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闯三关” 先行资本看好爆发预期

去年的AlphaGo,今年的Libratus,“人工智能”的风潮在各行业涌动。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智能投顾”成为金融科技的新宠儿。

在行业发展初期,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智能投顾发展要“闯三关”:监管、模型和获客。

去年证监会曾强调,“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实际上,监管不是针对“智能投顾”,而是打击没有牌照的机构,盯着“智能投顾”的名义,代销基金。

去年末,招行摩羯的出现,再次表明了监管的态度,有牌照资质的机构,安心探索;没有牌照的,就安心研究技术,别乱碰销售。

另一方面,智能投顾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基本已解决数据模型的问题。

之前外界普遍认为,因缺乏行业大数据,中国又是“政策市”,导致模型很难确立。“但实际上,市场的数据和产品的数据都是非常标准化的”,璇玑CEO郑毓栋解释,“虽然某一个基金产品可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整个市场,比如美股市场、A股市场、黄金市场,这些数据都是特别久的,足够搭建算法模型”。

因为中国的国情特殊,不是所有数据都使用,需要一定的清洗。

互金行业专家顾崇伦表示,“一些极端的数据,诸如2006股改前、黑天鹅事件等,这些数据,不适合放在通用模型中”。也就是说,数据并不缺,剔除极端数据后,已足够搭建模型。

解决了监管、模型问题之后,行业现状最难突破的,是获客等生存问题。“很多平台运营了一段事件后,发现获客很难,即便注册后,智能投顾表现不稳定后,用户就马上流失”,某智能投顾平台负责人称,这一流式,就是永久性流失。

“获客,才是智能投顾面临的最大挑战”,顾崇伦表示,“直到现在,依然是创业公司最大的软肋”。

这实在不能怪智能投顾,中国的投资用户的心理,实在算不得“健康”。国内用户投资偏好两级分化严重:一种是赌徒心理,喜欢刺激的“追涨杀跌”,信奉“短期翻倍”,以炒股的散户为主要代表。另一部分,是“绝对保守”、“风险厌恶”的用户,他们习惯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尝试一些相对安全的货币基金。对于这两类用户,智能投顾这个小机器人不太“讨喜”。

智能投顾的优势,在于长期稳健的分散投资,是一个控制风险波动的产品,智能投顾的优势并不能展现。但这就是行业现状,智能投顾的表现,尚没有搅动用户热情,反应平平。市场的冷清和资本的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获客将成为智能投顾最后一个“中国式难题”。随着A股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瓶颈一旦突破,将有爆发式增长,先行资本恰恰看好的是这种预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投顾“闯三关” 先行资本看好爆发预期)