“提高竞争能力”的压力完全转嫁给孩子。但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并没停止成长,但孩子却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脸面。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自己会觉得很丢脸。

著名教育家徐国静发现工人妈妈们对孩子的发展很满足。她们说,我儿子学习不错,要考大学;女儿成绩不怎么好,但她有梦想,将来一定有出息。但“知识妈妈”们对孩子的标准普遍苛刻,因为她们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否去了哈佛。

这是一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问题。“理想自我”总比“现实自我”高一层,工人妈妈的“理想自我”可能是成为知识分子,孩子只要达到这个水平就行了。但“知识妈妈”的理想自我更高一层,孩子必须达到这个水平她们才心满意足。但在很多方面,工人家庭和知识家庭的孩子的起跑线是一样的,知识家庭的孩子并不比工人家庭有优势,但却承受了父母更高的压力。


未完待续......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不断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起跑线上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